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泰国村民竟靠采集蝙蝠粪便为生 头裹T恤作为临时防护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泰国村民竟靠采集蝙蝠粪便为生 头裹T恤作为临时防护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21日发表了兰迪·探通-奈特的题为《泰国一个由僧人管理的蝙蝠洞穴说明,病毒风险很难清除》的报道,具体内容编译如下:

在曼谷以西约60英里(约97公里——本网注)的一个地方,每周六上午都会有十几名村民潜入一个挂满蝙蝠的洞穴,搜集珍贵的蝙蝠粪便。

不到3个小时,他们就能搜集多达500桶蝙蝠粪便。这些粪便将被包装,然后在附近一座寺庙里作为肥料出售,价值超过7.5万泰铢(约合2400美元)。一公斤这种富含营养的肥料能给当地人赚到相当于一天最低工资的钱。

随着人们对蝙蝠传播的病毒——从尼帕病毒到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关的冠状病毒,以及在中国导致2000多人死亡的新型冠状病毒——了解日益增多,人类与这种会飞的古老哺乳动物及其排泄物的接触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项目负责人王林发说:“从理论上讲,与蝙蝠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能使你暴露于潜在的病毒传播,因为我们知道蝙蝠携带了太多的病毒。”

根据2017年疾病生态学家彼得·达萨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在哺乳动物中,蝙蝠携带的可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比例最高。

不过,王林发说,蝙蝠携带的病毒很少能直接传染给人类。几十年来,王林发一直在研究能感染人类的来源于蝙蝠的病毒,他还与其他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合作。

王林发说:“我总是说,如果它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类早就被消灭了,因为蝙蝠已经存在了8000万到1亿年——比人类古老得多。”

王林发说,尽管风险仍相对较低,但鉴于病毒可能跨越物种屏障使人类患病,参与蝙蝠取样的所有实验室和现场研究人员都必须采取特别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针对蝙蝠传播病毒的唯一疫苗——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资料图片:蝙蝠。(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危险并不只在于蝙蝠。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他哺乳动物,例如果子狸和骆驼,也是能将冠状病毒传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携带病毒的哺乳动物未煮熟的肉和内脏、乳汁、血液、黏液、唾液和尿液都可能含有病原体。

研究蝙蝠长达20年的泰国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素帕蓬·瓦差拉朴沙迪说:“病毒一直在进化——无法获知它们何时变异并对人类构成危险。”她说:“最好的预防措施是规避风险,减少所有危险行为。”

在泰国叻武里府考冲普兰的蝙蝠洞,也就是当地村民搜集蝙蝠粪便的地方,估计生活着300万只犬吻蝙蝠,这是一种食昆虫的蝙蝠,其粪便氮含量高,对促进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进入洞穴搜集蝙蝠粪便的人通常穿着长袖衬衫和长裤,头裹T恤作为临时防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疾病生态学家戴着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进入洞穴。尽管干燥的蝙蝠粪便传染性很低,但进入洞穴的人有可能通过蝙蝠的新鲜唾液和尿液接触到病毒。

对于搜集蝙蝠粪便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泰国报告了首批35个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几周后,情况依然如此。

负责管理这项业务的辛哈·西迪恭说:“我们这样做已经很久了。我们照样做生意。”当地的蝙蝠粪便交易规模不大,但这种肥料也由公司并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在线商业平台销售。

蝙蝠在叻武里府备受重视,在那里,它们不仅被用于生产高效肥料,还通过捕食破坏水稻和其他作物的昆虫,在授粉和控制虫害方面发挥作用。当地人将它们的洞穴列为动物保护区,禁止杀害或食用蝙蝠。

野生哺乳动物(包括可能充当蝙蝠传播的病毒中间宿主的哺乳动物)贸易和走私也构成了风险。穿山甲、狮子、犀牛和大象的尸体经常被贩卖到东南亚。

2015年7月,印尼海关官员在泗水缴获一只准备运往新加坡的冷冻穿山甲。

打击走私组织“自由家园基金会”提醒亚洲国家注意,野生动物走私对“更多人口”构成了病毒传播的直接威胁。

该组织称,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和避免食用这些动物是防止疫情扩散和复发的唯一可靠途径。

泰国公共卫生部高级顾问他威·触比他耶素农说:“还有许多蝙蝠传播的疾病我们尚未发现,它们可能是危险的。现在是劝说人们不要食用和买卖蝙蝠的时候了。”

【延伸阅读】病毒学家:蝙蝠被不公正地妖魔化了

参考消息网2月16日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2月11日报道称,蝙蝠成为今年年初最受媒体关注的动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蝙蝠们,因为它们多达1200多种。它被怀疑是COVID-19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费加罗报》网站记者为此采访了同为卡昂大学和鲁昂大学研究员的梅里亚代格·勒古伊。作为生态学家和病毒学家,他是蝙蝠病毒专家。文章编译如下:

记者问:人们不知道这一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来自蝙蝠吗?

