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今日谷歌Doodle:世界上首个提倡勤洗手防感染的科学家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今日谷歌Doodle:世界上首个提倡勤洗手防感染的科学家

文 1821字 阅读时间约 5分钟

导语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保护自己免受病毒侵害的最佳方法就是经常用含酒精速干消毒剂、或香皂洗手,这样可以及时消除手上的病毒,防止在不经意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等部位时造成感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其实最初是由一位名为Ignaz Semmelweis的科学家提出的。今天谷歌将这位科学家设为Doodle动画,以提醒大家在特殊时期提高洗手意识,同时也向这位医学先驱致敬。

洗手有多重要?简单的洗手动作可以消灭双手沾到细菌和病毒,保卫人的身体健康,这个认识对当代人来说并不陌生。

图片来源:verywellhealth

如今,医院里随处可见墙上挂置的抗菌洗手液,不仅问诊医生要在接触病人清洗双手,外科医生在手术前“擦洗双手”更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惯例。然而,早在19世纪以前,外科医生对洗手的概念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不知道术前洗手、或在连续处理多个病人清洁双手的必要性,这一度造成了不同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混乱局面。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为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的匈牙利医生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Ignaz Semmelweis

塞梅尔维斯时任奥地利维也纳综合医院妇产科医师。当时,维也纳综合医院有两个产房。第一个产房由男医生负责接生,第二个产房由助产护士料理接生。塞梅尔维斯注意到,产妇会感染一种被称为“产褥热”的疾病,其严重程度足以致命。塞梅尔维斯还发现,他自己所在的第一个产房的产妇死亡率远高于第二个产房。

他决定去寻找原因。

当时有人认为,这种疾病感染的诱因只有三种可能性:空气中的漂浮物、人口聚集的恶劣环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是,考虑到两个病房的三个条件完全相同,塞梅尔维斯首先排除了这些可能性。

1847年,塞梅尔维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他的一位同事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被手术刀划伤,最终因感染而死亡。塞梅尔维斯设想:可能是尸体中的成分进入了这位同事的血液,造成感染,于是导致他丧生。他进一步把这种可能性跟产妇的死亡联系在了一起:当时有很多负责解剖尸体的医生会帮助产妇分娩,这些产妇有没有可能也是被尸体感染?

图片来源:hackady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塞梅尔维斯在妇产科引入了严格的洗手规则,要求医生在解剖尸体后用杀菌溶液洗手再去接生。结果,第一个产房死亡的产妇数量大为减少,基本与第二个产房持平。

这个洗手的办法有效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塞梅尔维斯的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细菌理论”的进步——几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士、甚至普通人开始意识到,许多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而塞梅尔维斯也被后人奉为“产妇的救星”、“感染疾病控制之父”。他不仅革新了妇产领域,而且改变了整个医学界。

不幸的是,塞梅尔维斯后来表现出疯癫症状,如今看来,这种症状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表现。1874年,在疯人院里,塞梅尔维斯遭到了警卫人员的毒打而死亡,终年47岁。

图片来源:NPR.com

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下,这个看似人尽皆知的理念再次被世人口口相传。Google Doodle今天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设为主题人物,并以动画的形式再次展示出标准的洗手步骤:

一个有效清洁的洗手应包含至少45秒:

第一步

用清水淋湿双手

(3秒)

第二步

将足量的香皂、或洗手液布满双手

(3秒)

第三步

双手揉出丰富泡沫

(4秒)

第四步

将右手手心放置在左手手背上,手指交叉揉搓;

再将左手手心放置在右手手背上,手指交叉揉搓

(8秒)

第五步

双手手心合对,十指交叉揉搓

(4秒)

第六步

双手五指勾在一起进行揉搓

(4秒)

第七步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8秒)

第八步

右手五指并拢,来回擦洗左手手心;

左手五指并拢,来回擦洗右手手心

(8秒)

第九步

清水冲洗双手

(3秒)

现在,你的双手就干净啦

洗手看似简单,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至少要洗45秒才能彻底把手洗干净。从现在开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起好好洗手吧!家长朋友们也记得把详细的洗手步骤教给家里的小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战胜病毒!

下面就是来自谷歌的洗手教学小视频,如果你也觉得很可爱,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吧!

视频来源:google.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