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落地之际,新基白蛋白紫杉醇突被暂停进口销售,应急方案或是这样

财联社APP
原标题:集采落地之际,新基白蛋白紫杉醇突被暂停进口销售,应急方案或是这样
集采落地之际,新基白蛋白紫杉醇突被暂停进口销售,应急方案或是这样《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讯,就在第二批药品集采中标结果即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之时,有中标企业却出了纰漏。
国家药监局25日公告显示,因境外生产现场有部分关键生产设施不符合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存在生产过程无菌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自即日起,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美国新基公司(Celgene Corporation)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也被称作白蛋白紫杉醇,主要用于临床肿瘤的化疗治疗,是全球销量过10亿美元的一个大品种。在今年1月展开的第二轮国家药品集采中,白蛋白紫杉醇是33个集采品种中的一个,并且由于竞标企业有恒瑞医药(600276.SH)、石药集团(01093.HK)、齐鲁、原研新基等“大佬”,因此也可以说是第二轮药品集采中看点最多的品种之一。
经过激烈的价格厮杀,最终恒瑞、石药、新基分别以780、747、和1150元/支的价格中标,齐鲁则因出价过高而出局(1828元/支)。其中,新基负责供应北京、天津、浙江、江西、湖北、海南、重庆、西藏、甘肃、新疆(含兵团)等省市区。
根据国家医保局于今年3月18日发布的文件,第二批集采结果将在4月份全面启动,个别中选产品不晚于6月份启动,也就是说,全国31个省市区加上新疆建设兵团,总共32个地区从4月开始都将陆陆续续执行33个品种的中标价。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出了新基这样的意外。对此,《科创板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联采办)已经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预计不久之后就会公布解决方案。
但在此之前,市场也免不了先行各种推测。比如有人就认为,从第二批药品集采的相关规定来看,如果采购周期内,中选企业出现无法供应等情况时,则相关地区(此前企业挑选的供应地区)与该企业协商后,可从同品种其他中选企业中确定替补的供应企业。“因此,如果联采办最终据此实施该解决方案,那么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作为另外两家中标企业有望替补接上”。

不过,除此之外,又是否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新基的供应由原来落标的齐鲁来替补呢?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首先齐鲁当初的集采报价较高,其次齐鲁白蛋白紫杉醇于2019年11月刚刚获批,公司产能也有限。”
而当记者提出,原本白蛋白紫杉醇三家企业中标,但现在由于新基无法供应,联采办最终也可能按照两家中标来执行,并且按照集采规则,采购量也会从首年约定采购量的70%缩减为60%时,对方则认为,即便如此,那对恒瑞和石药还是利好,因为三家分70%的量还是不如两家分60%的量。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此次新基的意外对恒瑞、石药较为利好,但对于百济神州来说,这大概就是不太好的消息了。2017年,百济神州全面接手新基在中国的商业团队,并获得新基三个商业化产品(白蛋白紫杉醇、来那度胺、阿扎胞苷)在中国的权益。因此,新基白蛋白紫杉醇的国内市场事实上是由百济神州运营。目前,百济神州的主要收入即来自新基三款商业化产品的中国运营销售收入。此外,公司也会通过预付授权费、研发开发报销、研发服务的方式获得合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