勒古伊答:云南一种蝙蝠身上的病毒,其基因组被描述与COVID-19病毒有96%的相似度。这不足以表明是同一种病毒。相反,我们已可以说,它们属于同一子群,且有一个共同的雏形。

问:一些科学家认为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您对此怎么看?

答:我有些困惑,因为穿山甲和蝙蝠之间的生态关联好像不太明显。要等到研究人员公布在该动物身上发现的冠状病毒基因排序再表态。

问:一种病毒如何从蝙蝠那里传给人呢?

答:病毒无休止地在变异。所有这些新病毒增加了它们当中从一个宿主到另外一个宿主的风险。很常见的就是人类干预开始产生作用。例如,对于非典来说,大量饲养果子狸促使该病流行。这些哺乳动物会吃蝙蝠,并且和蝙蝠生活在同样的洞穴里,于是就成了中间宿主。随着亚洲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些被当成吃食的很受欢迎的哺乳动物的需求激增。

问:是否应害怕蝙蝠?

答:自非典以来,它们已被妖魔化了。而事实上,它们所携带的病毒并不比啮齿类动物等其他哺乳动物更多。相反,蝙蝠占全球哺乳动物的种类超过了1/5。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们所携带的病毒的多样性在全球都是很重要的。

问:人们是否该担心新的流行病呢?

答:应该,因为一方面,我们要遭到促使病毒出现的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干扰,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现如今,一种新病毒能够在几个小时内从地球的一端传向另一端,并影响到一些人口达数百万的城市。研究疫苗和药物是必要的,但它们解决不了始终会出现新的疾病且人们将无法阻止所有流行病这一根本问题。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搞清楚生态系统的上游发生了什么,对其实行保护以便减少新病毒的出现。

资料图片。新华社/欧新

(2020-02-16 11:50:58)

【延伸阅读】“经常发现自己站在蝙蝠粪便上” 美专家耗时十年搜寻冠状病毒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9日刊文称,过去十年,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一个野生动物专家团队一直在与世界各地其他组织合作,寻找人畜共患疾病,以降低其成为流行病的可能性。

在栖息毒蛇的洞穴中奔波

野生动物兽医马克·瓦利图托和其他人在缅甸开展的工作只是这一大规模努力的一部分,但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它让研究人员在蝙蝠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冠状病毒。目前这种冠状病毒——不同于在中国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据信尚未对人类构成健康威胁。

先撇开这种新冠状病毒的威胁程度不谈,这一发现背后的故事值得挖掘,因为它显示了预防这些病毒所需的艰辛规划、实地劳动和广泛合作。

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全球健康项目主任苏珊·默里说,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健康与环境以及其中野生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的缅甸项目及其在肯尼亚的另一个项目是一个名为“预测”的更大项目的一部分。

在缅甸采集和检测的标本被送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一体化健康研究所。该研究所认定,在缅甸发现的新冠状病毒尚未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被发现。默里说:“我们认为它不会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至少现在不会。但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至少我们掌握这些信息。”

报道称,获得这些信息并不轻松快捷。这花费了好几年时间。这需要在缅甸建立实验室,与当地政府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人们购买防护装备,并为蝙蝠购买GPS定位项圈。

报道指出,这不仅需要赢得当地居民的信任,还需要雇用和培训一些人从事检测工作。瓦利图托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帮助,他就不可能在几乎毫不通风并且栖息着毒蛇和其他危险动物的闷热洞穴中奔波。

他说:“我们进入你无法在其中呼吸的洞穴。”这些洞穴内部往往比外面热,瓦利图托和大约20名当地人不得不走进洞穴,他们穿着紧身衣,戴着护目镜和口罩。一旦进入洞穴,他们经常发现自己站在蝙蝠粪便上。

