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辽宁海城西柳:小镇做出大产业

经济参考报

关注

原标题:辽宁海城西柳:小镇做出大产业

五一长假过后,在辽宁省鞍山海城市西柳镇,南来北往的商户和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让西柳服装专业市场又热闹起来。西柳镇地处辽南沿海连接东北内陆的关键节点,位于沈阳、大连、营口三个自贸试验区辐射中心,是北方“一带一路”跨亚欧大陆桥“辽蒙欧”“辽满欧”大通道上的重要门户。西柳因市而兴、因商而立,是享誉全国的商贸名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特色小镇、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宜居示范小镇等荣誉称号。

海城市西柳镇党委书记赵洪海介绍说,西柳镇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2万人,日流动人口8-10万人。2017年,西柳镇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服装特色小镇,2019年,市场集群交易额达830亿元,线上交易额达100亿元。

近年来,西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市场集群为生存之根,以产业发展为生命之魂,以拓展外贸为动力之源,以改善民生为发展之本,加速市场转型升级,做强产业项目支撑,全面拓展国际贸易,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特色小镇声名远播,买卖做到了印度、俄罗斯、匈牙利、波兰和蒙古。

加速市场集群建设,为西柳发展筑牢生存之根

市场是西柳立镇之本,也是西柳乃至海城百姓生存之根。西柳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海城作为改革开放先导区的政策先发优势,经历了单一期、扩张期和融合期三个阶段。1985年——1993年,西柳市场位于西柳政府路东侧简陋的露天市场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脏乱环境令业户和客商苦不堪言,虽经3次原地扩建,但摊位数量仍无法满足需求。1994年,西柳镇自筹资金上亿元,建成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摊位总量8663个的二层棚盖式结构的西柳服装市场。

2010年——2016年,海城市西柳镇加速推进专业市场集群建设,以沈大高速西柳段为轴,规划建成总占地450万平方米的东、西两大专业市场集群。2010年3月,总投资16亿元、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商铺4807个的西柳中国商贸城建成运营,这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亚洲设施环境一流的第六代高端市场,真正把西柳大市场引向了商品品牌化、营销展贸化、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的全新发展阶段;2016年9月,总投资34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拥有商铺6000个的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一期项目启动运营。同时,投资3.48亿元的二期项目于今年4月15日开工奠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西柳镇加快推进西柳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6年9月28日,总投资5亿元、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辽宁西柳电商产业园建成运营,入住企业55户,服务商户900余家,培育各类淘宝户1200余户。2018年10月,中国北方第一家千亿级支付电商平台——“西柳之星”正式上线运行。同时,西柳网商交易中心、阿里巴巴天猫优品、西柳跨境电商出口供应链等项目进展迅速,市场商户互联网应用率达60%以上,一季度线上交易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15%。

目前,西柳专业市场集群总占地45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西柳服装市场、西柳中国商贸城、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辽宁西柳电商产业园、春雷商城、巨伦商城、荣宽商城、诚信商城等8个单体市场和西柳海关监管场所及两大物流园区。共设摊位2.28万个,现营业摊位1.2万个,主营40大类2万余种商品,共有从业人员2.3万人,日客流量6-8万人。

做强产业项目支撑,为西柳发展凝聚生命之魂

多年来,西柳镇始终把“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经营,实现产业项目园区化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制度,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他们全面落实“三块地”改革政策,将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利用40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入市方式,建成辽宁西柳服装创意设计加工产业园,主营业态包含服装设计学校、产品展示、服装加工等,目前上海晟合纺织、江苏永通纺织、日本润丰织造等11家中外企业入驻园区。

他们坚持“一个导向”的理念,科学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引导市场周边企业迅速向园区集聚。先后投资2亿元建成占地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4万平方米的海城宏基工业城,打造“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配套社会化、生活家庭化”的现代工业园区和楼宇经济示范区,目前完成项目一期7.1万平方米和二期4.4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建设和销售,进驻企业52家,拥有服装加工设备8100台,纺织印染设备5500台,年化纤抽丝1.5万吨,织染布匹1.7亿米;2019年10月,投资6000万元建成占地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恒大纺织工业城,现入驻企业8家。

