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学科交叉趋势:跨学科论文被引数量明显高于主流学科论文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学科交叉趋势:跨学科论文被引数量明显高于主流学科论文

图 5 (a)论文20年后引用次数相对于PACS熵分布的散点图;(b)PACS熵相对于论文的参考列表分布的散点图;(c)论文20年后引用次数相对于PACS熵和参考列表长度比值的分布散点图

衡量跨学科性的另一个指标是PACS熵(根据物理与天文学分类纲要(Physics and Astronomy Classification Scheme),计算论文的引文的多样性,该值称为PACS熵)。图 5(a)显示了论文20年后引用次数相对于PACS熵分布的散点图,并用三种颜色的线描绘了引用次数的0.5、0.7和0.9分位数点的变化趋势。

研究者发现,PACS熵与论文的参考列表长度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ρ= 0.61),如图5(b)所示。为了控制参考列表长度对实验的影响,研究者又画出了该引用次数相对于PACS熵和参考列表长度比值的曲线图,如图5(c)所示。结果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各分位数都在下降,这表明PACS熵的解释能力可能会因参考文献的数量而大打折扣。

学科融合正在变得愈发普遍

最近,一篇发表在《Nature》的论文在跨学科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发现。论文指出,和以往相比,现在的科研论文所参考的资料来自更多的科研领域,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学科多样性都在增长,即学科交叉性正在增长,如图 6 所示。

论文题目:

Narrow work has broad impact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308-7

图 6 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学科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然而,近几十年来新发表论文的跨学科性却下降了。如图 7 所示,泛科学期刊的下降速度超过了整体水平,跨学科性的下降可能是因为学科交叉性的上升。随着研究人群、科研论文以及知识的增加,不同学科会变得愈来愈融合。

图 7 论文的学科差异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改变激励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上面的结果表明,主流论文确实是从短期引用的绝对数量上获得回报,但从长远来看,许多别出心裁的论文和跨学科论文的表现更好。与外围论文或集群之间的论文相比,集群中心附近的引文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从时间趋势看,从1981年到2001年,主流论文的比例显著增加,而跨学科论文的比例实际上保持不变。别出心裁的论文数量在减少,而主流论文却在增加。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当前的论文激励机制有关:当前的激励机制几乎专门奖励主流科学的生产。被引用次数或 h指数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些指标刺激了人们发表接近主流的论文。此外,进行突破性研究的风险成本太高,即便社会对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科学有很高的要求,它在学术界的发生率却非常低。

为了避免本文所报道的研究越来越趋于主流化,有必要考虑如何激励别出心裁的研究、跨学科的研究以及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研究。这种新的奖励机制可以考虑采用本文研究中提到的指标,例如论文到集群的距离,中介中心性的度量以及文献耦合网络中的度。不难想象,这会激励科研工作者对除自己以外的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保持开放的态度。

作者:鄢鹏高

审校:Leo

编辑:张希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