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疫情带火中国“人造肉”?星巴克、肯德基开局之战正式打响…

界面新闻

关注

原标题:疫情带火中国“人造肉”?星巴克、肯德基开局之战正式打响…

过去2年,“人造肉”概念风靡全球。

然而,由于口感、成本等诸多原因,一直以来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被炒的火热的食物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少”,迟迟未被大范围推上消费餐桌。

但最近,这种状况似乎发生了改变。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以星巴克、肯德基、棒约翰为首的餐饮巨头的中国门店里,相继推出“人造肉”新品。

至此,人造肉这个概念,算是真正落地到中国人的嘴里了。

星巴克一口气推出5款“人造肉”食品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

而环保,正好是人造肉身上的一个重要标签。所以,星巴克推出“人造肉”也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

21日,星巴克在中国发起“GOODGOOD星善食主义”行动,并邀请李宇春作为形象大使。第二天,星巴克便一口气推出了5款人造肉系列产品。

其中,有3款是与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合作的植物牛肉产品:经典千层面、青酱意面、美式酸辣酱大卷。这都是比较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产品。

另外2款,则是与香港植物肉品牌OmniPork合作的植物猪肉轻食产品:越式风味沙拉以及蘑菇谷物碗。

目前在星巴克中国内地大部分门店,这些没有肉的“肉制品”都已经在卖了。

一位品尝了上述产品的粉丝朋友向《知食吧》反馈,肉眼看去很逼真,但是口感上还是少了点嚼劲。

此前,木子本人也曾吃过Beyond Meat人造肉汉堡,整体口感还是比较惊喜的。特别是对于素食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美中不足的是价格不够亲民。

在淘宝上,一份不到1斤的Beyond Meat植物牛肉产品,售价也要到150元以上。很明显,这个价格比真牛肉高出了不少。

此次星巴克售卖的产品中,经典千层面和青酱意面每份售价是69元。另外3款价格均为59元。相比其他简餐,价格也是有些偏高的。

资本闻风而动,多只“人造肉概念股”涨停

不仅是星巴克,肯德基在中国门店卖人造肉产品的事情,想必大家也已经有所耳闻了。

不久前的4月20日,肯德基中国宣布推出植物人造肉产品“植培黄金鸡块”。

与星巴克不同时的是,肯德基的人造肉产品仅在深圳、上海和广州的三家餐厅限量预售,消费者需要先购买预售券,再到餐厅兑换产品。

在肯德基官微上,对该产品的介绍是这样的:“这是一块不是肉的肉。它来自植界,闯荡肉界,突破食界。汲取自然精华和科技力量,将未来点亮。”

到底,人造肉到底能不能点亮未来呢?

能不能点亮未来,本文后面部分再论。从资本市场来看,这几天股票确实是被点亮了。

Innova曾经预测,2020年将掀起“植物基革命”。如今,这场革命已然在国内掀起。

目前,涉足人造肉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除了星期零、珍肉等初创企业外,很多一些大的食品企业在往植物肉方面转型。

其中,“人造肉”概念的A股就有32只。

事实上,人造肉一度被认为是一个被资本带火的品类。资本对人造肉市场的推动是很明显的。

一方面是人造肉品牌不断被资本追捧,获得投资。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受到人造肉行情的影响。

这几天,星巴克和肯德基卖“人造肉”的消息,不仅刺激了消费者的味蕾,也拉升了人造肉概念股。

4月22日,来A股人造肉概念板块集体大涨。截至上午收盘,丰乐种业双塔食品等都出现涨停了。

美股方面,这次通过星巴克把人造肉卖到中国的beyondmeat,在美股盘前全线走低的情况下,4月21日盘前涨超13%。

后疫情时代,“人造”植物性食品如何发展?

餐饮巨头在中国卖人造肉,是大势所趋,也是小势所迫。

我说的”小势“,指的“肉制品不断爆发的信任危机”。

2020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从现有证据来看,病毒源自动物。在这一背景下,人造肉行业也就顺势被推向风口。

无论是今年的新冠肺炎,还是此前的非洲猪瘟、以及各种禽流感,各种危机人类生命安全的大事件,正在一次次冲击人们消费肉食的观念和习惯。

由于“人造”植物性肉制品不含真正的动物肉,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禽流感”、“猪瘟”等食品安全风险。

毋庸置疑,这场疫情让消费者对植物性食品的有了更多的好感。

好感归好感。说到底,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这才是衡量产品前程的核心要素。

带着这个问题,木子采访了JUST(一家因为“植物蛋”一举成名的食品科技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Gary:消费者真的能接受“植物肉”“植物蛋”这一类食品吗?

Gary给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植物基食品的出现和普及,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多关注,以及地球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被日益受重视有关。植物基食品被广泛使用将会是政府,大企业和消费者三方推动和接纳而被逐步推进的。

植物基食品的更新换代很快,每年都在迭代, 跟智能手机升级是一个道理。随着产品日趋成熟,口味为更多消费接受,这些听起来难以置信的“人造”植物基食品,将会成为每个家庭购物篮的一部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知食吧采访时表示,从宏观面上来,植物肉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型产品。通过国标及国际认证后,会更受到消费者的接受。

但同时,朱丹蓬指出,很多消费者更多并没有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他只是从口感,新鲜感方面出发。目前中国植物肉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是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关于"人造"植物性食品的未来,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畅所欲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