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阿拉丁生化的艰难之旅

界面新闻

关注

原标题:阿拉丁生化的艰难之旅

很难说这两者的选择孰对孰错,泰坦科技赢得了规模,但在净利润上却没有占据多少优势,而本一开始就选择自主品牌之路的阿拉丁生化随着企业的成长根本不需要担心(代理)产品是否能够再次续签的问题。

进入垄断时代的科学服务市场

因此,就阿拉丁与泰坦的竞争来看,阿拉丁生化在科研试剂产品上的竞争力更强。尽管如此,泰坦只是海外厂商的打手,背后的老牌外资厂商才是以阿拉丁生化为代表的科研试剂自主品牌要面对的最终对手。

在科学服务领域,自 2006 年热电公司(Thermo Electron)和飞世尔科技公司(Fisher Scientific)合并成立为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伊始,世界科学服务行业彻底进入跨国收购、巨头垄断的时代。

典型案例如德国默克(Merck KGaA)收购美国密理博(Millipore)及西格玛奥德里奇(Sigma-Aldrich);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收购美国生命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美国 FEI 公司、荷兰 Patheon 公司以及德国凯杰(Qiagen);丹纳赫(Danaher)收购颇尔公司(Pall)及通用电气公司(GE)旗下的生命科学部门;艾万拓(Avantor)收购 VWR 公司等。

国际巨头们通过集团化经营形成合力,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研发能力、齐全的产品线以及布局全球的经营网络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凸显,产品横跨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多个领域,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例如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2019年销售收入达255.42亿美元,净利润为36.96亿美元;德国默克(Merck KGaA)2019年销售收入达161.52亿欧元,净利润为 13.24亿欧元;丹纳赫(Danaher)2019年销售收入达179.10亿美元,净利润为29.40亿美元;艾万拓(Avantor)2019年销售收入达60.40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拉丁生化选择自主之路难能可贵,但其面临的成长压力也是巨大的。

总结

总体而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暂且相信阿拉丁生化管理层自主之路的意志力。太大的成长空间或许难以期待,但也许如安图生物一般,在短期成长之余,市场愿意给更高的估价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