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传说

北京晚报

▌吴钩
赵祯幼年不太寻常的经历,经过民间艺人长时的演绎,最后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清代长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讲的,便是“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
话说宋真宗在位年间,玉宸宫李妃、金华宫刘妃俱各有娠,某年中秋,真宗赐二妃各一枚金丸,说:“二妃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一闻此言,唯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铺谋定计,要害李妃。
这日,李妃一时腹痛难禁。天子着惊,知是要分娩了,急召刘妃带喜婆前来守喜。郭槐早已买通喜婆尤氏,定下陷害李妃的计谋:将狸猫剥去皮毛,趁李妃刚分娩一时血晕、人事不省之机,用这狸猫换了刚刚出生的太子。刘妃即唤心腹宫女寇珠,命其用藤篮暗藏太子,带到销金亭用裙绦勒死,丢在金水桥下。
寇珠虽是刘妃心腹,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不敢对太子下毒手,偷偷把太子送给了太监陈琳。陈琳用妆盒装着,以给南清宫八千岁送果品祝寿为名,混出宫门,入了南清宫,将小太子托付给八千岁及王妃狄娘娘抚养。
刘妃已将李妃生产妖孽一事奏明圣上。天子大怒,立将李妃贬入冷宫,加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刘妃满心欢喜,暗暗重赏了郭槐与尤氏,到了十月满足,也产下一位太子。天子大喜,将刘妃立为正宫。
谁想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不幸染病夭折。圣上大痛,自叹半世乏嗣,遂将八千岁的三世子立为东宫太子。这三世子正是当年寇珠、陈琳救下的太子。
一日,太子路过冷宫,见了李妃,不由得泪流满面,跑来向刘后求情。刘后愈想愈觉可疑,即将寇珠唤来拷问,寇珠宁死不招,触槛自尽。
李妃自见太子之后,每日伤感,每夜烧香,祈保太子平安。此举被刘后知悉,便在天子跟前启奏:“李妃心下怨恨,每夜降香诅咒,心怀不善,情实难宥。”天子盛怒,即赐白绫七尺,立时赐死。幸亏有小宦官忠心耿耿,替李妃一死,李妃则被暗中护送出宫,送至陈州居住。
且说朝廷国政,自从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登了大宝,就封刘后为太后。之后,钦差大臣包拯出巡各地,途经陈州,身居破窑、双目失明的李妃闻讯,前来申冤,将已往之事述说一番,并从里衣内掏出金丸一粒,上刻着“玉宸宫”字样并娘娘名号。
包公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敢草率行事,悄悄将李妃接回开封府,送入南清宫与狄娘娘见面,又设法让仁宗皇帝与李妃母子相认,取得仁宗御笔圣旨,拿下郭槐,审得供词。刘后见奸计败露,惊惧而亡。从此黎民、内外臣宰方知太后姓李,却不姓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