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捍卫传统,他们对抗偏见:玛格南记录晚年生活的无限可能

澎湃新闻
原标题:他们捍卫传统,他们对抗偏见:玛格南记录晚年生活的无限可能
今天,全世界50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达到历史新高。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AARP)委托了21位玛格南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地记录老龄化现象,旨在探索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摄影师的镜头下既有成就非凡的名人,也有普通人群的日常点滴。他们所遇到的老人或是证明了科学对于身心健康的促进,或是自己参与推动了开创性的科研革新;有人有了新的创意灵感和浪漫激情,有人更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回馈社区。
我们从参与的21位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中精选出部分照片,与你分享那些无限精彩的故事。
身心健康
Health, Mind & Body
如今,大部分人都拥有更长的预期寿命,生活方式也比以前更为活跃。无论年龄或能力如何,无论是跳台滑雪选手还是广场舞常客,活跃积极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好处都远远不止于强健身体,还能让人感到充实,融入社会,长久保持社交关系。
享受人生、活出精彩,从来都没有年龄限制。
—
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记录了挪威跳台滑雪老运动员协会(Norway’s Veterans Ski Jump Association)的成员。他们已经年逾花甲,却依然对这项起源于19世纪、属于勇者的运动充满热情。
数十年如一的坚持不懈,让他们成为了挪威社会中的传奇人物。其中,生于1939年的Kåre Holmen是当今世上仍积极参赛的跳台滑雪运动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挪威,维克桑德
© Jonas Bendiksen | Magnum Photos

挪威,托尔加,2019年
© Jonas Bendiksen | Magnum Photos
—
生活在伊拉克摩苏尔的老人对战乱早已见怪不怪。自1920年以来,这座城市便纷争不断,而过去二十年间的冲突和战火,让许多祖父母成为了孙辈的主要监护人,实际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莫伊塞斯·撒曼(Moises Saman)前往当地记录了这一社会现象。
在层出不穷的轰炸和空袭中,66岁的举重运动员Talal Hassoun Kader一直坚持着自少年时期开始的锻炼日程。他曾在许多国际比赛上代表祖国参赛,包括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如今,他是摩苏尔最有名的铁匠之一,每周工作四到五天。下班后,他会练一个小时举重。他的家里摆满了奖杯、奖章和在举重台上的留影。

伊拉克,摩苏尔,2019年1月18日
© Moises Saman | Magnum Photos

伊拉克,摩苏尔,2019年1月19日
© Moises Saman | Magnum Photos
—
个人的健康也可以对社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张乾琦(Chien-Chi Chang)便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4岁时,James Harrison在一次大型手术中接受输血并活了下来。如今,82岁的他坚持献血近60年,捐血超过1100次。
医生从他的血液中提取出一种罕见的抗体,制成一种重要的药剂,避免怀孕妇女的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血细胞产生免疫攻击。根据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血液服务中心的数据,Harrison帮助挽救了超过240万婴儿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孙子。

澳大利亚,尤米纳海滩,2019年
© 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

澳大利亚,悉尼,2019年
© 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
—
沈绮颖(Sim Chi Yin)则来到中国重庆,记录宝珠舞厅(音)里忘情起舞的老人。舞池灯光、拉丁韵律和现代歌曲,让这些老人找到生活的热情和志同道合的伙伴。

© Sim Chi Yin | Magnum Photos

中国,重庆,大石坝,2019年
© Sim Chi Yin | Magnum Photos
—
虽然科学家尚未破解长寿的秘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冲绳是个养老的好地方。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冲绳岛上的百岁老人数量已经超过九百。
在吉姆·戈德堡(Jim Goldberg)的镜头下,许多老人依然积极发光发热,彼此来往关照,生活充满目标。无论是一起玩滚球,或是精心打扮唱卡拉OK,这些冲绳岛的老人都有着不输年轻人的活力。

日本,冲绳县,2019年
© Jim Goldberg | Magnum Photos

日本,冲绳县,大宜味村,2019年
© Jim Goldberg | Magnum Photos
岁月馈赠
Age is a Gift
爱,创意和幸福,都是岁月的馈赠。人生漫漫,有时候难免会遇到种种挑战。年岁渐长后,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新的激情,以及跳出舒适圈的信心吗?还能够维持长久的友谊,并对世界更加充满同情心与好奇心吗?
在这个横跨六个大洲的项目中,我们看到不少老人投身舞蹈、艺术,甚至勇敢开启事业和爱情。他们充分享受着自己的的生活,有些老人甚至已有超过100岁高龄。
—
杰罗姆·塞西尼(Jérôme Sessini)拍摄了大隐隐于市纽约切尔西区画廊Carter Burden Gallery。这里专门展出60岁或以上创作者的作品,包括画家、雕塑家和多媒体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价位从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充分证明艺术圈中也有老人的一方天地。

