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利·希克 :既要看最好的艺术,也要看最坏的艺术

澎湃新闻
原标题:乌利·希克 :既要看最好的艺术,也要看最坏的艺术
在当代艺术圈,很少有人不知道乌利·希克(Uli Sigg),他被誉为“完整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人”。在纪录片《乌利 · 希克的中国生活》( The Chinese Lives of Uli Sigg )中,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则称其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路人”。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名1946年出生的瑞士人,就始终在用自己的远见卓识采集艺术,并试图从中解析出复杂多变的中国现状。
从商人、外交官到收藏家
在卢塞恩附近的湖中小岛上,有一座建造于17世纪的古堡庄园,而小岛本身的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进入古堡,随着年代悠久的楼梯拾阶而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周铁海创作的绘画取代了通常会悬挂于此类建筑中的欧洲祖先像。除此之外,另有一百多件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都被妥帖地安放其中,与之形成一种特殊的呼应与对话,而这里正是乌利·希克的家。

© Mahjong, installation shots, 2005. Courtesy of Uli Sigg
希克藏品与中国特色
2005年,瑞士伯尔尼美术馆 (Kunstmuseum Bern) 推出乌利·希克收藏展——“麻将”(Mahjong),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欧洲艺术界甚至将其视为西方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圣经”。展览所呈现的艺术创作跨越四分之一世纪,囊括多种形式与媒介,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录像、表演等,深刻折射出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事实上,“麻将”几乎可被视为希克收藏特质的一个完美注解,即如何有效地在一个逻辑框架下积累艺术品,并赋予其超越性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希克而言,这个逻辑框架便是,从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源开始,直至最近十年的发展,讲述一个首尾一贯的故事。

© Mahjong, installation shots, 2005. Courtesy of Uli Sigg
世界上没有完整的收藏
毫无疑问,乌利·希克是这个时代最受人尊敬的收藏家之一。一方面,他总是对中国充满参与、见证和深入其中的好奇与热情;另一方面,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帮助,又不仅仅体现在收藏上:1997年,希克成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以表扬居于中国的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十年后,他又成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奖的艺术评论奖,以加固和进一步推动中国独立艺术批评的力量。

看很多很多的作品,既要看最好的作品,也要看最坏的作品。 ——乌利·希克
PF
: 您最困难的一次收藏是什么?
乌利·希克
:我想是王庆松的摄影作品。这件作品足有42米长。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大尺幅的摄影作品。非常难以保存和展示。直到今天,我仍在努力地为这件作品寻找合适的美术馆,我希望对方能提供足够长的展墙,用以呈现这件作品。
PF
: 在您收藏的摄影作品中,哪一件作品是您最喜爱或认为最重要的?
乌利·希克
© ZHENG GUOGU, Me and My Teacher, 1993. Courtesy of Uli Sigg
PF
: 您在选择作品纳入收藏时,最重视的品质是什么?
乌利·希克
:能否在感知上、精神上带我抵达我所未曾抵达之处。我的意思是,能否给予内心一种惊喜,一种新的想法。有的艺术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这类艺术很重要,它们充满逻辑,包含发展的轨迹,但这还不足以令人感到兴奋,而如果某件作品能令人感到兴奋,能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思路,补充我们无法依靠自身获得的认识,那就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PF
:您最近关注哪位摄影或影像艺术家?
乌利·希克
:我不是专注于摄影或影像的收藏家。通常,我所收藏的摄影和影像都作为档案而存在的,例如记录行为艺术的影像或摄影,又或者它们本身就是装置或表演的一部分。最近我收藏了艺术家胡尹萍的作品《身份》,摄影在这件作品中亦是作为艺术家记录和呈现她对“身份”概念思考的载体。
PF
:那对于刚刚接触艺术的新晋藏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乌利·希克
:看很多很多的作品,既要看最好的作品,也要看最坏的作品。除此之外,你必须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做好功课,这很重要。

© HU YIPING, Identity, 2012-2017. Courtesy of Uli Sigg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 Shanghai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关于艺术影像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平台。影像上海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提供诸多版块的全新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最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均通过严格甄选和精心策展,分布在核心 ( Main ) 和平台 ( Platform ) 两大版块,前者汇集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际顶尖画廊,后者则是新兴艺术家和国际画廊的重要平台 。从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到活跃在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前沿的艺术新星,逾百位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艺术家的力作将济济一堂。博览会亦推出『在场』( Staged )、『洞见』( Insights )、『焦点』( Spotlight )、『对话』( Conversations )等精彩特展和公共内容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