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产业园走访手记|汽车、矿卡、清扫车都能自动驾驶?
原标题:上海AI产业园走访手记|汽车、矿卡、清扫车都能自动驾驶?
编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7月9日至7月11日举行。本次大会采用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邀请550余位演讲嘉宾参会,围绕AI深度赋能行业和AI向善规范发展等话题,讨论AI赋能的现状、难点和未来前景,推动智能时代的传统行业转型。
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到了哪一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赴上海4个AI产业园区探营直播。7月3日,记者来到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以下简称测试示范区),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汽车和全国最长的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开园一年,20家企业入场测试
7月3日上午11时,直播准时开始。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智联”)高级主管叶忍之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他介绍,测试示范区于2018年5月开始规划建设,2019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8月正式开园。
整个测试示范区占地3.2平方公里,构建了城市道路功能区、隧道模拟功能区、高速场景功能区、降雨场景模拟区和占地约40000平方米的核心测试广场。可以根据自动驾驶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超过30种的功能场景和超过130种的逻辑场景。
测试示范区拥有国内最长的降雨模拟测试道路,长500m,可模拟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从小雨到暴雨的降雨环境。
叶忍之透露,从去年至今,累计有20家企业在示范区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多种车型。乘用车方面,有商汤科技、追势科技、纽劢科技等,工程车方面,有上汽大通的无人清扫车、博雷顿的矿卡等。
下一步,上汽智联希望以封闭测试区为基础,在临港新片区做大规模的自动驾驶产业示范应用。他分析称,临港有多种交通场景,紧挨着空港、码头、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得天独厚的交通场景优势;有产业基础优势,上汽新能源、特斯拉都先后落地在临港;临港也有很好的政策保障,有助于企业发展。
上路体验自动驾驶乘用车
上午11时05分,四辆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列队缓缓驶向澎湃新闻的直播镜头。这也是本次直播的第一个体验环节——乘坐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的自动驾驶乘用车。
这四辆自动驾驶汽车外观与普通汽车并无二致,只是在车顶和车头等位置搭载了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
商汤科技研发执行总监、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负责人石建萍下车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她介绍,出现在本次直播中的是由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L4级别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这套方案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包含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石建萍表示,目前L4级别的无人驾驶方案成本相对较高,加上车,整体超过100万,但可以对传感器方案进行不同的配置。
例如,在城区小巴的方案中,可进行传感器的精简和改装,整个方案价格在几十万左右;在量产项目中,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只需要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整个成本最低可能是千元级别左右。
在与石建萍简单交流后,澎湃新闻记者进入车内体验。从车后排可以看到两块液晶显示屏,显示了这辆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所在的位置、行驶方向和车辆、行人等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在车辆前排的驾驶员座,一位安全员负责在必要时刻接管车辆以确保安全。
“欢迎乘坐商汤科技的自动驾驶汽车,请系好安全带。” 在安全员的指令下,自动驾驶汽车平稳启动,依次开过一段直路、在红灯处停稳,信号灯变绿后,汽车自动启动,继续向前行驶。
在第二个红绿灯之前,一辆黑色汽车超车到我们所在的车道,自动驾驶汽车缓缓减速。“因为检测到前车速度比我们慢,所以为了安全,我们进行减速。” 商汤科技工程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
在之后的体验中,自动驾驶汽车依次完成了无红绿灯十字路口减速通行、掉头、换道、右转、左转、环岛行驶等驾驶任务。
智能清扫车驶过全国最长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直播体验的第二个环节展示了上汽大通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清扫车。
上汽大通产品经理王宗千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上汽大通智能清扫车自重10吨,配备了4.8立方米的垃圾箱,可以清运各类垃圾2吨,底部装有扫盘和吸尘装置。
清扫车配备了激光雷达、GPS天线、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自动模式下,该车可自主对道路障碍物进行识别避让,并实现道路路沿石循边形式及指定路线行驶两种作业模式。综合工况下,可连续作业4-5小时。
智能清扫车主要适用于城市主次干道、高速高架道路清扫作业。