© Jérôme Sessini | Magnum Photos

© Jérôme Sessini | Magnum Photos
—
拉里·托维尔(Larry Towell)去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海镇(Ojai),拍摄插画家、设计师Zavier Leslie Cabarga。在事业的第二个高峰,他成为了一位高级木工和家具设计师。最近,他还亲手完成了自己的小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海镇,2019年
© Larry Towell | Magnum Photos

美国,纽约,2019年
© Larry Towell | Magnum Photos
—
奥利维娅·阿瑟(Olivia Arthur)记录了Lorraine Field的故事。30多岁时,Lorraine被电信公司解雇,而没有了岗位束缚的她勇敢回归校园,在自己所热爱的火山学领域得到本科和博士学位。现在,54岁的她是一位快乐的岩石学家,在英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岩石,并在诺丁汉大学任教。

英国,英格兰,诺丁汉,2019年
© Olivia Arthur | Magnum Photos

英国,英格兰,诺丁汉,2019年
© Olivia Arthur | Magnum Photos
活到老,学到老
Lifelong Learning
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印度的马哈特施特拉邦便有这样一个例子。那里有一所“奶奶学校”(Grandmothers School),约30位50岁以上的妇女在此学习读书认字。她们中的许多人家境贫穷,自小就没有机会接受基本教育。克里斯缇娜• 加西亚•罗德罗(Cristina Garcia Rodero)记录了她们从头开启教育之旅的过程。
当前,全世界移民人口数量达到新高,每30人中就有一个人生活在祖国以外的地方。69岁的Deborah Carlos-Valencia便对难民经历深有体会,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改变。

印度,马哈特施特拉邦,Phangane村,2019年
© Cristina Garcia Rodero | Magnum Photos

印度,马哈特施特拉邦,Phangane村,2019年
© Cristina Garcia Rodero | Magnum Photos
—
恩里·卡纳依(Enri Canaj)去到雅典,跟拍Deborah和丈夫Joe的日常生活。他们在八十年代从菲律宾移民到希腊,如今管理着名为“Munting Noyon”的移民儿童日托中心。Deborah还联合创立了希腊非营利组织梅利莎女移民服务网络(Melissa Network of Migrant Women),帮助到埠的难民重建新生活,学习基本技能。

希腊,雅典,2019年
© Enri Canaj | Magnum Photosa

希腊,雅典,2019年
© Enri Canaj | Magnum Photos
创新创业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科技持续推动着各方各面的创新,不少年长的科学家、高管和创业者亦积极投身社会进步的浪潮。
几十年前,非洲的女性创业者还屈指可数;今天,事业有成的女性在非洲各地涌现。
—
林铎库乐·索贝瓦(Lindokuhle Sobekwa)拍摄的Jennifer Riria便是其中之一。她今年59岁,出生在肯尼亚的农村地区,自小家境贫穷,在父母的支持下得以接受教育。1981年,她成功让一家小型信贷机构转亏为盈,如今担任集团CEO,并将机构重新包装为Echo Network Africa。

肯尼亚,内罗毕,Kiambu镇Muguga区Saje村,2019年
© Lindokuhle Sobekwa | Magnum Photos

肯尼亚,内罗毕,Kayole区,2019年
© Lindokuhle Sobekwa | Magnum Photos
—
埃里·里德(Eli Reed)拍摄了加拿大渥太华的创业者Bruce Linton。2013年,他抓住当时的利好政策联合创立公司,主要研发廉价易得的创新药物,并成为业内在北美上市的首家企业。

加拿大,安大略,2019年
© Eli Reed | Magnum Photos

加拿大,安大略,2019年
© Eli Reed | Magnum Photos
—
但创新并不局限于创造新事物,卡尔·德·凯瑟尔(Carl de Keyzer)便记录了以创新手法运用现有技术的例子。
退休后,八旬老人Curtis Roger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DNA数据库GEDmatch。一开始,Rogers创立GEDmatch是为了寻祖,但随着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其应用前景也愈发广阔。加州执法部门已经成功用库里的数据侦破悬案,找到潜逃数十年的“金州杀手”(Golden State Killer)。

