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十九世纪,回忆录成为出版商的某种噱头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十九世纪,回忆录成为出版商的某种噱头

这一时期,另一本不可信的自传出自一个非裔美国人之手,

他声称自己是个白人,在书里描写了自己数年来假扮美洲原住民的经历。这本书就是《登山者、童子军、拓荒者以及克劳族印第安人首领詹姆斯·P. 贝克沃思的人生和冒险》(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James P. Beckwourth, Moutaineer, Scout andPioneer, and Chief of the Crow Nation of Indians)。这是一个流浪汉故事,1856 年一经出版就极为畅销。与劳拉·布德的《狡猾人物:种族仿冒者和美国身份》(Slippery Characters: Ethnic Impersonators and American Identities)相似,贝克沃思在书中写道,自己还是个小男孩时,“我的父亲”搬到了圣路易斯,“带着家里所有人,包括二十二个黑奴”,但他没说他的父亲同时也是他的主人,他自己就是那二十二个黑奴之一。这本书写得很生动(伯尔纳德·德·渥托后来称它为“我国文学中最精彩的谎言”),但几乎没有人被贝克沃思骗住。德·渥托说他在读他手里的这本书时,在空白处看到了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帕克曼的笔记,帕克曼把贝克沃思评价为“恶劣的家伙,流淌着黑人与白人混合的血液,但两者都不是”。

美国的自传发展至此,显然在书封上的“自传”“回忆录”“个人叙事”等字眼已经与书中内容的真实性没什么关联了。确实,被人冒名顶替出版自传的情况也并非罕见。市面上除大卫·克罗克特本人于 1834 年出版的回忆录之外,至少还有三本声称是他所写的书——当然,他在自己亲笔所写的作品中也不能说没有半点虚言。接连出现的虚假回忆录也反映出,在更宽泛的文化范畴中,“真实”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如历史学家格伦·黑尔蒂尼在

《骗子与荡妇》(Confidence Men and Painted Women)中所说, 19 世纪的美国人面对真实与虚假、冒牌货与真品尤为困惑。梅尔维尔在他令人难忘的小说《骗子》(The Confidence Man)中就讲述了一个不断改变外貌、说着不同经历的神秘人的故事。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有好几次假扮成别人,他最显著的特点似乎就是想要说谎和“胡扯”的冲动。P.T. 巴纳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也建立在欺骗的边缘。巴纳姆成名于 1835 年,当时他把乔伊斯·希思推向了公众的视野。据说,希思已经 161 岁高龄,曾是“亲爱的小乔治·华盛顿”的保姆,华盛顿 1732 年出生时她就在场。一年后,希思去世,验尸报告显示她只有 80 岁左右。1841 年,巴纳姆几乎毫不掩饰地以笔名“巴纳比·迪德勒姆”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极其古怪的第一人称视角的专栏文章。其中一篇讲述了他如何买下黑人老妇“乔伊斯阿姨”,并且为了让她看起来更老一些,拔掉了她的牙齿。这些故事在巴纳姆的自传中也出现了,他的自传出版于 1854 年,在他 1890 年去世之前,每年都会再版。巴纳姆的其他故事显然都是异想天开,但那时的读者根本无法分辨真伪。

法国也出现了有损自传真实性的作品。评论家菲利普·勒热纳说:“帝国覆灭后,公众对有关旧制度的回忆录趋之若鹜,出版商试图利用这一点,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或匿名作者去编造虚假的回忆录。”勒热纳引用了 1829 年的一篇为“杜撰的回忆录” 辩护的报刊文章,这篇文章将这样的回忆录定义为介于小说和回忆录之间的“第三类型”:“我们承认,当我们知道那些话并非出自忏悔者本人时,其原创性就损失了很大一部分。但我们不能要求这类作品既有教导作用又有娱乐效果。其实这类作品甚至可以拥有非凡的文学价值。”

这倒可能是真的。然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自传更需要真实度和可信度。如果回忆录缺少了这些特质,人们怎么会信以为真,甚至为什么还要读它呢?不过,为了呈现良好效果、为了讲个好故事或为了证明某个观点而夸大其词,这种诱惑一直是存在的。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大量虚假作品的存在,我们也就不应该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自传作者在作品开头向读者保证自己绝对没有歪曲事实了。以下就是几个例子。

●     1804 年,斯蒂芬·伯勒斯写道:“先生,这些对简单事实的描述对您来说太浓墨重彩了吗?不,先生,这的确是真的,我看到这些场景时所感受到的力量就是那样的。”

●     1822 年,罗伯特·贝利写道:“我以军人、政府官员和绅士的名誉许诺,我会把每一个举动和每一件事都如实记录下来。”他还向读者保证:“我对过往的记忆可以保证,关于我自己的一切都没有被遗忘。我现在可以几乎分毫不差地复述一遍布道的内容,或任何一段不超过一小时的叙述。”

●     1830 年,约瑟夫·马丁写道:“我希望能给读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我不认为读者会希望我夸大事实,写一些我从未见过的奇观或我从未做过的事给他们看。”

●     1854 年,约翰·宾斯指出晚年才写自传的好处是:“这样或许能保证讲出来的事实比先前更全面、更坦率。几乎所有我要提到的人在书里都提到了,而且他们都已经静静地躺在坟墓里了。”

●     1870 年,拉尔夫·基勒写道:“我不得不坦承一个事实:有不少人在生命的黄金时期就知晓了余生将会有的主要情节。”

●     1902 年,乔治·特兰写道:“我早期接受过卫理公会的培训,所以我从未有意说谎 ;我现在同样不会说谎。”

书名:《伪装的艺术:回忆录小史》

作者:[美]本·雅格达 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