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防卫省研发费创新高 重视人工智能及无人机研发

参考消息
原标题:日防卫省研发费创新高 重视人工智能及无人机研发 来源:参考军事
参考消息网3月11日报道 日媒称,为提高人工智能(AI)和无人机等尖端技术水平,防卫省强化研发工作。日本2020年度预算案列出的相关研发费达1676亿日元(约合15.9亿美元,本网注),创历史新高。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7日报道,除防卫装备厅推进研究外,日本防卫省还将增加与大学和企业的合同,支持民间研发。将民间技术转用于防卫装备已成为世界潮流,日本政府也将深化与民间合作。
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3月6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了研发的重要性。他说:“在被称为‘规则改变者’的全新技术领域,(世界的)防卫思维已发生很大变化。日本也必须开发必要技术。”
报道称,日本防卫省研发费近年保持在1200亿至1400亿日元的水平。2020年度预算案中列出的研发费比2019年度增加12%,是2007年防卫省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增加的主要是AI和无人机等尖端技术研发费用。
报道表示,2018年底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将太空、网络、电磁波等新领域定位为“事关生死的重要领域”。日本将重点强化相关领域技术研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走在前面,日本起步较晚。
【延伸阅读】日耗资4.8亿美元向美订购3架“全球鹰”无人机 监视北方区域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20日发表了题为《日本签署合约购买3架“全球鹰”无人机》的报道。
11月19日,日本与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4.899亿美元的合约,购买3架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报道称,这一美国国防部对外军售合约包含3架装有“增强型集成传感器套件”(EISS)的Block 30i(国际)版“全球鹰”无人机,以及两个地面控制单元、备用零件与支援设备和项目服务。
尽管合约通知没有详细说明提供的任务设备性质,但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2015年11月对该协议的最初批准通知强调,每架“全球鹰”都将配备EISS套件。由雷神公司开发的EISS包含光电/红外传感器、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和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

资料图片:美军装备的RQ-4“全球鹰”侦察机(美国空军网站)

资料图片: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详解技参图。
报道称,DSCA在2015年曾表示:“出售RQ-4计划将大大增强日本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有助于确保日本能够继续监测和威慑地区威胁。”该机构强调,日本“全球鹰”计划的总估值为12亿美元。
日本订购的“全球鹰”将在2022年9月1日前交付。2002年,首架“全球鹰”进入美国空军服役,Block30版(指“第30批次”——本网注)“全球鹰”在2011年8月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这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设计飞行高度超过1.8万米,它在2008年3月创下飞行时间超过33小时的世界续航时间纪录。

资料图片:以色列“苍鹭”TP(“艾坦”)远程无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称,自2010年以来,日本一直在寻求购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以支持该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以及观察、侦察和巡逻行动。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日本政府选择将“全球鹰”部署在日本北部的三泽基地。
但是,按照日本需要的数量来购买和使用的话,“全球鹰”价格过于昂贵,因此日本可能还需要购买更便宜的机型来补充这3架无人机。日本正在探索与以色列合作,并有意购买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制造的“苍鹭”TP(又称“艾坦”)无人机,而以色列也表示愿意与日本分享敏感技术,并将日本传感器融入这一平台。
(2018-11-22 14:25:10)
【延伸阅读】以军工企业向日本兜售无人机 称日为“未开发处女地”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 日媒称,眼下,以色列军工企业正将热切的目光投向日本市场。
据日本《朝日新闻》12月23日报道,今年11月,《朝日新闻》记者在获得特别许可后进入了以色列的一处无人机研发中心。地点就在以色列中部的雷霍沃特,是该国军工产业界位居前三的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无人机组装工厂。
报道称,在走进厂房后,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多个全长超过8米的灰色机体,身着T恤衫的工人正在认真地组装。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由工人用电钻手动嵌入机身的。
据负责人介绍,这些无人机组装完成后将交付欧洲,目前无人机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
报道称,飞机内部没有驾驶席,但是密布着与人造卫星联通的天线、自动操控的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工厂内部严禁摄影。

