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逛动物园的别样乐趣

北京晚报
▌花蚀
我们逛动物园可以怎么逛呢?在我写的书《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中,提出了逛动物园的几种乐趣。
见识不一样的物种
其中的第一个乐趣,就是我们能够见识到不一样的物种。
什么叫不一样的物种呢,我来举个例子。大家都在动物园里面见过犀牛吧?个头大大的,有蹄有角的那种动物,大家一定都见过。
那你知道有不同的犀牛吗?比如印度犀或者大独角犀,它和非洲的那两种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比起来,是有点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角被磨掉了。这是动物园里面的一种操作。如果大家可以看到它们的野外照片,会发现它只有一根角,而那些常见的犀牛有两根角,所以印度犀又叫大独角犀。
相对于一般的白犀牛,印度犀的皮上的疙瘩特别多。为什么有这种疙瘩呢?我们可以向孩子提问或者孩子向大人提出这个问题。有了这个疑问之后,我们就会去寻找答案。
为什么大独角犀身上疙疙瘩瘩的?这和它们打架的方式不一样有关。我们常见的白犀牛打架的时候,是两个犀牛互相顶,但是印度犀不一样,印度犀还有一对特别尖锐的牙齿,它们打架的时候,除了用角顶之外,它们还会咬。它们需要在皮肤上面有这样特异性的增厚,用这些疙瘩来帮助它们抵御同类的攻击。
印度犀在中国非常少见,只在北京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里面有。长隆的那一对印度犀还没有展出,所以我们只能在上海和北京动物园里看到。如果你们去这两个动物园的话,可以好好观察一下。
见识动物的自然行为:
用耳朵听
我的第二种乐趣就是能够去见识它们的一些比较自然的行为。一个把动物养得比较好的动物园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动物展现出它们的自然行为。
我们如何去观察这些自然行为呢?用眼睛看自然是不必说了,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甚至还可以用鼻子去闻。
我曾经录下了中国的西黑冠长臂猿的叫声,这是我和朋友在云南普洱市的无量山上录制的。这段声音非常美妙,录制的时候我正好在无量山上做采访。那里是一个保护区,里面有一个长臂猿保护站。在我到达那里的第二天早上,我端着饭碗,面对着群山烟雾缭绕的美景,蹲在保护站的门口吃早饭。
突然之间,这个声音就响了起来,当时我整个人就被镇住了。大家可以想象,在那仙境一般的环境里,听到这样好听的歌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试想在李白的那个年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长江三峡两岸满是这样的猿,它们唱和着美妙的歌声,这种感觉该有多么棒!可惜的是,长臂猿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在李白的时代,它们还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日益增加,导致长臂猿的分布一路南移,现在只有云南和广西比较温暖的热带才有长臂猿,而且中国的长臂猿种类不太多,数量也比较少。其中最珍稀的就是海南的海南长臂猿,这个物种仅剩下大概30只左右,几近灭绝,动物保护人士正在拼尽全力去拯救它们。
长臂猿的人工种群在中国的动物园里属于比较健康、比较大的,所以说有长臂猿的动物园非常多。北京、上海、杭州的动物园以及大部分大城市的动物园里面都有长臂猿。但是你听过长臂猿的叫声吗?
我相信绝大部分朋友都没有注意过这种声音,也没有听到它们的歌声。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大家就是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另一方面是大家起床晚了,去动物园也就晚了。
长臂猿一般是在早上唱歌。它们为什么要唱歌?因为长臂猿在野外是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它们每天早上在醒来之后,都会开始唱这样嘹亮高亢美妙的歌声,告诉自己家域周围的其它同类,这块地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家族,你们不要来惹我们,这是我们的地盘!唱完歌之后,它们就会到其它地方去进食。因为动物园里面食物会更丰沛一些,所以长臂猿觅食的时间会比野外要短,这样一来,它们唱歌的时间会更长,唱歌的时间也就更早。
感受逛动物园的乐趣:
用鼻子闻
刚才说了用耳朵去感受动物园里的奇妙。我再和大家分享我们逛动物园可以用鼻子感受的乐趣。
我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我给武汉动物园出过一个主意,展示熊猫便便。为什么我希望武汉动物园做这样的展示呢?有这么几个原因:在分类上,熊猫是一种食肉目动物,它其实就是一种熊。它的消化道比较短,并不太适合去消化那些粗纤维食物。它吃了竹子之后,很多竹子的纤维和一些其中的物质就穿肠而过,并没有彻底消化,所以它们的便便就有了竹子的清香气。
在武汉动物园,饲养员每天早上都会去收集熊猫的便便,然后放在一个器皿里面。这个器皿上面有一个亚克力的挡板,上面有一些洞洞。大家可以通过洞洞去闻熊猫便便的味道,感受熊猫便便的奇妙的香气。这是我们特意给大家做科普的一个东西。
之所以这样做,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很多人只是从书中了解它具有这样一个特性,但是没有机会亲自闻一闻。通过这样实物的展示,参观者真的去闻过它,其切身感受会大不相同,这样才是真正的科普,从而达到满足大众好奇心的目的。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向大家展示科学家的工作。我们的科学家和野外工作者在野外研究动物的时候,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碰不到野生动物。为了去研究,他们就得去研究一些间接的证据,比方说动物的刨痕、脚印和它们的屎。
事实上,在这些间接证据里面,屎是最好用的一种,它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我们在野外研究各种动物屎的时候,还会把它掰开,看看里面有哪些食物残渣。我们研究豹猫的时候,也掰开屎来看。如果它吃的是松鼠,便便里是不是有松鼠的毛;如果它吃的是鸟,便便里是否有羽毛,这都是我们在野外做的一些事情。
除了去直接感受它吃什么东西之外,我们还得把屎拿回来,然后做DNA分析。我们是在新鲜的屎里面找到动物的DNA的。很多大人一听到屎就想逃开,实际上小朋友对屎就没有这么多的恶感。真要是放一坨熊猫或者豹子的屎,说不定他们能玩儿半天,这样的好奇心非常值得我们去保存。我们去探寻这个世界,去寻找世界的真相,去推动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需要这样的好奇心。
在动物园里做这样的一种展示,一方面是想要让大家了解我们在野外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让大家有机会获得直接观察的机会。当然,想要获得这样好的直观感受体验,必须要求动物园足够优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动物园里面发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