对一千只蝙蝠的唾液采样

瓦利图托说,当疫情暴发时,人们往往会指责疫情始发国没有采取更多行动。但是,为“预测”项目开展的研究工作表明,世界各国相关社区一直在为保护人类这一共同目标努力。

默里说,过去10年,“预测”项目团队发现了超过1200种新的哺乳动物病毒,其中包括160种冠状病毒。

瓦利图托估计,为发现前文提及的缅甸冠状病毒,他的团队搜集了多达1000只蝙蝠,从它们的唾液和粪便中采集了逾1万份样本。他们不光对病毒进行了检测。他们还研究了该地区的人类行为,以了解病毒可能的传播方式。

瓦利图托说,许多洞穴都是“圣地”,当地习俗要求人们进入洞穴时脱掉鞋子和袜子,导致脚暴露在外。该地区的蝙蝠也在野生动物市场上供食用和出售。

专家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源于武汉一个野生动物市场。很快,蝙蝠被认定为可能的罪魁祸首。最近,又出现一个可能的嫌疑对象——穿山甲,这是一种经常遭猎杀的极度濒危动物,猎杀目的是取其肉和鳞片。

拯救人类同时拯救穿山甲

最初正是穿山甲促使瓦利图托步入野生动物领域。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贩卖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试图找到拯救穿山甲的办法。

瓦利图托说,在21世纪初“非典”疫情期间,一些穿山甲被检出SARS冠状病毒呈阳性。瓦利图托说,当时他突然想到,也许帮助穿山甲的最佳办法就是通过帮助人类来帮助它们。如果人们知道穿山甲可能传播致命疾病,也许他们就会停止猎食。

他说:“我步入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关注的是野生动物,对与人合作不大感兴趣。现在,我意识到,除非我也拯救人类,否则无法拯救野生动物。”

瓦利图托正在为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研究穿山甲和大熊猫。为了这项工作,他如今已定居在另一个国家:中国。

瓦利图托说:“(我)离武汉很远。”他目前在成都,距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武汉约700英里。

其他美国人已经逃离相关地区,但瓦利图托还没有返回华盛顿的计划。他说:“我有自己的担心,但我知道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我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并不过于担心感染这种病毒。”

(2020-02-11 13:05:08)

【延伸阅读】西媒盘点蝙蝠的五个秘密:堪称“天然病毒库”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1月31日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有1200多种,包括从体长不到4厘米、体重仅2克多的凹脸蝠,到翼展超过1.5米、体重可达1.2千克的鬃毛利齿狐蝠。

文章介绍,除南极洲外,蝙蝠遍布世界其他大洲和相当大一部分岛屿。在所有这些地方,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1年定为“国际蝙蝠年”,其目的是增进人们对这种动物的了解,并提高对保护蝙蝠重要性的认识。

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的“红色名录”包括200多种濒临灭绝的蝙蝠。

蝙蝠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其独特的回声定位系统,已在无数文章、报告和书籍中得到充分描述。

文章还盘点了有关蝙蝠的5个秘密。

1.蝙蝠的四肢与人的骨骼特点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蝙蝠前肢的骨头很长,而且前肢生有翼膜。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的意思就是“手上长有翅膀”。

2.蝙蝠能发出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频声波,以在飞行和捕猎过程中为自己定向。有几种蝙蝠很有趣,不同种群发出的声波会带有不同的“口音”。

3.科学界习惯将嗜血的圆头叶蝠称为吸血蝙蝠。这种蝙蝠生活在南美的大部分地区,通常以牛、马、猪等牲畜的血为食,一般在牲畜睡觉时发动攻击。

4.许多种蝙蝠都吃蚊子。一些针对城市地区蝙蝠的研究表明,一只蝙蝠每小时可以捕获多达1200只蚊子。

5.蝙蝠的粪便是最优质的粪肥之一,对土壤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还应指出,许多以水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蝙蝠还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者。

文章提到,人们已经知道,某些种类的蝙蝠会携带各种各样的病毒,但自身不会患上这些病原体在其他动物中引发的疾病(例如狂犬病)。在这方面,专家指出,蝙蝠是携带各种病原体的“天然病毒库”。

但无论如何,“天然病毒库”的名声和关于蝙蝠的负面传言,都不应影响对它们及其自然栖息地的保护。

人类必须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方式,并采取措施来预防可能发生的卫生问题(其实许多其他动物也会带来这类问题),同时我们还必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对于那些不喜欢蝙蝠的人来说,除了生物多样性意义上的价值外,还应该记住,蝙蝠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其中最突出的是控制蚊子等昆虫的数量。

(2020-02-03 15:53:1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