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原标题:黄仁宇: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黄仁宇 中华书局1912
自2019年8月,中华书局与喜马拉雅合作推出《万历十五年》有声书以来,这部打开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已经超过648万,引发又一轮讨论的热潮。
黄仁宇先生名作《万历十五年》中文版最早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风行一时,也引来热议。黄仁宇先生对此曾有所回应。1994年5月,他在台湾地区《联合报》副刊发表文章,讲述了自己撰述《万历十五年》的前前后后的故事,涉及资料考证、布局谋篇及本书主旨等等方面的情形。该文现已收入《现代中国的历程》(增订本)一书。兹转载如下,以供喜爱《万历十五年》的读者朋友们参考。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黄仁宇
即是至今《万历十五年》出版十余年,既已畅销,又经中外采用为读本及必读参考书,若干方面之成见未改。不时有人说及:“黄仁宇著书缺乏历史的严肃性。”他们没有想到我经过一段奋斗才摒除了所谓严肃性。此书现已发行于海内外,如果能将本书主旨在两岸三方读者心目中造成共识,作者及侧背对本书尽力的人士应当引为快事。
二十年前时为一九七四。我得到学院休假,再度去欧洲,所著《十六世纪明代的财政与税收》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筹备多年,临排印时又遇到意外之耽搁,但终于是年出版。有了新书的支持才敢于向哥根汉基金申请一年的奖学金,题为中国晚明的一个年头,旨在勾画当日朝政与社会相串连中之一个剖面;基金鼓励创造,我的立案与一般不同,符合应征的重要条件,所以申请幸运的顺利通过。所收获则是五年后方始成书的《万历十五年》,今已有五种文字的六种版本。
《万历十五年》初版黄仁宇校正本(中华书局档案)
以一年多的时间写这样一册小书,读时亦不过二三日,即可阅完,看来也无足为奇,然则既不重辩论而重叙述,当中却也真是万绪千头,到处都待考证。
例如神宗万历帝之恭妃,亦即光宗生母,后封孝靖王太后,《明史·后妃传》有关于她的一段记载:“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这样甚可能给人一个将近中年的宫女,引诱年轻皇帝的印象。幸亏定陵于一九五六年被发掘,内中碑文出土详载各人生卒年月日,文中证实当日她与万历邂逅,时年十六,皇帝则十八岁。《明史》在康熙年间修撰,去此已约百年,传闻已失实如此。
书中提及仪礼之处又因原始资料行文简捷,亦不便照抄,只能一读再读,参照平行的资料,还希望找到图解或地图叙述方有把握。明人所说“廷杖”,我们总以为既为“杖”,则是用大竹板在庭前打屁股。根据《明史·刑法志》,才知道“笞”与“杖”同用荆条施行,只是罪有轻重,荆条圆径有大小,才区分为笞、杖。
数十年前朱东润作《张居正大传》,他以为明代田赋账目凡提及万历年代的地亩数,即是一五八〇年张居正举行全国丈量之成果。我起先也以为如此,后来恳请芝加哥大学何炳棣教授复印得他们图书馆珍藏的《万历会计录》胶卷,才能确定一五八〇年丈量的地亩数从未被明廷接受,后为我书中要题之一。
所以从事实上考证,已是极为费时的工作。
若非预先我对明史尤其十六世纪的后期有一段最基本的认识,也决不敢尝试提供如此一个剖面。因为我参加《明代名人传》的工作,曾自写当中人物传记十八篇,又修改旁人所作两篇。兹后作《财政与税收》时前后七年。内中二年我除一面教书外,曾将《明实录》翻阅一遍,虽说走马看花,总算一百三十三册看完。当时专注财政与税收,眼角里却对宫阙内幕和反映的社会状态感到兴趣。这里也预先伏下了以后写《万历十五年》之动机。
黄仁宇先生在做讲座
因着修《名人传》我也熟识了不少美国明史专家,像贺凯教授(Charles O. Hucker)之研究明代官衙组织及监察制度和狄白瑞教授(Wm. Theodore de Bary)之研究明代思想,均是终生勤奋的工作。我作《万历十五年》时特别要感谢的乃是房兆楹先生。他夫妇早岁作二十四史内的引得工作,以后参与明清两代名人传记集体之筹画。在技术方面精微之处,他的明察举世无双,我现有的几部书尚是他所赠。有一日他在不意之间买到民国六年上海版的《张居正书牍》,立即乘兴亲自开车送我。
自备书有一种好处:即是供反覆把玩,床头饭边,不必珍惜,无所计挂。我的一部《明实录》在一九六八年购齐,共费美金五百余元,当日可算相当数量的一笔投资,只是我只要争取时间,批注折页,毫未顾及书之折旧。我有次借房公书,也同样不加爱惜,及至还书时确给他相当的不快。
“你看,”他说着,“你借去的时候是三本全新的书,现在弄得这般糟,纸张也磨坏,书又卷角!”
我完全忘记了他的书并不是我自己的书,正在支吾尚不知如何道歉时,房先生已突然改口,他说:“算了,本来要这样,有书就要读,书不用摆在那里,即是全新又算什么。”可是他没有看到《万历十五年》之成书。此次别后不久,他返大陆,几十年此为首次。不幸噩耗传来,房公已去世于北京。
我书布局也经过一度折磨。作初稿时我虽照致哥根汉的申请书做去,力图改变铺陈历史的方式,但是到底仍不能完全摆脱学院圈格。第一章叙皇帝权能,第二章叙内阁大学士职责,若有指授。及提及财政税收,又是洋洋论文十余页。几经徘徊挣扎,才进入现今局面,原有的两章析为四章,以后再加海瑞、戚继光和李贽三章,分别处理地方民政、军队组织和哲学思想,及于文士习惯,不作开场白,不另开一章为结论,纪事有时转回重叙。
本来今逢中国长期革命成功之日(这点只能在其他地方畅谈),所有历史都要重写,在选择题材及运用组织方法时作史者不难引用不同风格,可是即如此,《万历十五年》书成拟出版时仍遇到相当困难,大学出版社则说,此系大众读物,应找一般出版商,后者却又推说,此系学术性质之专题著作,仍应问津于前者。即是至今书出十余年,既已畅销,又经中外采用为读本及必读参考书,若干方面之成见未改。不时有人说及:“黄仁宇著书缺乏历史的严肃性。”他们没有想到我经过一段奋斗才摒除了所谓严肃性。
倒有美国文坛巨子厄普戴克(John Updike)独具只眼。他在《纽约客》杂志作书评时,即说《万历十五年》有超现实的幻影之特质(surrealist visionary quality)。本来传统中国官僚组织,以仪礼代行政,有时强黑为白,只要在本身组织之内逻辑上讲得过去,可以对外不负责。此情景构成他所说超现实的幻影色彩。在我看来,中国之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肇源于此。及至二十世纪整个国家与社会组织免不了一段整体破坏之后重造,亦溯源于是。
此书现已发行于海内外,如果能将上说一点在两岸三方读者心目中造成共识,作者及侧背对本书尽力的人士应当引为快事。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美] 黄仁宇 著
9787101052039
48.00元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美] 黄仁宇 著
9787101054491
25.00元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现代中国的历程(增订本)》
黄仁宇 著
9787101141269
68.00元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5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购买《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原标题:《黄仁宇: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