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西伯利亚也太太太太太太冷了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西伯利亚也太太太太太太冷了

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每当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一个熟悉的名字便开始在耳边回响——西伯利亚。

它是寒冷的代名词,更是冬季风的发源地。

这里最冷月均温往往可达零下40℃,失去韧性的普通钢铁容易折断,呼出的水汽瞬间成冰,一切都被刺骨的严寒统治着。

在风雪袭击下的行人,行进艰难 | 图片来源@VCG

冻结的河流,冰冷的大地,还有无边无际的冰雪世界,总让它与沉寂、单调的印象联系在一起。

被冰雪覆盖的西比利亚,一望无垠 | 图片来源@VCG

但在想象之外,它却集雪山、沼泽、森林、草原、花鸟鱼兽于一体。

在西伯利亚的大片沼泽周围,密布着草地和森林 | 图片来源@VCG

空旷又壮丽、严酷却丰富,这便是西伯利亚的独特之处,而这些,竟全都由寒冷塑造!

01

冷源大地

西伯利亚位于俄罗斯东部,西起乌拉尔山,东至沿海山地,北临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等。

其南北距离3500千米左右,东西横跨了7个时区,全部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3个中国的陆地面积。

西伯利亚的范围为下图深蓝色区域,但广义上人们往往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包括在内;下图是西伯利亚位置图 | 制图@赵榜&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如此广阔的地带,便是中国冬季风的发源地,而冬季风之所以在此发源,还是因为西伯利亚太冷了。

首先是特殊位置带来的冷。

西伯利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北部,全部地区属于中高纬度,其中还有四分之一跨过了北极圈,最北端位于77.3°N,整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冬季十分漫长。

当西伯利亚冬季的暴风雪来临,飞扬的雪花和冰晶充满近地层 | 图片来源@VCG

其次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西伯利亚内陆比海洋及沿海地区降温更快,降幅更大。

除了以上原因,西伯利亚西部、东部、南部还有山脉围绕,地形较为封闭,所以西部的大西洋湿润气流历经长途跋涉远道而来,气势基本消失殆尽。

西伯利亚地形图 | 制图@赵榜&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而较低纬度的暖气团也不易进入,只有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可以肆意南下。

由于太阳高度降低,白昼时间缩短,太阳辐射减弱,一般从初秋开始,整个西伯利亚与邻近蒙古地区的近地面空气,就变得寒冷并紧实起来。

北半球的两大寒极奥伊米亚康和上扬斯克均位于西伯利亚;下图是西伯利亚1月平均气温图 | 制图@赵榜&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高密度的空气逐渐积聚,形成了亚欧大陆此时的最强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在高压控制下,湿润气团不易入侵,上空晴朗无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少,加剧大地上的热量消耗,导致地表降温更加强烈。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下图是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图 | 制图@赵榜&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其中位于雅库茨克以东800千米的奥伊米亚康地区,温度曾低至-73℃。整个冬季的气温几乎都保持在-40℃以下,室外的牛奶可以轻易冻成冰块,汽车轮胎稍一震动就会崩裂。

如此极端的天气经常冷到水银都冻结起来,以致于水银温度计无法在这里正常使用。

奥伊米亚康地区的冰雪景色 | 图片来源@VCG

在冷空气不断积聚形成高压的同时,太平洋和赤道地区的热空气却不断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区,最后在强大压力差的推动下,大气流动起来,形成了如今在我们耳边呼呼作响的冬季风。

冬季风影响范围示意图 | 制图@赵榜&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如果冬季风活动过于强烈,那么它携带的寒冷气团,将如决堤般一泻千里,造成中、低纬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并形成大风及雨雪天气,是为寒潮。

在寒冷支配的恐惧下,西伯利亚打造出了自己严酷、神秘的遥远形象。

但这无与伦比的寒冷气候,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冰冻世界”。

02

冰冻世界

当漫长的冬季到来,这里从南到北,从地上到地下,一切都被“冷冻”起来。

遥望南部及东部,山地起伏不断,绵延千里。阿尔泰山、萨彦岭、斯塔诺夫山、上扬斯克山、切尔斯基山一众大型山脉雄伟屹立。

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内林立的山峰 | 图片来源@VCG

大气中的水汽在海拔高处形成大量降雪,降雪不断堆积、压实、排出空气,形成了高密度的冰川冰。积少成多的冰川冰,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缓慢移动。

