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喜欢了就是好

北京日报

关注

    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阿果

    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王志文扮演的男主角丁元英是个音乐发烧友,喜欢一个人独处。回国后将近一年,待在古城某个破落小区的“鸽子笼”里,远离亲人、熟人和社交,过着朴素到拮据的生活。人家阖家团聚过春节,他抱一箱泡面打发;炎炎夏日,摇头落地扇下汗湿了衣衫,却依然将音乐听得有滋有味。物质极简,让坚守理想的丁元英呈现一种别于凡俗的精神亮光。剧中,丁元英对海菲兹、弗雷德里曼、穆特三位演奏家的《流浪者之歌》有十分精彩的点评,说穆特心到手不到,海菲兹手到心不到,而费雷德里曼才是此曲演奏的高手。

    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创作于1878年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这首管弦乐队伴奏的小提琴曲,不是命运的远征,很像是一场吉普赛风情的舞蹈,也如一幅技巧与情感的织锦。浪漫派音乐尤其不能缺少演奏者的加戏。这个戏是涕泪交集的畅快宣泄,还是脉脉不得语,只将深情沉淀于双眸之中,理解不同,诠释也就很不一样了。萨拉萨蒂在《流浪者之歌》中描写的是吉普赛人身如浮萍漂泊屈辱的命运,和对生活始终有着热情浪漫的不屈精神。理解作曲家创作初衷的同时,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加入演奏家的个性元素,乐曲就会有不一样的魅力。

    我还是认为,不同的演奏家赋予乐曲不同的气质,只有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喜欢了就是好。何止电视剧中提到的三位,还有小提琴家拉宾、梅纽因等等,都有过这首乐曲的录音。对比听,乐友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洗牌。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喜欢以色列小提琴家帕尔曼。那股子悲怆劲头,算是挑战自己不幸的命运吧。

    当年看了《天道》,也曾跟一位朋友讨论过《流浪者之歌》,就拿海菲兹和穆特两人的演奏来说,分野非常大。

    穆特的演奏主观色彩更强,显示出她内心强烈的倾诉力,音乐表达的戏剧张力很足。此外,香肩小露、长发纷披,美丽性感的穆特宛如吉普赛姑娘的化身,小提琴的百转千回,演绎的仿佛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海菲兹的诠释则更客观理性,即便演奏的是自由奔放的西班牙音乐,他依然情感克制,容不得自己放浪形骸。但在音乐的后半部分,恰是穆特力有不逮的高潮段落,海菲兹令人炫目的音阶、泛音、双音、拨奏、华彩种种高超的技巧,简直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搅动了起来。好像欣赏一个理科男将艰深的高数题一步步解析得透彻明晰,只见他信手写来,毫无停顿,也不带丝毫个人情绪,在座的人却已被惊得目瞪口呆。所以,海爷注定是俘获很多人的男神。电视剧中丁元英说海菲兹是手到心没到,这只能是仁者见仁。

    征稿启事

    欢迎您把欣赏音乐会、唱片或亲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时的感受,您爱乐生涯中有趣的小故事写下来发给我们,不超过1500字。来稿请发送电子版至bjdbgwx@126.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副刊部,邮编100734。请注明“爱乐”字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