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斗拱识岁数

北京晚报

关注

    ▲

    斗拱

    绘图 张克群

    ▌张克群

    宫殿是指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北京的宫殿主要就是指故宫。在了解故宫之前,让我们先看看它在建筑上的一些特点。

    中国的建筑几千年来一直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显得纤细而华丽。

    既然以木材为主,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就是“梁柱式”。以4根立柱上架梁枋,互相榫接成为“一间”。它的构件大至梁柱,小至斗拱都是在地面上预制好了的,现场连钉子都不用,只需一座梯子、一把斧子,敲敲打打地把构件拼装起来即可。

    在古代没有吊车的情况下,这种施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故宫的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纯粹施工时间只有三年,这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今天也算是快的了。而且从抗震的角度来看,木结构都是榫接的。一般的地震顶多把门窗挤歪了,房子却塌不了。可见这种结构形式是很有它的优势的。

    布局灵活也是木构的一大优点。建筑物上部的重量全由梁、枋和柱子负担,所有的墙壁无论是砖砌的还是木板的、花格的、纸糊的,都只起隔断作用,可有可无。墙壁的布置极随心所欲,今天要跟谁密谈,隔出个小间,明天要开宴会,再拆成一大间。这就使整个宫殿显得雄伟而不失玲珑剔透。

    你要是抬头细看,可以发现很多大殿那硕大的屋檐下,都有马蜂窝似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由小木头块搭的东西,那东西叫斗拱。因为人们希望屋檐向外伸出来多一些,又挡雨又好看,所谓“柱高一丈,出檐三尺”嘛。这么大的挑檐就需要有支撑。古人想出以长方形的木块相互重叠成斗拱,向前伸出来支撑挑出的屋檐。以后斗拱的制式逐渐标准化,横拱的“材”遂成为一切建筑用材的度量标准。

    斗拱的大小历代不同,元代之前的斗拱因起着撑托屋顶的作用而硕大之极,到明朝以后渐渐变小,清代的斗拱已成为装饰品而不起多大结构作用了。故宫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清代重修的,斗拱的木条都是又密又细。而在其他一些宋辽古建上,我们还可欣赏到硕大而雄健的斗拱。这里我教您一招:看一座古建的年纪,大致可以从斗拱的大小入手,斗拱越大,岁数越老。(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