打雷要下雨,雷电高发区都在哪?

澎湃新闻
原标题:打雷要下雨,雷电高发区都在哪?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的雷电异常激烈,多地都观看到了这场“大型渡劫现场”。雷电有什么知识?雷电的智慧在这里!
01雷电之都竟然在湖里
雷电是在夏天经常发生的一种大气现象,大多数的雷都源自一种距离地面很高的庞大云体——积雨云。当云层内部或者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压(电位差)时,为了消除这种状态,电流就会导向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放电。
空气原本是一种绝缘体,不会导电,但即便是绝缘体,加上了很高的电压之后,也有瞬间导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雷。
夏季全球雷电高发,殊不知非洲竟然是全球雷电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区域,南美洲虽在数量上落后于非洲,但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却当之无愧成为“全球雷电之都”。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马拉开波湖一年内平均有297天有雷电发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公开了世界十大雷电高发地,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以232.52(每平方公里每年监测到的闪电次数) 的雷电密度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名都位于刚果,年平均雷电密度分别为205.31和176.71。

我国虽不在世界雷电高发区,但是雷电发生次数并不少,尤其是6-8月。
根据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报社的相关报告,我国的雷电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青藏高原,年均雷暴日数超70天。在6-8月,这些地区平均每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出现雷电。而海口、广州和拉萨是我国雷电光顾最频繁的三大省会城市。
02 雷暴功率相当于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人类之所以对“雷电”心存敬畏,是因为它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闪电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而温度从17000摄氏度到28000摄氏度不等,约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三至五倍。
而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万度电,高铁高速行驶1小时的用电量,是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约等于夏季成都市一天的耗电量。
作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全球每秒平均有100次云地闪电发生,每天达到800万次,而造成的各类损失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而在我国,因雷电造成的灾害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至2017年间,雷电灾害次数由每年4589起稳步下降至685起,雷电造成的死伤人数下降了近7成。
在雷电导致的各种灾害事件中,电子电器受损的事件次数最多,占据了71.75%,火灾爆炸和建筑物受损发生的概率较低,分别是1.67%和8.06%。

雷电的发生往往和暴雨相伴,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密切相关。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增加,雷电也随之增多。
从上世纪末开始,许多研究都表明气候变暖会使得雷电灾害的频率提高。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雷电会增加12%左右,到21世纪末,全球雷电会增加50%。
但2018年,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却打破了人们的传统印象。他们认为,到2100年,全球雷电次数的均值会下降15%。目前,气候变暖究竟能对雷电产生何种影响,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