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微更新”让黄浦区江阴路72号居民“焐心”“以前怕客来,现在大方邀亲友上门”

新闻晨报

关注

原标题:“微更新”让黄浦区江阴路72号居民“焐心”“以前怕客来,现在大方邀亲友上门”

①改造后的江阴路72号面貌焕然一新;
②楼道内安装了扶手;
③楼顶天台绿植点缀。 本版图片/晨报记者 张益

●改造点:江阴路72号,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老旧,空间拥挤、设施老化,老年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改造后:合用卫生间硬件提升,违章建筑拆除建起了花坛,安全扶手、紧急报警装置……老居民们“焐心”

●效益好:江阴路72号这一模式引来街道内其他居民区争相效仿,希望搭上“微更新”东风改善居住环境

晨报记者  张  益

江阴路72号,黄浦区内一处不起眼的老式洋房弄堂。

地段很好——与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等上海地标性景点咫尺之遥。房子很旧——百年岁月的风雨洗礼,让房子老态毕现,功能性上也差强人意。

不过,百年老洋房的所属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对此地启动了“微更新”改造,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今的江阴路72号不但面貌焕然一新,还引来街道内其他居民区的争相效仿。

走访排摸了解居民诉求

江阴路72号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着大部分老旧建筑的通病:空间拥挤、设施老化、楼梯陡峭。然而与此对应的是,弄堂内住着的25户人家,60岁以上老人为主。

年岁渐长,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自然不一样。在这里居住了近60年的李阿姨说:“这么小的空间里住了那么多户人家,天井里(公共空间)推满了杂物,如厕又不方便,这种苦只有住过才知道。”

好在,去年起,江阴路72号实施了公共部位的“微更新”。“当时我们通过一户一户居民走访排摸的方式,在了解居民的诉求后,‘对症下药’进行改造。”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党总支书记徐定珠介绍道。

在走访排摸过程中,由五位65岁到75岁老阿姨组成的“五朵金花”  自治小团队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发挥了自己“人头熟”的特点,在居委会和居民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这里的居民都住了几十年,和他们熟了才能说上话。”江阴路72号包块干部陈珊珊解释道。

经过梳理,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公共空间杂乱与如厕困难。“工作抓住牛鼻子”——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居民们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半年时间对江阴路72号进行了“微更新”。

“这里变得我快不认识了”

经过半年多的改造更新,焕然一新的江阴路72号呈现在居民的眼前:原先堆满杂物的一楼庭院、顶楼天台现时被修剪整齐的绿植包围;老旧塑料顶棚换成了全新钢结构顶棚;原有违章建筑拆除后的空间,用来新建了一处花坛。“这里变得我快不认识了。”住在江阴路72号二楼的陈家老伯打趣道。

在陈珊珊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二楼居民合用卫生间。原先这里摆放的老旧抽水马桶,换成了两间全新的独立马桶间;老旧不堪的淋浴间也焕然一新。“原来居民用马桶都要自带马桶圈的,现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陈珊珊告诉记者。

考虑到弄内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居委会还从细节处下手。墙壁上的安全扶手、紧急报警装置、入门处的折叠椅等……没有一样,不让老居民们“焐心”。

合用卫生间的硬件提升了,但日常管理同样不可或缺。为此,居民们共同制定了《卫生间使用公约》,公约中除了制定打扫内容外,还规定每户人家至少1人进入微信群,在打扫完毕后,进行拍照上传。一旁的值日表上,清楚标注了五户人家的值日时间:这周饶家、下周韩家、下下周江家……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特意在72号顶楼安装了一块太阳能板,用来发电。“一方面是比较美观,另一方面也很实用,到了晚上楼道内的灯带会自动亮起。”陈珊珊介绍道。

如今,江阴路72号里的居民总是感叹碰上了好时候。“以前说起‘微更新’大家觉得不解渴,没想到真的更新以后,不但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方便了多了。”

“以前家里不敢邀请客人来的,感觉没面子,现在,大大方方邀请亲朋好友上门,来了后都说这里变化真大。”居民徐阿姨说。“本来上下楼不方便,这次改造后加装了扶手,太方便了。”居民张老伯附和道。

此外,不远处的邮局也借着“微更新”的东风进行了改造,明亮清快的大幅绿色图案引得不少人慕名而来合影留念。

江阴路72号对面一条狭小无名的市政道路经过居委会的改造后,被冠以“曲径通幽”的雅号。

“微更新”模式将被复制

江阴路72号“微更新”的成功,让附近不少居民十分羡慕,希望搭上“微更新”的东风,也彻底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喏,这家也是看到他们(72号)成功后进行改造的。”陈珊珊指着一户正在改建的居民楼说道。

据悉,接下来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将引导社区内其他居民楼对“微更新”项目进行投票,并对其中通过率最高的居民楼启动“微更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