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学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长这样

澎湃新闻
原标题:纪录片《文学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长这样
文学,在当代人的生活中还有多少份量?答案或许很令人失望。
太忙!是现在人们的普遍表情,工作已然令我们身心俱疲;新奇的东西不断超速涌现,永远点击不完的未读信息,时间变成碎片,坐下来好好看一本小说,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为阅读渐渐势微,所以催生出许多鼓励人们阅读的电视节目,如《朗读者》《见字如面》《一本好书》等等,也有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但还有书籍》,不仅为书迷也是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阅读的窗户,希望可以借此让人们重新拾回阅读的乐趣。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我们更能够了解到何为“字如其人”,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如何构建出来的?纪录片看完,也许会勾起观众拿起作家旧作重读,可能另有一番滋味。
节目总导演王圣志是海峡卫视总监助理,也是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总导演。作为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他对作家和文学作品有着独特且深刻的理解。
对于作家是怎么样生活、思考和创作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苦于好奇、耽于想象,而这一次,终于有机会一窥作家的世界是怎样的。
先锋文学五虎将

马原一家三口

马原的城堡
在经历那么多人生转折后,马原相信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劫数,“但只要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现在,他为了10岁的小儿子重新开始写作并且是写童话,竭力所做的是为家人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能在隐居山林后,感受家庭生活的美好,他评价为是“我把自己活成小说”。
马家辉和好友焦元溥
和马原的隐居山林、回归家庭不同,马家辉是喧嚣的香港城市文化代言人。他的小说《龙头凤尾》就发生在湾仔,那个他从小长大的香港一角。生于斯、长于斯,现在又创作于斯的他,混杂着香港电影里的江湖义气、香港本地的市民文化以及东西方交融碰撞的特有气质。

在《文学的日常》中,作家与作品之间,还有更多有趣的际遇,值得述说;作家的世界和作品中映射的时代精神、当代启示,也有着更为开放的解读,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
作为一部关注作家精神世界,从东方视角展现东方文学之美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的诞生离不开优酷平台在人文领域一直以来的深耕努力。
从《晓说》、《圆桌派》、《观复嘟嘟》开始,优酷出品了多部口碑爆棚的头部人文节目,更是收获了一批人文节目的忠实粉丝。如今,更是强强整合了优酷文化、纪录片,形成“优酷人文”品牌,继续发力深挖人文资源优势,已先后推出了由30余位文化名人组成的节目《2020 世界在望》,以画家之眼观看艺术杰作的《局部》第三季,重视阅读经典的《一千零一夜》,探访六国学校反思教育理念的《他乡的童年》,关注舆论风波后来生活的《豫见后来》,关注普通高校资源匮乏问题的《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等优质文化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