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山东城市观察|2019经济成绩单发布,济南距离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多远?

界面新闻

关注

原标题:山东城市观察|2019经济成绩单发布,济南距离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多远?

近日,济南市2019年GDP数据公布,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为94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高于山东省2019年5.5%的GDP增长率。

自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把济南定位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

新旧动能转换,便成为了济南经济谋求更进一步的首要选择。

而2020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如何“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或许我们可以从济南2019年经济成绩单中,找到答案。

三产占比突破61%,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显著

从济南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济南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3265.2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835.09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3.6:34.6:61.8。

2019年济南三次产业占比图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平稳度的重要标准,2019年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8:34.6:61.6调整3.6:34.6:61.8,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占比则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9.3%,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重点服务业优势明显,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79.4亿元,居全省第1位,增长12.0%,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同时,2019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的分别是建筑业24.1%、重点服务业23.1%,贡献率超过10%的分别是工业15.7%、批零住餐业12.3%,超过5 %的分别是金融业9.2%、交通运输业6.1%,合计超过90%。

由此可见,在济南,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结构偏向多元化,新兴产业高占比愈加明显。

其中,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9.1%。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5.6%,高于限额以上平均增幅14.5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31.6%。

此外,2019济南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4.2亿元,增长7.2%,居山东省第2位;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0.1%,居山东省第3位,企业所得税增长9.8%,高于财政收入2.6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超额完成省控目标。

诚然,作为省会城市,2019年济南的经济体量还未能达到山东首位,但从数据来看,2019年济南经济结构在稳定中变革。

巩固工业基础,新动能从哪里来?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济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7年的35.7%略降至2018年的34.6%,并在2019年保持这一数据。

近三年济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图

济南是传统工业城市,有着济钢等一批老牌工业企业。对不少老济南人来说,济南东部那片老工业区,曾经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光辉。

然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后,传统工业产业的改造升级,成为这片老工业区的新使命。

2017年,济钢安全关停在济南的650万吨钢铁产能,这是全国首家钢铁生产线整体关停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也开启了济南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序幕。

而值得注意的是,关停并非将产能与经济效益一刀切,搬迁之后的改造,才是济南守正“基本盘”的关窍所在。

以济钢为例,关停后的新天地在此展开。盘活存量产业、开发快盈项目、建设未来工程,一个“新济钢”即将诞生——创智谷孵化基地等转型项目签约入驻企业已达72家、产值超过2亿元;利用现有铁路编组站、闲置厂房等物流资源,发展集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服务物流业务;以产业园为依托,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科技服务创新培育新产业。

2018年,济钢完成营业收入147亿元,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59.5%和407.6%,成为济南第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作为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济南的工业产业链完备,历史悠久。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山东省首批高端装备基地,共和国第一台龙门刨床,第一辆重型汽车,第一台计算机的服务器,第一台换流变压器,都诞生在济南,也为济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济南还是机床工业、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城市、高端卡车的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激发出新动能,济南选择走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发展的路径,并将这一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十大千亿产业之一。

将核心区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黄河国家湿地森林公园规划相融,济南沿黄河两岸打造了1030平方公里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核心区,并启动了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

济南市工信局总工程师岳双荣曾在2019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济南市正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为统领,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了很多新政策、好政策和硬措施,来促进产业的发展。2018年底,通过认真调研,出台了济南市政府二十年以来第一次“一号文件”,聚焦先进制造业,独角兽培育等创新政策,通过政策红利推动实现动能转换。

2019年6月15日,济南市政府发布了《济南市高端装备五年发展规划》,规划确定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六大工程,优化五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八大装备。提出到2022年,济南市装备制造业收入达到五千亿,高端装备收入达到2800亿。

目前济南装备工业的发展,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第二是集群集聚效应比较明显,第三是高端装备颇具优势。在智能制造,生产效应突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很多领域也处于国内领先状态,技术创新体系再创新高。

其中,济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从重点行业看,计算机通信业增长11.7%,医药制造业增长13.7%。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7%,太阳能电池增长37.7%,高温合金增长19.9%。

济南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9.9%上升至21.6%。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1.2%,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济南国家中心城市之路,还有多远?

去年,济南正式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在今年1月5日正式发布《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拓展新的城市空间、谋划建设大都市圈,并首次提出“率先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建立济南都市圈市际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有了规划政策先行,经过三年发展革新的济南,开始迎来丰收时节。

从近三年的经济成绩单来看,服务业发展水平逐年攀高,支柱作用尽显。

近三年济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图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连续增长,从59.9增加至61.6再增加至61.8,201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9.3%,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79.4亿元,居全省第1位,增长1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有着72名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近年来围绕“夜经济”,做足功课。

以历下区为例,“明府城”整体运营提升工作持续进行,在保护好古街古巷、文保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历下区将散落的名泉串珠成链,形成魅力独特的观泉动线。此外,深度挖掘大舜文化、儒家文化、名士文化等资源,讲好济南故事,美化芙蓉街、宽厚里、泉城路等特色街区,做强做亮夜经济。

而推动服务业倍增发展的背后,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

从数据来看,济南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增长8.1%,乡村增长7.7%。按行业结构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7.2%、8.2%、8.1%、8.5%。

与此同时,消费升级推动产品迭代也在加快。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增长199.3%,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17.3%,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60.3%。

但在重点服务业之外,第三产业数据中,被寄予厚望的金融业,仍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2019年,济南市金融业实现了稳步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646.1亿元、18768.7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0%、13.6%。

但这一数据放在全国来看,以距离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为例,截至2019年10月末,郑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465.3亿元、20855.7亿元。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济南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77.5亿元,而郑州市2019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26.6亿元。

对比郑州,正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济南,至少在金融业领域,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当然,济南也在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去年10月召开的2019中国(济南)产业金融论坛开幕式上,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曾表示,作为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定位于“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推动产融一体化发展。

用足用好“金九条”“自贸区金融改革20条”“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7条”等政策措施,在金融招商、企业上市和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拿出实招硬招,提供真金白银;全力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保障;全力打造最优良的金融生态。

如今在济南国际金融城,世界500强企业12家已入驻,中国500强企业21家,各类金融企业、金融机构332家,英国BP石油、苏黎世保险、日本YKK集团、毕马威国际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已签约,将随着建筑投入使用陆续落户。

步入2020,济南正式提出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目标。更重要的是,济南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是时代赋予济南的新机遇,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进程中,必须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