美国,佛罗里达州,New Port Richey,2019年
© Carl De Keyzer | Magnum Photos

美国,佛罗里达州,Boynton Beach,2019年
© Carl De Keyzer | Magnum Photos
—
格雷戈里·哈帕恩(Gregory Halpern)拍摄了71岁的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他是谷歌的工程总监,或许也是走在硅谷最前沿的未来学家,目前领导一支研究队伍,预测科技能够如何促进人类思考。他联合创办的奇点大学聚集各界英才,研讨机器学习等尖端领域的革新。其中一大人工智能创新便是人形机器人Pepper,它能够跟人类完成约9万种互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offett Field,2019年
© Gregory Halpern | Magnum Photo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offett Field,2019年
© Gregory Halpern | Magnum Photos
—
彼得·范·阿格塔梅尔(Peter van Agtmael)拍摄了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2018年,艾利森由于对细胞功能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促成了新型的免疫疗法,以名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延长寿命。艾利森相信,创新始于细微之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倾听内心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2019年
© Peter van Agtmael | Magnum Photos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2019年
© Peter van Agtmael | Magnum Photos
捍卫传统
Preserving Tradition
世界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但是,在技术创新改变现代生活的同时,全球各地仍有人坚守传统价值观和手工艺。
—
克里斯蒂娜·德·梅德(Cristina de Middel)便拍摄了智利的加乌乔牧人(Gaucho)。这些南美的牛仔住在偏远地区,在现代社会中坚守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就像保留了过往浪漫情怀的美国牛仔一样。
摄影师记录了51岁的Horaldo Soto。他住在智利与阿根廷的偏远边境地区Valle del León,要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花上四个小时,把家里养的牛赶到新建的房子里。他祖上三代都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这里在2010年才第一次通上电,但居民社交生活丰富,常常彼此帮助,相互串门,用无线电广播保持联系。

智利,2019年
© Cristina de Middel | Magnum Photos

智利,2019年
© Cristina de Middel | Magnum Photos
打破成见
Defying Limitations
长久以来,时尚产业都对衰老唯恐避之不及。在奥利维娅·阿瑟(Olivia Arthur)的镜头下,Coco Mitchell等老年模特正在打破这种陈规。在八十年代,Mitchell是登上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的第一批非裔美国人泳装模特之一,她认为,美与变老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悦纳真实的自我。

美国,纽约,布朗克斯,2019年
© Olivia Arthur | Magnum Photos

美国,纽约,布朗克斯,2019年
© Olivia Arthur | Magnum Photos
—
卡罗琳·德雷克(Carolyn Drake)拍摄了97岁的Laura Wooten。她是新泽西州年资最长的投票站工作人员,自1939年来,在默瑟县的每一场选举上都担当志愿者。从普林斯顿医学中心退休后,她“转行”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食堂工作,教职工和学生都认识她。
2018年10月29日,她参与了大学网站的访谈,介绍自己从事的投票站工作,并鼓励学生投票,“选票是你发声的途径。这是促成变化的唯一手段。”Wooten已于2019年3月24日去世,但她的亲友将继续发扬她的精神。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2018年
©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美国,新泽西州,劳伦斯维尔,2018年
©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
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 Zachmann)拍摄了犹太人大屠杀的生还者Gerda Weissmann Klein。她今年95岁,如今住在凤凰城。当年,经受了六年的纳粹暴行后,美军把她救了出来,她的丈夫Kurt Klein便是当时的士兵之一。有幸生还让她深深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美好,于是终生致力于宣扬宽容与爱,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2019年
©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2019年
©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
65岁的Tom Budzinski和63岁的Frances Hodges则在一场全新的爱情中找到激情。他们先是在网络上认识,后来于2018年在佛罗里达州的The Villages见面,发现了音乐和旅行的共同爱好,并且他们都各自有两个儿子。两人坠入爱河,如今在计划举办婚礼。Hodges告诉摄影师卡罗琳·德雷克:“我们之间充满了爱。我们认为,变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在告诉彼此,‘我等了你一辈子。你是最特别、最美好的那个人。’”

美国,佐治亚州,海勒姆,2019年
©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美国,佛罗里达州,The Villages,2019年
©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对抗老年痴呆
Managing Dementia
拉法尔·米拉克(Rafal Milach)去到荷兰,记录创新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老年人过上健康自主的晚年生活。
据估计,全世界当前有5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这个数字在2050年前还会上升到1.52亿。人口老龄化促使人们持续寻找有效的疗法,而荷兰在痴呆老人的治疗护理上走在世界前沿,通过打造一个充满尊严、活动丰富的环境,让病人过上正常生活,继而缓解症状。

荷兰,埃因霍芬,2019年3月29日
© Rafal Milach | Magnum Photos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郊区韦斯普(Weesp),痴呆老人住在模拟正常世界的人性化社区中,可以自己达利花园,用专门的货币采购杂物,相互帮忙做饭,到邮局寄东西,还可以去酒吧、俱乐部里社交。一切日常起居都由机构工作人员负责维持打理。
荷兰也鼓励年轻人的参与。代芬特尔的Humanitas长期护理中心鼓励大学生进驻,每月至少花30小时,跟中心里的老年住户作伴,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学生则可以借此换取免费住宿。目前,共有六名学生跟150位70岁或以上的老人同住在一个大楼里。
通过这样充满创意和体贴的方法,痴呆老人也有望重启认知,收获晚年幸福。

荷兰,阿纳姆,2019年3月27-28日
© Rafal Milach | Magnum Photos
原标题:《玛格南摄影师记录晚年生活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