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打烊的冬夜温暖,叫24小时便利店

澎湃新闻
原标题:有一种不打烊的冬夜温暖,叫24小时便利店
原创:镝次元数据
加班到凌晨的你,是否曾经在街口的24小时便利店,被一碗热气腾腾的关东煮治愈?
嗨歌到深夜的你,是否曾经在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和朋友依依不舍地再喝一罐啤酒?
冬夜里这份24小时的温暖,可能要打样了。日本便利店三巨头之一的7-ELEVEn,从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日本8家店铺24小时营业。
那么,在中国24小时便利店的经营情况又怎么样呢?若24小时便利店不再24小时,你怎么看?
地区性便利店占据城市主流
便利店一直以来都在侧面反映着城市的发展。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便利店销售额达到了2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达12.2万家[1]。
数据显示,在很多大城市中便利店的密度接近便利店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上海每3278人便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广州和深圳的数字是3076和2228。

我们统计了其他门店数量大于1000的国内品牌便利店的经营区域,发现大多数的便利店品牌都呈现了区域经营的特点。

例如,发源于温州的十足之上,在浙南区域有着数量第一的便利店门店。而国大36524则一直稳居河北省便利店的第一品牌。美宜佳更是以广东为中心辐射到了整个中国南方,成为门店数量仅次于易捷和昆仑好客的第三大便利店品牌。
与国产便利商店发展迅速相对的,是外资便利商店的“水土不服”。此外,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进入实体便利店行业,结合O2O等模式也创造了新型便利店。


我们统计了其他门店数量大于1000的国内品牌便利店的经营区域,发现大多数的便利店品牌都呈现了区域经营的特点。

例如,发源于温州的十足之上,在浙南区域有着数量第一的便利店门店。而国大36524则一直稳居河北省便利店的第一品牌。美宜佳更是以广东为中心辐射到了整个中国南方,成为门店数量仅次于易捷和昆仑好客的第三大便利店品牌。
与国产便利商店发展迅速相对的,是外资便利商店的“水土不服”。此外,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进入实体便利店行业,结合O2O等模式也创造了新型便利店。
24小时便利店城市差异大
与各城市便利店品牌百花齐放相对的是,各个城市24小时便利店占比同样差异巨大。
根据《2019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的统计,中国主要城市中,24小时便利店占比最高的是海南省的海口市,超过80%的便利店实行24小时营业,而银川市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仅有3%。一线城市中,北上广深中24小时便利店占比分别有45.5%,61.8%,67.4%,和45.8%[4]。
阿里研究院关于便利店的报告中提到,根据经验,人均 GDP达到 3000 美元左右时,市场进入便利店导入期,而当人均 GDP达到 1万美元时,便利店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竞争也将更加激烈[5]。

有意思的是,如果单独分析南方和北方城市人均GDP与24小时便利店占比关系,北方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会随着城市人均GDP增加而增加,而南方则相反。
便利店需要24小时吗?
7-ELEVEn便利店中文官网上一直有一个问卷调查:“我爱7-ELEVEn的原因?”。其中第一个选项就是24小时营业。
显然,24小时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关键词。
对便利店来说,选择夜间营业除了服务客户,更多的还是一种商业考量,也是一种品牌效应。对于连锁便利店,有着完善的统一配送体系,深夜时间配货,既无交通问题,又节约成本,夜间营业就是一种附带的选择。
此次虽然日本7-ELEVEn宣布了取消部分店铺的24小时营业,但7-ELEVEn中国区域的相关工作人员却表示中国的7-ELEVEn仍然会坚持24小时营业的方针[6]。
不同便利店品牌对于是否要24小时也有着不同的态度。

事实上,便利店对于24小时爱恨交织,更多则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出现,人们的夜间消费活动越来越频繁。
除了便利店,24小时书店,咖啡厅,影院等营业场所,甚至西安“大唐不夜城”、故宫 “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动开始出现在城市中。


随着各地夜经济政策的出台,中国24小时营业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无人商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必然催生更多的24小时便利店的出现。

[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2]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中国便利店榜单》
[3]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
[4]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5] 德勤,阿里研究院:《便利店的下一站》
[6] 啊!日本7-11关店、缩时了,国内的便利店还好吗?:https://www.tfcaijing.com/article/page/4555645339644873707270336542466d4963624f70513d3d
[7] 北京市统计局:《2019北京夜间消费调查报告》
[8] 艾媒网:《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编辑 | 李宏伟
设计 | 袁刚
版面 | 苍耳
责编 | 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