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哪些人赚钱最多?又是哪些人最能花钱?

199IT
原标题:2020上半年哪些人赚钱最多?又是哪些人最能花钱?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上半年经济数据,一连释放多重好消息,上半年中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各地居民收入也稳步增长……
同时正值毕业季,不管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高考毕业生,选就业城市还是选学校,城市的收入水平都是一个必要的参考项,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透视全国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起来看看吧!


上半年各地居民收入:沪、京、浙领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均摊到每月是261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均摊到每月是3609元,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均摊到每月是1345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
注: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计算公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从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来看:
上半年共有10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沿海地区为主;分别是上海(6096元)、北京(5762元)、浙江(4507元)、江苏(3688元)、天津(3678元)、广东(3462元)、福建(3165元)、辽宁(2775元)、山东(2745元)和重庆(2623元)。
上海以人均可支配月收入6096元继续领跑,北京则以5762元紧随其后。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超过了直辖市天津,上升至第四。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中唯一一个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全国的省份。据了解,2019年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6.8%,超过了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福建,位居全国第八,由此可见,城镇化率高的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也比较高。

7省工薪阶层平均工资跑赢全国,这三大行业最赚钱
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囊括了城乡两地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而对绝大多数在各大城市打工的工薪阶层来说,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工资,他们的薪资水平如何?
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均摊到每月是7542元,名义增长9.8%;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均摊到每月是4467,名义增长8.1%。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7日,全国有28省区市公布了201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你的工资达到平均线了吗?
具体来看:
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有7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月入7542元),依次是北京(13900元)、上海(12448元)、天津(9000元)、浙江(8305元)、广东(8241元)、江苏(8044元)、青海(7577元);
城镇私营单位中,也有7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月入4467元),依次是北京(7105元)、上海(5352元)、广东(5210元)、江苏(4860元)、福建(4762元)、浙江(4699元)和重庆(4570元);
行业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平均月薪最高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均月入过万;
平均月薪最低的三大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北上深非私营单位工薪阶层月入过万
而从已公布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市来看:
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共有12城平均月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542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天津、苏州、青岛、长沙、武汉、成都、西安;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月薪均过万;
新一线城市中的杭州只公布了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0817元,也就是月薪6735元,
城镇私营单位中,有10城平均月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467元),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南京、苏州、上海、佛山、青岛、重庆、合肥。
注: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私营法人单位主要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看完收入,各地消费又如何呢?
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今年上半年,31省区市人均消费情况如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
31个省区市中,30个省区市也出现了人均消费支出的下行,其中9地消费支出同比下跌超过10%,大部分为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
相比而言,农村的人均消费跌幅不高,11个省份出现上行。
那么,今年上半年,哪些地方最敢花钱?

沪京浙位列前三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浙江省则成功超越天津,成为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第三的省份。2019年上半年,天津和浙江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5967元、15732元,排名人均消费支出的第三、第四位。不过到了2020年,天津和浙江的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3287元和15029元,排名出现倒转,为第四、第三位。
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排名上升的还有重庆。2019年,重庆的人均消费支出在31省区市中排名第10位,2020年则排名第8位。此外,湖南、山东、海南、安徽、四川等地,人均消费支出在31省区市中的排名也出现上升。
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的下跌幅度不同。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一些较为刚性的需求,比如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居住消费支出等出现上涨,但是由于疫情导致的减少接触,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等出现明显下跌。
正由于刚性支出相对难以缩减,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降低的幅度更低的地区,一般是整体消费支出更低,更需要将收入花费在刚性支出上的地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幅排名前十的省份,只有重庆一地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万元。

11省份农民消费上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理,农村居民在消费支出上更低,也更有刚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11个省份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出现同比增长。其中,西藏、广西、四川和云南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超过6%。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相对来说,第一产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在中国人习惯“量入为出”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尚不需大幅缩减。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85元,下降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09元,下降1.6%。
观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今年上半年有13个地区同比下跌超过8%。
不过,今年上半年,仍然有一地无论是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还是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均出现正增长,这就是云南。
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8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全国平均快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727元,增速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位。
从近年来的数据上看,云南在消费上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的增速。2015年到2019年,云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超过10%,其中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9.18亿元, 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化妆品类增长25.4%,金银珠宝类增长15.5%,家具类增长16.6%,通讯器材类增长15.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8%,显示出较为强大的改善性需求。
via 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