截止目前,西柳境内有翔鹭化纤、超鹏服饰、宏泰纺织等规上企业10家,服装加工、印染绣花、包装熨烫等纺织服装企业1141家,个体加工户3100户,年生产加工服装1.3亿件(套)。依托西柳专业市场,海城周边有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6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8家,裤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余家,棉服生产加工企业600余家,年纺纱5.3万吨,织布染整能力3.4亿米,年产量8.6亿件(套)。其中,裤装年产量3.5亿条,棉服年产量1.2亿件,直接带动全市周边20余万人就业。2020年,全镇在建续建项目30个,预计可实现固投18.13亿元。

海城市全力打响“一个品牌”,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持续开展“北派服饰万里行”、“西柳新锐服装设计大赛”等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与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潘力和法国法中设计师协会会长杨涛等国内外设计师多次沟通交流,围绕推进西柳服装设计交易中心、巴黎设计院项目、设计适应国际的服饰品牌进行深入研讨。重点培育品质优良、价格适宜、全国知名的大众品牌,推动产品从功能化向时尚化转变,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西柳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目前,西柳培育本土服装名优企业100多家,引进外埠品牌2000多个,先后有宝琦威、圣兰翔、古铁骑士等47个自主品牌荣获“中国成长型品牌”称号,以裤装、棉服、时尚女装为代表的“西柳•北派服饰”区域品牌享誉全国。 

全面拓展国际贸易,为西柳发展注入动力之源

近年来,海城市西柳镇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西柳桥头堡优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他们打通外联通道,先后在国内边境口岸节点城市完成“驿站”布点30余个;印度孟买、俄罗斯赤塔2个海外仓投入运营;蒙古乌兰巴托西柳海外分市场全面建成启动;俄罗斯145家海外营销网络运营态势良好;莫斯科、圣彼得堡等82家销售网点搭建成功;辽宁西柳紫竹进出口贸易公司成功在匈牙利、波兰搭建销售网点并组织生产两国春装订单4万件。

他们着力激活展会经济,先后组织17家企业参展125、126届广交会,交易总额748.6万美元;组织21家企业参加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国外供货商签订了总价值258万美元的意向合约。西柳作为鞍山地区两家之一经省商务厅批准举办展会的单位,成功举办 “2018、2019中国西柳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两次交易会累计达成订单5800余份,实现外贸供货额4.2亿元。

与此同时他们争创贸易试点,2018年4月,投资7.5亿元建设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西柳中国国际物流园区,目前,总体工程已完成70%,预计今年11月末投入使用,现已招引企业26家,已有8家企业入驻园区经营。他们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2.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西柳海关监管场所,2018年7月11日经大连海关验核通过,2019年7月2日,海城正昌工业公司价值5万美元的货物在西柳海关监管场所实现首票出口通关试运行。

着力营造发展环境,为西柳发展稳固民生之基

西柳镇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全新打造优美、舒适、开放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口向西柳流动。他们在水环境治理上下大力气,投资1.2亿元的西柳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稳定运行仅用时7个月,彻底根治了全镇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流问题。他们在教育医疗上不断加大投入,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北外辽校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开设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以及国际高中教育。目前总投资1.8亿元、占地12万平方米的奥体会展中心主体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之中,是集体育竞赛、培训、健身、休闲、商务、会展、社交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预计明年该中心将全面投入使用。新建的西柳镇卫生院主要开展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他们还在城镇配套设施上做实功夫,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集智能交通停车、智能物流管理、智能社会综合治理、智慧党建、网上行政审批、线上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预计今年年底平台初步搭建完成。(乔全顺 王兰 陈光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