冰川冰形成过程 | 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地貌便形成了,它就是冰川地貌。

冰川在切尔斯基山的规模很大,这里的山谷中分布着350多条冰川,总面积约157平方千米,相当于25个杭州西湖的面积。南边阿尔泰山的冰川也不甘示弱,巨大的冰舌深入谷底,气势磅礴。

被冰川侵蚀的阿尔泰山,沟谷纵横,请横屏观看 | 图片来源@VCG

这些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切削山体、“刨”出洼地、磨蚀谷底,极其狂野。

阿尔泰山的冰川 | 图片来源@VCG

冰雪不仅冰封了整个山地,也冰冻了无数蜿蜒曲折的河流。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每逢冬季,河流的冰层厚度可达1.5-2m。

其他大河如勒拿河、鄂毕河等,河道里飘荡着浮冰,远远望去万物萧瑟。

鄂毕河 | 图片来源@VCG

被誉为“月亮湖”的贝加尔湖也不例外,在长达5个月的冰冻期内,这里化身蓝冰的海洋。

结冰的贝加尔湖,颜色十分梦幻,请横屏观看 | 图片来源@VCG

从山地的冰川到冻结的河湖,地表之上俨然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冰雪世界。而地表之下,土层中的水分也被冻结起来,这便是另一种独特的地貌——冻土地貌。

被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北部 | 图片来源@VCG

在年均温0℃以下的西伯利亚,分布着相当广泛的冻土,也塑造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地表形态。当地下水凝固膨胀,地面便会隆起,形成些许圆形或椭圆形土丘。当地层温度升高,冻土融化时,还易下陷形成洼地。

除了这些可活动的季节性冻土,西伯利亚的北部及东部甚至存在大量永冻地层,常年无法解冻,形成不透水层,地下水难以下渗,易于形成沼泽。

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上雾气氤氲的沼泽,十分朦胧 | 图片来源@VCG

甚至根据不完全统计,沼泽在西伯利亚所占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千米。

遥望亚马尔半岛上的沼泽,大地已经变得破碎不堪 | 图片来源@VCG

寒冷催生了冰雪,冻结了土地,创造出一个奇异的冰冻世界,但寒冷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别具特色的生机和活力。

03

无限生机

从北部的全年极冷到南部的春季短促,这里的生物为了应对寒冷,练就了不同的生存技能。

在西伯利亚北部,藓类、地衣以及小灌木等植物的根系受到永冻层的阻挡难以深入,于是在地下水平伸展。

面对频繁的风暴侵袭,扎根较浅毕竟有被连根拔起的风险,它们便将身体变得低矮,甚至紧贴地面。

西伯利亚北部的苔原带 | 图片来源@VCG

于是,很多开花植物的叶子,都像碟子般平铺在地上,即便最高的灌木也不过1米左右。

随着苔原向南铺展,零星的乔木开始生长,直至西伯利亚最壮美的植被——泰加林出现,这里的泰加林从乌拉尔山麓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东部。

