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三访“西班牙大台阶”

北京晚报

关注

    西班牙广场的“西班牙大台阶”以及“小舟的喷泉”

    阙维杭

    在罗马的二十四小时里,我去了三次“西班牙大台阶”。

    几乎人人都知道,到罗马,就是与历史、艺术的亲密接触。那里的无数古迹,是古罗马帝国强盛的象征,是文艺复兴经典的凝集,是岁月经久不衰的见证……

    然而这一切,与罗马城内的西班牙大台阶相距甚远。虽然这个景点主体建筑的诞生时间几乎与文艺复兴同期,可比起两千年前古罗马帝国的文明遗址,差得就不是“几条街”的距离了。况且西班牙大台阶这个景点,在罗马令人眼花缭乱的旅游景点排行榜上,屈居三十名开外。

    但是西班牙大台阶就是那么让人非去不可,那么让人狂热、着迷。这要得益于它沾了浪漫主义的光,以及一些人虔诚的“文艺朝圣”——1953年黑白爱情电影《罗马假日》公映掀起的热潮,经久不息,一浪推一浪。

    西班牙大台阶其实属于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的一部分,是位于高居山丘的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之下的一百三十七级台阶。教堂是1495年查理八世命法国人建造的,台阶则是1725年由法国资助修建的,堪称“意大利人设计、法国人出资、英国人游览,如今被美国人占领”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台阶独有的法国风格,与台阶下广场中央的船式喷水池(名曰“小舟的喷泉”,由巴洛克式建筑巨匠贝尼尼设计),以及周围一些英式咖啡馆等店铺相互映衬,呈现出浓郁且多元的欧式风情。令不少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建筑群为何用“西班牙”来命名?只因附近原来是西班牙驻意大利大使馆所在地,据介绍,那一带在十七世纪时还曾是西班牙的领土。

    如今全世界的许多游客来西班牙大台阶,自然要拜电影《罗马假日》所赐。这里不仅是电影《罗马假日》的取景地,更是影片男、女主角——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和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甜蜜约会的地点。赫本坐在台阶上品尝冰激凌,以及她和派克骑着“黄蜂”摩托车风驰电掣穿越罗马城的情景,让多少影迷沉醉其中啊!所以造访西班牙大台阶时,圣三一教堂、“小舟的喷泉”,乃至周围的咖啡馆和冰激凌店,都是不容错过的逗留之处。但人们最钟情的事情,还是像赫本一样坐在台阶上吃冰激凌。

    初冬的一天,当我从附近的另一处知名景点许愿池绕到圣三一教堂之际,正是傍晚时分,霞晖褪去,远近朦胧一片。居高临下俯瞰,西班牙大台阶和西班牙广场一派人潮簇拥的热闹景象。走下台阶,打算以仰角留个影,但必须要接受熙熙攘攘的游客与自己“同框”。本想再挤到那“小舟的喷泉”旁看一看,却难以插足,除非做一些不雅的肢体动作。带着没能尽兴的遗憾,我暂且离开,往许愿池方向浏览沿街的夜景。灯光辉映下水波粼粼的许愿池周围,依然是黑压压的人群,我还是凑不起这个热闹,重新返回夜空下的西班牙大台阶。从教堂下的平台凭栏远眺,见远处灯火阑珊,俯瞰台阶下面,依旧是人潮汹涌,一片喧哗。广场对面的名品街上,闪烁出一条长长的辉煌灯幕,那是店家为了迎接圣诞节和新年,张挂在街道上空的天幕;在这条由玉色、粉色灯泡编织的天幕下,同样是一望无际的人潮……我依然不能接近“小舟的喷泉”,更无法在台阶上寻一方空隙坐坐。流连良久,加之夜渐深,就此返回旅舍。

    翌日一早醒来,仿佛还有个心愿在叩击我的心房,我决意冒着霏霏细雨,步行二十分钟,一睹清晨的西班牙大台阶。大概是时辰尚早,小雨也未停歇,抵达之时,只见三三两两的游人,西班牙大台阶因此显得开阔又气派。台阶中上部的两处平台以及围栏造型美观优雅,以前这里是供宾客翩翩起舞的。我缓缓地在台阶上踱步,静静回想着派克与赫本在《罗马假日》里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由于人少,我得以从容地绕着喷泉走了几圈,多看了几眼那巴洛克风格的“小舟的喷泉”……

    然而我早上造访的主旨,除了弥补前两次未能尽兴之憾,还要去还一个朝圣的心愿——我踱步到台阶右侧那栋五层大楼前,仔细端详灰白色与橙色相间的外墙。二楼窗口悬挂着一块红色招贴,醒目地标识出这里是“济慈·雪莱纪念馆”;上面三位绅士的头像,分别是诗人济慈、雪莱和拜伦。只可惜当天纪念馆不开放,未能进去细看纪念馆里的一切,却也多少有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满足感了。到罗马之前,我做了一下功课,才知道西班牙大台阶旁是大诗人济慈的故居,也是当年济慈、雪莱、拜伦等人聚会、品茗、谈艺的处所。

    据说身患肺结核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于1820年9月遵医嘱赴意大利养病。他在画家朋友赛文的陪同下,由伦敦乘船于当年11月抵达罗马,住在西班牙大台阶旁的这栋楼里。济慈的病情曾一度好转,但在12月又大咯血,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821年2月23日殁于此居所,年仅二十六岁。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济慈给罗马乃至世界留下了永恒的文化遗产。济慈的临终居所曾一度要被拆除,济慈·雪莱纪念协会得知消息后集资买下小楼,开辟为济慈·雪莱纪念馆。其实雪莱并没有在这里居住过,但他和拜伦等人都曾来此处探望济慈,三大浪漫主义诗人相聚的情景,令人仰慕、追怀。

    大概是英伦三岛冬季气候阴冷的缘故,十九世纪英国的不少诗人、作家、艺术家,纷纷到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追求阳光与梦想,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人,都曾住在西班牙大台阶周边。然而被重病折磨的济慈,尽管只能坐在窗台前观望西班牙大台阶和“小舟的喷泉”,却依旧吟诵出了岁月的诗意,一如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用水书写其姓名的人在此长眠”。济慈逝世后,被安葬在罗马新教徒公墓。一年后的1822年,雪莱死于船难,按照雪莱生前的愿望,他也被安葬在罗马新教公墓,自此与济慈朝夕相伴。

    就这样,我在济慈·雪莱纪念馆前冥想,在西班牙广场徜徉,寻梦般地感受当年那些欧洲文人骚客的足迹抑或气息。在我看来,旅行的终极目的不在于走马观花看看风景,也不在于浮光掠影到此一游,与游客“打卡”西班牙大台阶不同,济慈·雪莱纪念馆这栋寻常楼宇,乃至西班牙广场周遭的风物,蕴藏着许多历史与人文内涵,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