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分类”到“三服务”,四川黑水县“精准”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
原标题:从“三分类”到“三服务”,四川黑水县“精准”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
2020年5月27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羊绒哈德村,绿水青山,云雾缭绕,美若仙境。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疫情以来,首当其冲的群体之一就是农民工。如何保障他们的稳岗就业问题,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四川省黑水县就业局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何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的黑水县地处藏羌结合部,当地人口6.2万人,有90%以上为藏族人。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底子薄基础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994年至2011年,黑水县3次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再次被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县。
当地人为谋生纷纷离乡背井,据界面新闻了解,在黑水县仅有的3.4万劳动力中,有超过3万人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新冠疫情发生后,如何安顿这批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
为此,3月初,黑水县政府制定了“三分类”和“三服务”的对口措施,精准解决不同情况群众的就业问题。
何刚对界面新闻介绍称,当地政府首先对群众进行了全面摸排,实现人员“三分类”。
一是针对暂不外出但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开展线上技能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就相关技能知识进行讲解培训。通过培训后,县发改局、各乡镇和各业主单位负责督促施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引导企业优先使用本地务工人员。
二是针对有就近就地就业意愿的群众,全面核实县内企业的岗位数量和用工需求,及时发布信息,激励本地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农民工,引导群众实现就业。同时,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和开发利用,在原有4000多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新开发公共卫生、卡点值守等应急公益性岗位700多个,拓展就业渠道。
为促进就近就地就业,黑水县还实行资金激励措施: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到企业就业,并协助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经审核后按不低于300元/人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对中小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审核后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52岁的藏族大叔木格基就是一位因疫情滞留在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政府的运作下,5月他在黑水县一家牧场找到了一份放牧工作,结束了将近半年的待业状态。
木格基对界面新闻表示,原本担忧在家乡找活总是比不上外出务工,但最近三个月在新岗位上的经历,让他对目前的工作感到相当满意。
“其实在外做建筑零工的时候收入非常不稳定,有时候一个月一千块都挣不到。但现在不管下雨或晴天能不能放牧,一个月固定工资3000块不会少。而且家里有两个80岁以上的老人,在外地工作总不放心,现在也方便照顾他们了。”木格基说。
对于第三类人员,即有外出就业意愿的群众,黑水县主动对接四川彭州、浙江海宁、桐乡等对口支援地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第一时间将掌握到的州外、省外企业复工复产信息通知到户到人,并统一组织就业群众顺利实现返岗就业。
何刚表示,由于县外、州外和省外的招工消息多而杂,黑水县就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依托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消息等各种方法梳理整合招聘信息,致力于让农民工们切实且高效地与岗位对接。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工顺利返岗,黑水县还安排了专门力量为返岗复工人员全面做好后勤保障。首先是开展健康服务。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落实医务人员35人,负责开展健康服务报名登记、健康体检、健康申报等工作。其次,开展运输服务。结合农民工出行需求,开通“春风行动”专用车辆组织“点对点、一站式”送达服务。实行“一车一方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运输、生活保障等全程服务。最后是开展跟踪管理服务。跟踪管理服务对象的就业情况、薪资待遇等动态情况,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工的认同感、归属感。
从离开家乡时的健康监测,到在务工目的地的持续关注,县政府对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了“一条龙”服务。而政府部门的角色,也在这远行的路途上发生着变化。在家,它好像是一位为孩子填满行囊的母亲;在外,它似乎又成为了一位能时刻伸出援手的朋友。
从加紧岗位培训、促进就近就业,到提供返程帮助,黑水县上半年为稳就业所做的努力,已经卓有成效。
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3日,黑水县城镇新增就业334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6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49.67%;开发公益性岗位4768个,安置贫困劳动力2509人;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6.15%;申报登记失业保险315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7.2%,征收失业保险金69.4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在帮助农民工返岗就业的同时,人才回引和创业扶持也是黑水县稳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
今年27岁的藏族姑娘俄木初是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八月盛夏,她在一手创办的农场里收获着各类蔬菜。
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经营的农家乐客流骤减,生意大受影响,但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俄木初有了另一番收获——5月底,在蔬菜农场的基础上她又打造出了一个牦牛牧场。
“在政府帮助下,我成功申请到了无抵押贷款100万元,利息也很低。这笔钱的80%都用来建设牧场了。”说起这段经历,俄木初的语气不无兴奋。她对界面新闻表示,这笔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让她又重获了干劲,目前牧场里已经养殖了超过200头牦牛。
为了吸引更多像俄木初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黑水县近年来还有系统地邀请专家和行业大拿来县里开讲座,进行技能培训。今年4月10日,黑水县印发的《黑水县促进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技能培训,提出大力开展产业创业、返乡创业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提升创业激情与能力,助推成功创业。
藏族小伙兴保是另一位“90后”返乡创业的代表,他所养殖的藏香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藏区特色美食。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即便疫情之下有种种困难,县政府还是为他和同行们组织了多次专业技能课等培训。
“配种、配料,我学会以后再把这些知识教给手下聘用的村民们,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兴保说,县政府已经为当地村民组织了诸多就业培训,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他也想以一己之力多做些事,也希望多帮助一些人实现就业。
在采访中,何刚指出,由于黑水县基础薄弱,目前返乡创业人员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政府一直在倾尽全力为可能返乡的人员和已经返乡的人员提供可以给出的最好帮助。“感情引、项目引、政策引,常态化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和定向培养,将优秀农村人才真正引回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