简单了解之后,澎湃新闻记者跟车采访,目睹智能清扫车通过全国最长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王宗千介绍,雨淋路段模拟了下雨天气,会对智能清扫车的感知系统,尤其是激光雷达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辆车在设计时融合了多种感知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感知能力。
在听从红绿灯的信号行驶过一个十字路口后,智能清扫车进入了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道路上方的降雨器开始作业,降水量达到大雨至暴雨级别。
驶入降雨路段的智能清扫车继续沿着道路边沿缓慢前进,行动没有受到雨水影响。
王宗千介绍,目前这款智能清扫车已经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2000公里左右的测试,下一步会对算法和感知元件进行升级。目前,上汽大通正在与上海相关部门洽谈,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上海道路上看到它的身影。
纯电动矿卡和自主泊车系统
在当天的直播当中,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一辆集电动化与自动驾驶于一体的电动智能矿卡。其中配备的矿山物流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配合露天矿山采矿规划、配矿优化设计、采掘设备监控与任务调度。
博雷顿高级工程师张彪对澎湃新闻介绍,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结构化的受控环境,加上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太高和工作条件太恶劣,特别适合无人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他介绍,目前这辆车已经在青海、内蒙等极端恶劣气候地区试车。
经测试,相较于燃油车,该纯电动自卸车在所测试运行的工况,每年约可节省能耗成本85%以上。
张彪表示,整套方案售价较普通矿卡高,价格在150-180万左右.“但因为它是纯电驱动,充电比烧油一个月能省几万块钱,三年左右就可以把成本拉平,以后就是利润”。
直播最后,追势科技产品经理夏晴向我们展示了乘用车的自动泊车过程。她表示,这辆车没有大型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用到的都是已经量产的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
“我们什么时候会有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这将会是计算机向着接近人类智能所迈进的一大步。”2007年度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Joseph Sifakis)2019年在上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出这一疑问。
不同于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观点,斯发基斯认为,以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为例,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驾驶汽车共同行驶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情形在40年内都不会发生,“也许只行驶自动驾驶汽车而非两者混合是一种更现实的情况。”
这当然只是代表了一种观点。在人工智能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技术的进步总是给人们带来很多意外惊喜。也许在自动驾驶领域、在上海,同样的惊喜还会上演。
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到了哪一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赴上海4个AI产业园区探营直播。7月3日,记者来到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以下简称测试示范区),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汽车和全国最长的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开园一年,20家企业入场测试
7月3日上午11时,直播准时开始。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智联”)高级主管叶忍之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他介绍,测试示范区于2018年5月开始规划建设,2019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8月正式开园。
整个测试示范区占地3.2平方公里,构建了城市道路功能区、隧道模拟功能区、高速场景功能区、降雨场景模拟区和占地约40000平方米的核心测试广场。可以根据自动驾驶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超过30种的功能场景和超过130种的逻辑场景。
测试示范区拥有国内最长的降雨模拟测试道路,长500m,可模拟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从小雨到暴雨的降雨环境。
叶忍之透露,从去年至今,累计有20家企业在示范区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多种车型。乘用车方面,有商汤科技、追势科技、纽劢科技等,工程车方面,有上汽大通的无人清扫车、博雷顿的矿卡等。
下一步,上汽智联希望以封闭测试区为基础,在临港新片区做大规模的自动驾驶产业示范应用。他分析称,临港有多种交通场景,紧挨着空港、码头、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得天独厚的交通场景优势;有产业基础优势,上汽新能源、特斯拉都先后落地在临港;临港也有很好的政策保障,有助于企业发展。
上路体验自动驾驶乘用车
上午11时05分,四辆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列队缓缓驶向澎湃新闻的直播镜头。这也是本次直播的第一个体验环节——乘坐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的自动驾驶乘用车。
这四辆自动驾驶汽车外观与普通汽车并无二致,只是在车顶和车头等位置搭载了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
