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传》① | 幼年便饱读诗书,在良好的家风中长大
原标题:《冰心传》① | 幼年便饱读诗书,在良好的家风中长大
领读 | 储杨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冰心传:以爱之名,人间有味》。
众所周知,冰心女士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她一生佳作无数,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从《繁星·春水》到《寄小读者》,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篇关于冰心作品的记忆。
她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所以,冰心一生的写作,都以爱为主题,毕竟,生活多艰,唯有用爱去寻觅暖色。
一生美好的她,究竟有过哪些人生故事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阅读吧!
青紫盈庭
好的家风对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家道纯厚,家族中才能人才辈出,源远流长。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州,祖籍福建长乐。
婉莹的祖辈,虽然不是什么显赫人家且曾饱经风霜,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觉醒。正是因为一步步的突破,这才让整个家族慢慢有了文化沉淀。
她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淳朴勤劳的农民,他们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夫妻俩只好另寻谋生之路。他们几经辗转,最终在福州城里以裁剪为业,然而裁剪生意也是入不敷出,夫妻两人只好寄希望于下一代。
曾祖母曾经绝望到想要去自缢,幸好被曾祖父发现,救了下来。于是,老两口下定决心,如果生个男孩,必定让他好好读书、识字,不再走这一辈的老路。
就这样,谢家的转变从婉莹的爷爷这一辈开始了。
婉莹的爷爷,名叫谢大德,号銮恩,字子修,举人出身,他果然不负众望,勤奋苦读,学有所成。
当时,谢銮恩的名气颇大,他在福州光禄坊道南祠内开设书馆,传道授业,慕名而来的学生有很多,可谓门庭若市。
谢銮恩桃李满天下,他的得意门生有萨镇冰、黄乃裳等,学生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广结人脉,与严复等人也有来往,后来,谢銮恩凭借自身不俗的实力和广泛的人脉,被推选为兴文社社长。
生命本就透着变幻莫测的神秘,新的生命往往带来新的希望,1865年1月,谢銮恩的三子谢葆璋出生了,他就是婉莹的父亲。
谢葆璋秉承了父亲执着勤学的个性,17岁时的他,气宇轩昂、聪颖好学,在兄弟中尤为出色。严复十分欣赏他,便推荐其北上应试,最终,谢葆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水师学堂驾驶班。
▲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
冰心晚年时在自传里面说过:
“假如我的祖父是一个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我并不是“乌衣门第”出身,而是一个不识字、受凌辱的农民裁缝的后代。”
博览群书
婉莹是母亲的第三个孩子,可惜,前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婉莹的降生,让这个小家充满了甜蜜与温馨,父母都十分疼爱这个女儿。
新生命总是让人感到幸福,婉莹小的时候,肉乎乎的也特别可爱。
谢家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为婉莹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有家,婉莹有一个幸福温馨并且充满爱的童年。
这样的童年,让她的内心总是充盈着欢乐,加之,她天资聪颖,家中条件也比较优越,一切都为她今后写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2年,因父亲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任职,筹建水师学堂,一家人便随其到了烟台。他们住在烟台东山北坡上的海军医院里,这个地方视野非常宽广,从走廊上向东望去就是大海,这让小婉莹兴奋极了。
婉莹的母亲杨福慈是一位很开明的人,婉莹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很大。杨福慈虽然受的是传统教育,但她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妇女,她热爱文学,也关心时事政治。
▲ 冰心与母亲和三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负责基础教育,为父亲做文书工作的舅舅则喜欢给她讲故事。但有时候舅舅工作很忙,不能总给婉莹讲故事,索性,婉莹就自己去读。
婉莹虽认识很多字,但是读《三国志》这类书,还是很困难的。她不甘心,不认识的字就猜,反正是囫囵吞枣、半知半解地读起来,天资聪慧的她,还真的能读懂。
小小的孩子,捧着一本厚厚的大书,这样读书的画面真是美好。
人们常说:“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融入他(她)的气质里。”婉莹自小看书,腹有诗书的她有一种特别亲切感和吸引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愿意靠近她。
读书也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她对文字也仿佛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专注,那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世界。
面朝大海
书香浸染日久,就会日渐玲珑,言语有味,气质脱俗,此书卷气也。
婉莹对文字的爱是深刻到骨子里面的,浓烈而炙热,她喜欢摘录生活的片段,然后赋予其丰富而深厚的感情,再形成一段段自己的文字。
11岁的孩子,多是贪玩的年纪,婉莹却抛弃了大多数玩乐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此时的她,已是博览群书,满腹学识。她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西方文学名著,这为婉莹日后空灵清澈的写作风格打下了基础。
在烟台的日子,婉莹日日与大海朝夕相处,她的精神也因此日渐强大起来,并具有大自然的性情。
婉莹的父亲谢葆璋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更是一位爱国人士,婉莹在父亲的谆谆教诲、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培养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婉莹像个男孩子一样,身上带着一种粗狂的“野”气,她不拘小节,有着异于普通女孩子的气魄和思想。
▲ 冰心与父亲
大海是原始的,大海是新生的,大海是斑斓的,冰心爱大海,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她也会经常来到大海边,开阔的海洋给予了冰心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内心。
在烟台的时候,谢家的住所也是几经变化,但正因为如此,婉莹才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和物,感受到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亲情、友情,辽阔的大海,婉莹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渐渐成长、蜕变。
重归故里
1911年,谢葆璋在工作上几经挫折,最后辞职还乡,但一家人也时刻关注着时局。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革命军呼吁社会上的仁人志士慷慨解囊,为起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号召深深地感染了婉莹,当时,婉莹将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也捐了出去。
坦诚、率真、内心充满爱,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中,冰心都是这样一个人。
1911年秋,一家人回到福州,婉莹跟着父母回到了故乡,他们住在林觉民的故居。这座宅院是林觉民被捕之后,林家为了逃难而卖给婉莹祖父的,林家避居乡下,谢家一家人便居住在此。
这座房子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到处是书画,祖父曾在一间客厅写了一副楹联,这句话对婉莹的影响非常大: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后来,它成了婉莹的人生座右铭。
婉莹读书的好习惯也与祖父息息相关,祖父经常在书房里看书,婉莹也和祖父一起看,祖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孙女,还送给她一句话: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回到福州,意味着婉莹的童年生活也结束了,此时,她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知书达理的少女。她的“野性”也随之收敛,开始知道像同龄女孩子那般打扮自己了。
婉莹在学习成绩上也从不让家人操心,1912年,婉莹考取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那时候她刚刚12岁。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冰心的家族历程,以及她的童年史,可谓文墨少女,豆蔻年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步入上学年纪的冰心,又将随着父亲去往何地,遇见何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