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企业要撤华?多虑了!
原标题:美日企业要撤华?多虑了!
中新社 图
不论各国政府如何考量,最终作出决定的仍是企业自身,而多份研究报告显示,对外资企业而言,中国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甚至对一些现金流充足的外资企业来说,未来几个月将会是在中国长三角等经济成熟地区投资的大好时机。
近段时间,外媒报道的两则新闻刷了屏,一则是美国政府为在华美企提供100%的“搬家费”以撤回美国;另一则是,日本政府要求在华的日本企业回撤。消息一出,外界议论不断,日美在华企业真的会撤走吗,中国制造业是否会受到影响?
而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看来,面对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以及高素质的工人,外企很难说走就走。
相反,甚至有不少外资企业加码在中国的投资:3月下旬,美国陶氏公司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陶氏公司将对张家港基地增加3亿美元投资;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也于4月2日正式成立。
4月16日,商务部举行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从总体上看,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没有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情况。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没有改变。
“乌龙新闻”
4月9日,彭博社发布了一篇名为“Kudlow says U.S should allow firm‘100% immediate expensing’”的报道,不少自媒体将其转述为“美国要求企业撤离在华工厂,美国政府承担100%的搬迁费用”,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杨水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彭博社新闻中的标题用了“should”一词,是祈使句的用法,这仅表达了美国政府的一种希望和愿景,而非美国政府强制要求在华美企搬迁回美国。
而在此前一天,彭博社的“Japan to fund firms to shift production out of China”(日本将资助企业把产能撤出中国)一文已经赚足眼球。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日本政府官方网站找到上述文章中提及的《应对新冠病毒的经济措施》(下称“措施”)中,其30-31页里有关供应链转移的内容里并没有出现“中国”二字,更遑论日本政府要求在华日企撤回的相关内容。
措施中只提到日本政府认为,目前日本在外的产业链不能只是集中依赖于某一国家,日本希望自己的产业链可以更加多元化。
欧美拟建备用产业链
虽然两则新闻并不具有足够的真实性,但美国政府想要在华美企撤出中国市场的动机仍值得推敲。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低失业率”一直被其视作引以为傲的政绩。然而近段时间,受到疫情影响,美国失业率正不断飙升,3月美国非农业就业岗位就锐减了70.1万个,失业率也从2月的3.5%升至4.4%,月度增幅为0.9%,创1975年1月以来美国失业率最大的单月增幅。美国劳工部表示,有些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就业状况没有被合理归类,3月份真实失业率可能已经达到5.4%。
正因如此,杨水清认为,“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存在滞后性,疫情影响远未充分体现出来。美国疫情严重,目前暂不能复工。因此,美国希望能够通过产业链的回迁,解决目前的失业问题,失业率的攀升也是当前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而解决了就业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美国的消费问题。”
此外,美国还面临着高额的赤字问题,杨水清表示,美国政府认为工厂回迁,可以解决美国目前所面临的税收问题。
4月13日,跨党派的公共政策机构“负责任的联邦预算委员会(CFRB)”发表报告预测,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将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机构称,美国联邦政府今年的预算赤字总额将超过3.8万亿美元,占GDP的18.7%,是上一财年的4倍。
无独有偶,受疫情的影响,欧盟国家也希望将产业链搬出中国,建立一条备用产业链。
杨水清表示,“此前,欧美国家普遍担心产业链安全问题。在深度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企业在整条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中国疫情严重导致很多原材料、中间产品不能按期出口到欧美国家,影响后续生产,欧美政府认为需要准备一条‘备用产业链条’,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但目前,欧美国家疫情严重,事情出现反转。中国作为主要的供给端,欧美国家作为需求端,随着疫情的加速蔓延,美国却出现了订单退回、工厂减产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的现象。”
撤出中国有难度
欲将产业链撤出中国可以说更多的是出于各国政府的政治考量,那么,作为当事方的在华外企又是如何考虑的?
杨水清表示,“真正决定是否撤出的是企业自己。自1992年美国企业初入中国,到2017年,美企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盈利收入。因此,仅从利润率考量,这些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针对此前诸如“外资工厂会因劳动力成本从中国离开迁往东南亚”的言论,东莞一家为某国际品牌生产鞋底的工厂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真的很难。两年前,我们曾尝试把工厂迁往越南,但那里的工人质素较差,工人的工时消耗也远超国内。并且越南工人流动性较大,有的工人一周就会辞职,很难培养出熟练工,工厂的生产效率也远不如在国内。”
正因如此,去年年底,这家公司不得不将工厂迁回东莞。
杨水清也表示,“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较东南亚国家有优势,加之产业链构建、备份、转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有机会将产业留下来。而疫情过后,各国也定会更倾向于构建更独立、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
此外,从企业租赁的状况来看,外资企业也没有因为疫情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
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大中华区租户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纵观近期进行的众多企业信心调查结果,对于许多外资企业来说,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和上海)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因而,只要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开始复苏,外资企业将继续寻求中国的各类商业地产空间,无论是办公空间、零售空间、工厂空间还是物流仓储空间,特别是在成熟的经济区域,如长三角,或成熟的商业中心城市,如上海。”
华南美国商会一份有关疫情影响的报告显示,75%的受访美资企业表示,无论疫情影响如何,不会改变在华再投资计划。
另据中国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尽管目前美国在华企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仍会是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的重点市场。
不仅如此,研究机构EPFR Global近期表示,3月下半月,已经有70亿美元回流至中国市场,一些国际大投资者纷纷购买腾讯等公司股票。
Shaun Brodie表示,未来几个月,对一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来说,将会是在长三角等经济成熟地区投资的大好时机。如果是租赁商业地产空间的话,此时可以更优惠的租赁条件签订长期租约;如果是投资收购的话,此时可以较低的价格从现金短缺的业主手中收购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