泰加林即针叶林,是寒温带的代表植被;下图是西伯利亚大雪覆盖的泰加林 | 图片来源@VCG

它们笼罩着丘陵,攀爬着雪山,点缀着峡谷,总面积达700万平方千米,占据了半个西伯利亚,犹如一片森林之海,其中冷杉、云杉是这片“海洋”的典型树种。

当冬季过去,西伯利亚的泰加林生机盎然 | 图片来源@VCG

植物的求生已经竭尽全力,生活于此的动物们也展现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

为了快速掘穿冻土上的雪层,找到地衣、浆果等口粮,雷鸟与旅鼠长出坚硬的长爪。

旅鼠的爪子尖而细 | 图片来源@VCG

而以旅鼠及鸟类为食的北极狐,也会兼吃浆果和昆虫,储存更多能量。

随着南部大片森林的出现,动物种类也急剧增多,仅鸟类就有200多种,如松鸡、榛鸡、松鸦、星鸦、交嘴雀等。

西伯利亚的山雀,在枝头上休憩 | 图片来源@VCG

这里的啮齿动物,如松鼠、豹鼠、兔鼠、田鼠等,还会在自己的巢穴里,储存几公斤的坚果过冬。

大型动物,如狼獾、棕熊、猞猁狲、红狐、黑貂等则十分善于爬树。

正在爬树的三只棕熊,身形矫健 | 图片来源@VCG

当然,这里依然少不了人类的足迹。

世居于此的原住民过着传统的生活,包括雅库特人、哈萨克人、阿尔泰人等,尤其在北部严寒地区的人们,有些以养鹿为生,用鹿的皮毛做温暖舒适的衣服,用成群的驯鹿运送货物。

奥伊米亚康地区的成群驯鹿 | 图片来源@VCG

即使零下40℃的气温,他们也敢乘驯鹿雪橇滑行,甚至外出冬钓。

钓鱼高手们在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附近结冰的湖面上钓鱼 | 图片来源@VCG

随着西部越来越多的人们翻过乌拉尔山而来,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也因此改变。

凭借着广袤的土地、丰富的渔产、一望无际的森林,他们开始修筑“寨堡”和城市,开采矿产并修建厂房。

冰天雪地下的秋明市,远处的工厂浓烟滚滚 | 图片来源@VCG

利用河流资源建立的水力发电站,则为工业生产提供着取之不竭的动力。

舒申斯克水电站 | 图片来源@VCG

在长达20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组成了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人口,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为了在生长期短,土壤寒冷并易于霜冻的北方地区保证蔬菜供应,他们选育抗寒品种进行驯化,还在春季把黑色粉末——草木灰、煤灰等撒在雪层上加速融化,栽培出了适宜西伯利亚的花椰菜、冬油菜、甜菜、胡萝卜、马铃薯。

为了方便交通运输,他们克服这里的寒冷气候、密布的河流、极易膨胀或下陷的冻土,修筑出了横穿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一列货运火车正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行驶,穿过一片白雪皑皑的大地 | 图片来源@VCG

在这块极寒之地上,人类探索的足迹非但没有被磨灭,而且还在这里创造了精彩的生活。

04

尾声

由于开拓冻土的成本远高收益,于是自从苏联解体,对西伯利亚的强制输血减少后,大批人口开始回迁。

所以虽然西伯利亚拥有1.3倍中国陆地的面积,但如今也只有3700多万人生活在这里,跟山西省的人口数量差不多。

曾经建起的村庄和城市渐渐荒废,掩映于积雪之中。

废弃的西伯利亚工厂用木板封闭| 图片来源@VCG

机械轰鸣的工厂早已空无一人,仿佛世界已进入垂暮之年。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地区被废弃的化工厂 | 图片来源@VCG

过去那些带来财富的矿厂,大多都被废弃,但露天的矿坑,还铭记着往日的辉煌。

坐落在东西伯利亚米尔内市的钻石矿场已废弃近十年,直径长达1000多米,矿坑内部呈漩涡状,深约525米,相当于161层楼高;下图是钻石矿场的矿坑,请横屏观看 |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整个西伯利亚,只有铁路沿线的城市人声鼎沸。

这些城市大量保留着老苏联式的风格,仿佛时间也被寒冷冻结,没有流逝。

伊尔库茨克喀山教堂,颜色搭配多样,外观华美 | 摄影师@包卡利亚

而在这些老城之外,便是那高耸的雪山、狂野的冰川、空旷的原野和热闹的森林。

遥望伊尔库茨克的远方,辽阔无垠 | 摄影师@李小糖

是冷,造就了西伯利亚的原始壮丽。

也是冷,为它保留着美好和神秘。

无论人们是否继续开发这里,只要北风还在耳边呼啸,西伯利亚的独特,便永远不会逝去。

- 本 文 创 作 团 队 -

撰稿 | 周天秀

责任编辑 | 王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