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外包”服务走进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牧民乐享休闲牧业

中国新闻网

关注

原标题:“外包”服务走进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牧民乐享休闲牧业

中新网锡林郭勒6月25日电 题:“外包”服务走进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牧民乐享休闲牧业

作者 奥蓝

“我和老伴有200多只羊。从去年开始就不自己给羊洗澡、驱虫了,而是把这些活都交给专业的年轻人们来干,一年差不多要花1500元,但省了好多事。”

6月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绿意盎然,也是生产的旺季。牧民赛音乌力吉这几天正在剪羊毛,两名年轻的小伙子在一旁给棚圈消毒。

赛音乌力吉所在的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畜牧业不仅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也是草原牧民一直以来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近年来,为了子女教育、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工作机会等,很多中青年都离开草原走向城镇。对于仍生活在牧区的牧民而言,他们也向往轻松舒适的生活。其中不少中老年牧民还因为体力、脑力、观念“跟不上”,如今再从事给牲畜洗澡、打针、接生等传统劳作时,也略有些吃力了。

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提升草原牧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团队进入草原。

“像洗羊业务,我们都开展10年了。我们的业务量是季节性的,春秋两季是旺季。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蒙古伊克塞畜牧服务有限公司中心办公室主任孙延春告诉记者,仅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南部的40个嘎查,他们就配备了43名防疫员,他们可以帮助牧民完成春季牲畜的打针、换药、消毒、药浴、寄生虫检测等。“我们还有远程会诊,可以通过视频从牛羊趴卧、走路的姿态和叫声等判断出基本情况,之后达成快速出诊。”

“牧民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模式了。如赛音乌力吉今天在剪羊毛,棚圈消毒肯定他们就顾不上了。我们来消毒,他们还是很高兴的。”呼斯楞是一名年轻的防疫员,他每天奔波在草原上,检查牧民的防疫情况、为牧民答疑解惑、帮助牧民进行棚圈消毒等工作。“忙的时候,一天得跑10多家牧户。我们今天早上6点多就出来了。”

“这样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牧民解放劳动力,还能起到风险转移的作用。”孙延春举例说,比如说打针驱虫,如果牧民自己操作之后虫子没死,他就会有“药量是不是没给足?方法是不是不对?药是不是不对?”的心理负担。如今他把这件事情外包出去,就是一次风险转移,出现问题也有人负责。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除了这样的基础畜牧“外包”服务之外,还有类似于托牛所的升级版。

“我们希望用托牛所来缓解草原生态压力、解放当地牧民的生产力。”李国军是溯牛巍尼斯牧场场长,他所提到的托牛所在锡林郭勒盟查干淖尔镇,通过集中舍饲的方式帮牧民养牛。在李国军看来,这里的整体环境、设备和工作人员都更专业。

“牧民夏天可以按照草畜平衡的数量把牛放在草场上,冬天就可以把自己的所有牛都放在这里托管,自己去南方旅游。这不就是休闲牧业了么?”查干淖尔镇副镇长额尔登巴雅尔感慨道。

“劳动力不够的、棚圈不够的、养牛的方法方式不对的、没有草场的……对于这些牧民,我觉得挺合适。”牧民布仁巴雅尔所在的合作社今年也打算建设一家托牛所,他如是分析说。

“这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如今农牧业发展的趋势。他们还能以此为基础,形成范围经济,在一定地域内延伸出不同的服务种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盖志毅分析说,之所以服务团队和牧民都觉得“划算”,正是因为牧民拥有草场、牲畜等生产资料,而服务团队利用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运营来降低了整体运营的成本、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节省了劳动时间,性价比更高。

“这并不意味着牧民就可以坐享其成。”盖志毅解释说,牧民依然需要继续学习牧业相关生产技术,来提升自身的能力、辨别力和话语权,尽量与企业形成平等的博弈。“尤其是年轻牧民,如果他们的生产力只是被单纯解放出来,而没有从事其他生产劳动。这样的无所事事也不行。”(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