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冰雪之外的“魔法”

北京晚报

关注

    张安琪 配音 安娜

    周帅 配音 艾莎

    翻译  张悠悠

    ▌袁新雨

    12月16日,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2》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目前北美3.67亿美元,北美之外6.66亿美元,包括中国内地7.84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目前在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排第7。

    《冰雪奇缘》系列电影开始于2013年。系列第一部上映时,由于打破了“王子历尽苦难迎娶公主,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公主电影模式,电影赢得了极好的口碑。电影主题曲《Let It Go》也成为红极一时的热门“街歌”。

    时隔6年,《冰雪奇缘2》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获得了更多关注。繁华背后却是口碑的下滑。很多观众诟病,这是一部“说不了几句台词就开始唱歌”的“歌舞片”。实际上,将剧情和歌舞完全融合,正是迪士尼电影的特色和强项。今年早些时候上映的“真狮版”《狮子王》及其原型——动画版《狮子王》也可以归为这类电影。

    作为非典型公主片的《冰雪奇缘》系列为何受到观众的喜爱,迪士尼电影又缘何影响中国几代观众?据了解,获得热烈反响的《冰雪奇缘2》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有限公司译制。本报记者采访了该片的译者及配音演员,以期管窥。

    技术进步

    为译制片带来新挑战

    张悠悠的手机常年连着一块充电宝,她说这是自己手机的“呼吸机”。手机一直保持畅通,才能及时接到工作开始的通知。“从接到通知电话,一部译制片的翻译流程就开始了。”张悠悠说完,似乎有种急迫感以她的手机为原点蔓延开来。

    张悠悠是今年颇受关注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2》的翻译。她说,一般译制片引进后的制作周期并不长,留给翻译的时间可能仅有一周左右。这一周内译者需要翻译国语配音版和原声字幕版两个译本。期间,译者既要查找与影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需要对文本本身字斟句酌。网上出现比公映版翻译更“精彩”的片段大抵因此,喜爱某部作品的网友,用更长的时间打磨出的某句话,也许确实比原译更精巧一些。或者,张悠悠更愿意这样评价:“正所谓‘高手在民间’。”

    对于张悠悠来说,专业翻译没有“挑肥拣瘦”的权利,给你什么就得翻什么。即便是面对让自己“特别痛苦”的赛车片、橄榄球片等体育电影,她也要想尽办法查找资料,让自己的翻译更专业,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考据党”。好在,她自己本来也热衷于考据。翻译查找资料更便捷、观众考据更方便,都有赖于互联网的发达——技术的进步给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的发达让观众能够接触到更多影片资源,也给了影片爱好者们更多的发挥空间。例如同一导演、编剧的日本动画片《你的名字》及《天气之子》,后作中有位一闪而过的女店员“路人甲”,正是长大了的《你的名字》的女主角,她的出现则完全依赖于译者能否发现她身上的日语名牌,并翻译出来。

    类似的电影“彩蛋”还有很多,例如已故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在每一部漫威系列电影中都会以一个酱油角色出境;又如同一宇宙中多部电影角色的互相联动。这样的细节日益被关注,也给译制片的制作方、翻译人员带来了压力。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动画电影视觉效果的长足进步,但也对为之服务的翻译、配音演员提出了更多要求。迪士尼最早的动画片是没有对白的,之后即便有对白,也很难做到口型与台词一致。如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动画片中人物嘴部的一张一翕,正对应其台词——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时,需要像给真人电影配音时一样“对口型”。

    《冰雪奇缘2》在制作上采取了更为精确的策略,先请原声演员配音,再做口型动画。英文原声演员很大程度上省去了对口型的麻烦,而中文版的翻译和配音演员则要通过与原作意思、口型都相近的语句来完成传达剧情、对准口型的任务。比如,在主角一行冒险至北地森林时,原住民女孩有句台词:“不知道啥意思的歌词。”这句话其实是中文版为了配合口型,同时便于观众理解所专门修改的。

    北地女孩这句台词指的,是影片歌曲《回忆之河》中的一句歌词:“走得太远,或被淹没。” 英文原台词大意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摇篮曲里面都会有这种不大吉利的词”。张悠悠说,如果直译的话,口型对不上;为了对口型,将“不大吉利”翻译为“不祥”“凶兆”又太过“翻译腔”,为了便于理解,这句话最终被译为“不知道啥意思”。“在不影响剧情的情况下改得更容易理解。”张悠悠说。

    (下转35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