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工厂正在组装最新款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全长超过8米。(日本《朝日新闻》)
报道认为,四周被敌对国家环伺的以色列在不断的战争中取得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就开始了无人机技术的研发,虽然是小国,但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拥有优势。
报道评论称,近年来,无人机因为阿富汗战争广受关注。美军将无人机投送至前线,通过远程操控实施空袭。这些无人机目前已经在军事以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欧洲,搭载了高性能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无人机也被用在了海洋警备方面。可以在民用空域与客机同时飞行的无人机也在研发中。
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无人机部门负责人表示,无人机目前在日本尚未普及,这就是他们看好日本市场的原因。
11月下旬,该公司参加了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市举办的一个防卫装备样品展示会。以色列多家军工企业同时参展,纷纷在展位前摆放了大型无人机模型。
但是,美国企业在向日本推销无人机方面已经遥遥领先。埃尔比特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考虑到政治层面的关系,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存在感非常高。
另一方面,以色列拥有价格优势。埃尔比特的高管就夸口说:“我们可以以美国产品三成的价格提供九成的性能,这就是我们的卖点。”据说三架该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和控制室设备打包出售仅需6000万美元。而防卫省决定引进的美国产大型无人机“全球鹰”,三架的费用就超过600亿日元(约合5.5亿美元),以至于一度就是否需要中止引进展开讨论。
报道认为,埃尔比特系统公司最看好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厅。该厅在下一年度的预算概算要求中申请了9.7亿日元用于“大型无人机国内飞行实验”。
为打开日本市场,以色列方面在政治上也有行动。今年9月,日本防卫省与以色列国防部缔结了涉及防卫装备和技术的《秘密情报保护备忘录》。这样一来,原本被以方视为“秘密”的技术就可以提供给日本了。
埃尔比特方面强调,日本是他们未开发的处女地,“人类正迎来无人机的新时代,我们确信日本未来将会有巨大的需求”。
(2019-12-24 13:01:37)
【延伸阅读】日本提议为人工智能武器“立规矩” 美俄称“为时尚早”
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3月14日发表了题为《日本拟提议制定AI武器国际规则》的报道。报道称,日本政府确定方针,将针对搭载人工智能(AI)、具备杀伤能力的武器提议制定国际规则。多位政府相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因担心AI自主判断实施攻击的情况发生,日本政府主张人类必须参与操作(“人在回路”控制),并准备引导国际规则的讨论。
日本政府将于本月25日至2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会议上,以文件形式表明日方立场。
报道认为,搭载AI、不用人类参与就可截获攻击目标和实施攻击的武器被称作“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月28日在国会上发表外交政策演讲时表示:“正如火药和核武器改变战争形态那样,人工智能也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LAWS虽然尚未实用化,但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已在开发之中。另一方面,国际人权组织要求禁止开发,担心LAWS能在不损伤己方士兵的情况下发动攻击,进而降低发动战争的门槛,还有人担心AI会自主判断杀伤人类,更有甚者指出了因误操作搞错攻击对象、LAWS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等危险性。

资料图片: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机器人。(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日本大学研发的军用机器人原型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称, 日本政府对此的立场是“日本没有开发无人类参与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的意图”。不过,日本政府为确保自卫队员的安全,为自卫队减轻负担,仍准备推进AI和无人装备的研发。围绕LAWS,CCW会议也在讨论如何进行管制。日本公明党3月11日向河野外相提议“在CCW会议上就具体成果文件达成共识”。日本政府打算在这次CCW会议上发表建议,推动会议就人类如何参与LAWS、如何适用规定保护平民的国际人道法等展开讨论。
围绕管制的框架,拉丁美洲等部分国家要求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禁止条约。对此,美俄等国称“为时尚早”,双方存在很大分歧。报道称,日本政府准备在这次的见解中,瞄准制定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首先凝聚各国共识。
(2019-03-15 14: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