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中国学界脱发又吐血的SCI,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澎湃新闻
原标题:搞得中国学界脱发又吐血的SCI,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学术界对于SCI总有种爱恨交织的感觉,那么,SCI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何大家对SCI论文那么重视?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它?SCI是什么?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由美国科学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创办的一款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原隶属于汤森路透 ( Thomson Reuters) 公司[1]。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收录于SCI期刊的科技论文称为SCI论文。
SCI 目前收录全球8853种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和引文[2],其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 农、林、医、生物等 150 个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3]。按照美国科学信息所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显示,共22个大类学科。
 
										
											
										 
										
											
										 
										
											
										SCI何以被奉上神坛?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引进了SCI,其原副校长董健教授建议将其作为了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一段时期内该评价体系成为中国科技界相对客观的科研评价标准。
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唯SCI论文评价体系迅速蔓延至全国科教机构,并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将其比作“中国学术的毒瘤”[5],还有学者认为SCI的危害甚于“鸦片”。
对于大学老师来说,SCI论文的数量是评职称的重要指标。按照一般211大学的要求,只要能在二区以上(请见前文中科院期刊分区表)的期刊发表3到6篇SCI就可以破格提升为副教授,5到8篇则可以直接申请评选教授。除此之外,高额的资金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6]。
 
										
											
										 
										
											
										如今的SCI被国内过高的评估了,也被赋予了过多的功利色彩。以至于,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去发表SCI。
 
										
											
										从数量上看,非常可观。但实际上,中国发表的SCI论文的质量,却并不那么显著,被引用次数距离欧美国家依旧有着明显的差距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 9.40 次,而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频次为 11.80 次。
论文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规模,而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则真正反映了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程度,才真正体现着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实力[9]。另一方面,中国发表的SCI论文被撤回的也不在少数。
毫无疑问,被全球公认的SCI仍然代表国际论文的权威,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科研实力和科研竞争力,对提高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水平也有积极作用。
但就目前中国的学术环境而言,引进SCI的初衷似乎更多的是被扭曲了。
在SCI评价体系恶化后,南京大学当时的领导者也在其谈话中进行了反思和传达了惭愧。董健表示,建立SCI评价体系的初衷是当时认为只有SCI,才是矫正学风的唯一办法,因为SCI没亲戚熟人,托不了关系。通过该体系,培养了一批知名学者[10]。
只是之后SCI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轨迹良性发展。
事实上,从SCI本身来看,它还带有强烈的盈利性质。2016年汤森路透宣布:以35.5亿美金的价格出售旗下包括SCI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而接手者却只是个“门外汉”——加拿大的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审视SCI,它究竟该放于什么位置呢?
或许可以用“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到今天SCI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一个文献检索工具,而评估科技研究成果只是SCI的衍生功能之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4]维基百科
[2] 吴贤奇.SCI论文检索与ESI学科基础知识
[3] [9]王晓君,张俊杰,胡宝仓,李文华 ,《中国 SCI 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5]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8555
[6]https://m.sohu.com/a/116041576_433096
[7]深圳市海外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孔雀计划)认定办法(2019) https://xw.qq.com/cmsid/20190122A0BRCN00
[8]http://www.sohu.com/a/299562292_773043
[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614.shtm
[11]周彧综合报道《谁来替代SCI》
[12]孟凡兴.中国科研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基于我国SCI 论文水平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6(11)
参考新闻:
1.“不以论文论英雄”:专家呼吁加强科学共同体建设
2.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炮轰:SCI已成中国学术毒瘤
3.中国的SCI市场
4.汤森路透为何一定要卖掉SCI,“接盘侠”看好中国业务?
5.SCI论文跨国造假一年中国支付版面费达4.7亿元
6.最新JCR期刊IF及分区情况(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
7.SCI论文检索基础知识
8.论SCI影响因子与多元化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4]维基百科
[2] 吴贤奇.SCI论文检索与ESI学科基础知识
[3] [9]王晓君,张俊杰,胡宝仓,李文华 ,《中国 SCI 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5]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8555
[6]https://m.sohu.com/a/116041576_433096
[7]深圳市海外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孔雀计划)认定办法(2019) https://xw.qq.com/cmsid/20190122A0BRCN00
[8]http://www.sohu.com/a/299562292_773043
[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614.shtm
[11]周彧综合报道《谁来替代SCI》
[12]孟凡兴.中国科研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基于我国SCI 论文水平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6(11)
参考新闻:
1.“不以论文论英雄”:专家呼吁加强科学共同体建设
2.中山大学教授许跃生炮轰:SCI已成中国学术毒瘤
3.中国的SCI市场
4.汤森路透为何一定要卖掉SCI,“接盘侠”看好中国业务?
5.SCI论文跨国造假一年中国支付版面费达4.7亿元
6.最新JCR期刊IF及分区情况(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
7.SCI论文检索基础知识
8.论SCI影响因子与多元化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
数据杂烩饭编辑部
编辑 | 鹿吉
设计 | 按住拉
版面 | 苍耳
责编 | 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