商汤科技研发执行总监、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负责人石建萍下车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她介绍,出现在本次直播中的是由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L4级别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这套方案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包含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石建萍表示,目前L4级别的无人驾驶方案成本相对较高,加上车,整体超过100万,但可以对传感器方案进行不同的配置。
例如,在城区小巴的方案中,可进行传感器的精简和改装,整个方案价格在几十万左右;在量产项目中,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只需要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整个成本最低可能是千元级别左右。
在与石建萍简单交流后,澎湃新闻记者进入车内体验。从车后排可以看到两块液晶显示屏,显示了这辆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所在的位置、行驶方向和车辆、行人等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在车辆前排的驾驶员座,一位安全员负责在必要时刻接管车辆以确保安全。
“欢迎乘坐商汤科技的自动驾驶汽车,请系好安全带。” 在安全员的指令下,自动驾驶汽车平稳启动,依次开过一段直路、在红灯处停稳,信号灯变绿后,汽车自动启动,继续向前行驶。
在第二个红绿灯之前,一辆黑色汽车超车到我们所在的车道,自动驾驶汽车缓缓减速。“因为检测到前车速度比我们慢,所以为了安全,我们进行减速。” 商汤科技工程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
在之后的体验中,自动驾驶汽车依次完成了无红绿灯十字路口减速通行、掉头、换道、右转、左转、环岛行驶等驾驶任务。
智能清扫车驶过全国最长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直播体验的第二个环节展示了上汽大通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清扫车。
上汽大通产品经理王宗千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上汽大通智能清扫车自重10吨,配备了4.8立方米的垃圾箱,可以清运各类垃圾2吨,底部装有扫盘和吸尘装置。
清扫车配备了激光雷达、GPS天线、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自动模式下,该车可自主对道路障碍物进行识别避让,并实现道路路沿石循边形式及指定路线行驶两种作业模式。综合工况下,可连续作业4-5小时。
智能清扫车主要适用于城市主次干道、高速高架道路清扫作业。
简单了解之后,澎湃新闻记者跟车采访,目睹智能清扫车通过全国最长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王宗千介绍,雨淋路段模拟了下雨天气,会对智能清扫车的感知系统,尤其是激光雷达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辆车在设计时融合了多种感知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感知能力。
在听从红绿灯的信号行驶过一个十字路口后,智能清扫车进入了降雨模拟测试道路。
道路上方的降雨器开始作业,降水量达到大雨至暴雨级别。
驶入降雨路段的智能清扫车继续沿着道路边沿缓慢前进,行动没有受到雨水影响。
王宗千介绍,目前这款智能清扫车已经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2000公里左右的测试,下一步会对算法和感知元件进行升级。目前,上汽大通正在与上海相关部门洽谈,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上海道路上看到它的身影。
纯电动矿卡和自主泊车系统
在当天的直播当中,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一辆集电动化与自动驾驶于一体的电动智能矿卡。其中配备的矿山物流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配合露天矿山采矿规划、配矿优化设计、采掘设备监控与任务调度。
博雷顿高级工程师张彪对澎湃新闻介绍,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结构化的受控环境,加上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太高和工作条件太恶劣,特别适合无人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他介绍,目前这辆车已经在青海、内蒙等极端恶劣气候地区试车。
经测试,相较于燃油车,该纯电动自卸车在所测试运行的工况,每年约可节省能耗成本85%以上。
张彪表示,整套方案售价较普通矿卡高,价格在150-180万左右.“但因为它是纯电驱动,充电比烧油一个月能省几万块钱,三年左右就可以把成本拉平,以后就是利润”。
直播最后,追势科技产品经理夏晴向我们展示了乘用车的自动泊车过程。她表示,这辆车没有大型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用到的都是已经量产的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
“我们什么时候会有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这将会是计算机向着接近人类智能所迈进的一大步。”2007年度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Joseph Sifakis)2019年在上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出这一疑问。
不同于技术乐观主义者的观点,斯发基斯认为,以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为例,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驾驶汽车共同行驶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情形在40年内都不会发生,“也许只行驶自动驾驶汽车而非两者混合是一种更现实的情况。”
这当然只是代表了一种观点。在人工智能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技术的进步总是给人们带来很多意外惊喜。也许在自动驾驶领域、在上海,同样的惊喜还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