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一个“会走路”的字

北京晚报

关注

    岳 强

    我要说的这个“趄”字,很少单独露面,每次看见,它都是和别的字在一起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与“趑”在一起,它读作jū;趑趄(zījū),就是行走困难的意思。不知是因为行走困难它们才在一起,还是在一起后才变得行走困难的。我想应该是前者,联合的目的在于相互搀扶和相互成全。假如联合不能给双方带来好处,反而磕磕绊绊、相互掣肘,那就离散伙不远了。强强联合意在更强,弱弱联合意在由弱变强,那么强弱联合又会怎样?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多,就像陆征祥所说:“弱国无外交。”趋炎附势的结果,往往是弱肉强食。

    与“趔”在一起,它读作qie;趔趄(lièqie),就是身子歪斜、脚步不稳的意思。趔趄不一定跌倒,就像龃龉不一定决裂,只要还在一个锅里吃饭,勺子与锅沿的撞击声,就是“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那么为什么趔趄呢?因为貌合神离,各怀心事。孙刘联合时,孙权企图计杀刘备,但由于诸葛亮的巧妙安排而未能得逞——这是打了个趔趄,并未影响抗曹大局。假如刘备遭遇不测,孙权孤掌难鸣,那著名的赤壁之战就不会发生了。曹操大兵压境之际,刘备“趑趄”,孙权也“趑趄”,联合起来抗曹是唯一出路。对此,孙刘心知肚明,然而仍然不能避免趔趄。由此可见,爱打小算盘的习惯是多么根深蒂固。

    与不同的字组词,“趄”读不同的音,看上去像是委曲求全,但并非无原则地让步;假如退让到失去自我,联合就成了灾难。“趄”有自己的底线,知道分寸在哪儿。“趄”退避三舍,并不是为了显示高风亮节,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它资源匮乏。在现代汉语中,“趄”的处境有点像麻将里的风头,属于边缘化的对象;除非混成了会儿,或者凑成了杠,那相当于“修炼成精”。妖精虽然名声不好,但神通广大,连唐僧都被其视作盘中餐。唐僧怕妖精、妖精怕孙悟空、孙悟空怕唐僧,这是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中,唐僧与孙悟空师徒联合打通了西行之路。那“趄”跟谁联合?现在看它的合作伙伴是“趑”和“趔”,有了这种联合,它抛头露面的机会就多了。

    在我看来,这种联合有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味,仿佛中国的老式婚姻。过去女子一旦嫁人,名字就没有了,连自己的姓氏也要“退居二线”。怎么称呼呢?如果一个姓侯的女子嫁到了孙家,就叫孙侯氏;如果这个姓侯的女子嫁到了马家,就叫马侯氏。字面上没有问题,但念出声来,便显得有些滑稽。没关系,慢慢就习惯了,天下有多少滑稽事,都是被时间打磨成习惯的。婚姻也是一种联合,郎才女貌也好,郎财女貌也罢,其联合体大致相当于孙刘联军。在《现代汉语词典》上,“趑趄”这个词条除了行走困难,还有另一种解释——想前进又不敢前进。这说明“趄”对“趑”仍存疑虑,信心不足。那么,不妨借用《红高粱》里的一句歌词为其加油助威:“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无论是联合“才”还是联合“财”,只管出手好了。

    独处时,“趄”是一个“走”加一个“且”,意思是先走着,走一步说一步。至于步态如何,与谁相遇,那是后话。这叫“心动不如行动”,我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