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原标题: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本报记者 刘 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遵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原则,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一是超预期提供流动性来保证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及时稳定市场情绪。二是第一时间设立了3000亿元低成本的专项再贷款,对重点抗击疫情的企业提供精准的优惠资金支持。三是人民银行和五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措施,发挥政策合力,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综合的金融保障。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月3日以来,央行动用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实施大规模流动性投放,先后降低逆回购、MLF利率,引导LPR报价下行。在确保市场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扩大实体经济融资规模,释放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信号。
专项再贷款方面,据央行公布数据,截至2月20日,发改委、工信部确定全国性重点企业876家,10个重点省市省级政府确定地方性重点企业共1082家,人民银行及时将名单提供给银行,并及时向其发放专项再贷款,已有727家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贷款。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1.30%,低于国务院不超过1.60%的要求。
在日前举行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并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
值得关注的是,此处提到了两个“新”,一是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二是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
“央行将根据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具体影响,灵活把握政策力度,在继续保持资金面相对充裕的同时,重点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发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政策工具可能包括定向降准或临时降准(CRA),也有可能扩大新增PSL规模,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大基建项目、医疗公共卫生等民生项目的定向信贷投放。
对于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王青认为,除了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外,监管层在疫情期间还可灵活把握监管指标,适当放宽存款准备金率及不良贷款率考核容忍度,指导银行调整还款付息安排、完善展期续贷衔接,重点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等。以上措施均可对接下来的企业复工复产过程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可能做出如下选择:一是宽松态势仍将延续,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资金利率将边际下行;二是定向结构性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三是LPR下调势在必行,降准和MLF利率下调依然可期;四是不排除央行会下调法定存款基准利率。在其看来,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可择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同时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