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进口“传奇”药低价中选4+7带量采购背后

第一财经
2019年9月,我国开展了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国家组织相关地区形成联盟,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原研进口药赛诺菲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以2.54元/片(75 mg)中选,最终价格之低,甚至让国产仿制药企望尘莫及。
赛诺菲为何能够接受如此之低的价格?低价对于该企业自身而言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作为一家外资跨国药企,赛诺菲真正积极参与了带量采购,氯吡格雷这样质优价廉的进口“传奇”药惠及更多的患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深意呢?
每天不到5毛钱的“传奇”进口药,可及性大大提高
根据国家医保政策,以二级医疗报销比例为例计算,赛诺菲氯吡格雷降价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不到5毛钱,按照每日1片(75 mg)计算,一年下来不到200元。降价不仅能使药物惠及更多患者,大大提高患者可及性和依从性,对整个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领域的风险的降低也起到显著作用。
据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流调学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仍位居首位,占居民全部死亡的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且农村高于城市;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而脑中风、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这些慢性病广为人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疾病:血栓性疾病。血栓因其难以检查,隐蔽性高,一旦发病重则猝死,轻则导致终身瘫痪,因而被称为“无形杀手”!
目前,我国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血栓难以被查出来,隐蔽性高,一旦发病重则猝死,轻则导致终身瘫痪!因此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被称为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第一药”的氯吡格雷之所以曾经可以创造百亿美元的销售奇迹,正是由于其质优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而获业界好评。
根据介绍,氯吡格雷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樱花血栓形成事件的预防,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或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的血栓预防。众所周知,抗血小板治疗中,需权衡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大量研究证据已证实,氯吡格雷的出血风险小,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依从性好,是更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此外,氯吡格雷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优势已改写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系列国内外指南及国际抗栓共识,即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1天,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至第90天,可使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降低32%,且不增加出血事件风险。
响应“健康中国2030”,助力全民健康
据了解,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是指除4+7城市外的25个联盟省份,如江西省已组成12个采购联盟,并以这些地区的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另外,陕西省12月也将启动药品集中采购,且降价药品多为慢性病用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是一个慢性病大国,有接近3亿人有慢性病。慢性病成为我国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赛诺菲氯吡格雷2.54元/片(75 mg)的价格也正是在这些联盟省份执行,很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
“健康中国2030”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直以来,心血管疾病是慢病防控的“重头戏”,而冠心病的防控更是重中之重。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础,氯吡格雷作为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赛诺菲此次诚意降价,以实际行动致力服务中国患者,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使广大患者能以较低的花费使用到高质量的好药。
实际上,赛诺菲氯吡格雷中选后价格和此前的价格相去甚远,其作为赛诺菲王牌产品之一,长期以来是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的霸主,多年来雄踞世界畅销药第二宝座。在1998年6月首次在美国上市,上市后第四年就成为重磅炸弹药物,并于2009年达近百亿美元的市场巅峰。2012年5月17日,氯吡格雷在美国市场专利保护到期,百亿美元级的重磅引爆药企的仿制热潮。
赛诺菲氯吡格雷此番低价中选,在获得市场空间的同时,其短期内的利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其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国区赛诺菲氯吡格雷业绩为2.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
赛诺菲在其财报中也专门用一页的篇幅描述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销售情况。赛诺菲表示,预计公司在第四季度会出现业绩增幅放缓,原因在于4+7带量采购的逐步推行实施和渠道中库存价格调整。
不惜牺牲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以实现优质药品的可及性,使得赛诺菲在诸多跨国药企中脱颖而出。业内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跨国药企跟随赛诺菲的步伐真正积极参与到带量采购中,让更多优质进口药惠及中国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