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中南海的海晏堂

北京晚报

关注

    南海海晏堂主楼

    绘图 张克群

    ▌张克群

    建完畅观楼,慈禧就更爱西洋楼式的建筑了。可毕竟地处西郊的这座小楼离故宫有点远,太后老佛爷于是又打算在中南海里面建一洋房。正好她原来的寝宫仪銮殿被进驻中南海的八国联军头子瓦德西一不留神给烧了。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一位外国公使建议重建的仪銮殿采用西式风格。慈禧一听正中下怀。1902年,刚逃难回京的她不顾国库空虚,不但接受了这个建议,而且还让人先做个模型瞧瞧。第一个不满意又做第二个。最后还亲自为新殿起名曰“海晏堂”,并要求连家具都得是洋式的,除了龙椅。

    海晏堂共有两组建筑,八座小洋楼。主体建筑三开间两层,首层左右两个窗户顶部做成拱券,楼房顶部做山花。中间的开间两侧做科林斯柱式。但看那花哨的房顶,它还是属于巴洛克式。

    其他建筑有:两个山墙拐角处各一座两开间的二层小楼,东南西北还有几个点景儿的房子。不远处还有几栋俄式小楼。所有的窗户都用玻璃,窗子上方多有细致的砖雕。

    不过它们的结构形式还是中式的举架木结构。虽然外面包了一层挺厚的青砖墙(几乎1米),但它们只是一层“厚皮”而已,不起承重作用。正如歌里唱的“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还是中国心”。也不知道是对外国的结构体系的安全度不放心,还是设计人是个纯粹的建筑师,不懂结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