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试飞新型远程无人机 可连续飞行两天半

参考消息
原标题:美空军试飞新型远程无人机 可连续飞行两天半 来源:参考军事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美国军事网站12月13日发表报道称,美国空军一架无人机刚完成大约两天时间的连续飞行测试,展示了这种无人机能够自行起降,并在执行情报搜集任务过程中覆盖大片区域的能力。
美空军研究实验所的快速创新中心说,美空军最近在犹他州的达格韦试验场测试了这种“超长续航飞行平台”(Ultra LEAP)无人机,这使得美空军可能最早于明年开始将平台投入使用。该中心说,该型无人机最初的飞行测试开始于2019年2月。
报道称,美空军研究实验所的威廉·库利少将在新闻稿中说:“在美空军平衡当前的战备状态和长期的现代化进程之际,Ultra LEAP无人机是一种既能满足现有需求又能满足未来需求的实用方案。”
根据无人机的图解,Ultra LEAP的翼展很大,可以增强升力,这类似于美国空军的RQ-4“全球鹰”远程无人机。
报道指出,尽管这种无人机的尺寸、最大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等信息尚未披露,但美空军称这是“一种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运动类商用飞机机身”,经改造后“通过基于卫星的指挥和控制以及高速率(情报、监视和侦察)数据中继链具备反干扰GPS和全球行动能力”。
资料图片:美空军“超长续航飞行平台”无人机飞行想象图。(美国军事网站)
美空军“快速创新中心”主任阿洛克·达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空军研究实验所(和)工业团队经过10个月的研发,有了今天续航时间达到两天半的Ultra LEAP无人机,这是解决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距离问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给我们的战机带来直接好处,同时为未来低成本、具备多日续航能力的ISR系统铺平道路。”
报道援引新闻稿说,这种远程无人机的配置还允许安装各种定制的“支持持续任务”的ISR传感器和工具。
报道称,因为这是一种商用无人机,所以如果需要,零部件或设备的制造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报道认为,虽然美空军最近更加重视有朝一日能够成群出动、使用人工智能或与F-35等第五代战斗机合作的无人机,但最新的Ultra LEAP无人机测试可能标志着美空军将把重点转向投资长续航时间的无人机来进行持续侦察。
【延伸阅读】俄媒:美“全球鹰”战略无人机“窥探”俄南部边境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俄媒称,当地时间12月4日,美军战略侦察机首次对俄南部边境别尔哥罗德附近地区实施侦察行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12月4日报道称,西方航空监测网站发布的数据表明,美国空军RQ-4B“全球鹰”战略无人机在当地时间12月4日首次接近俄罗斯别尔哥罗德以南的边境地区。
报道称,当时,美军无人机正在距离俄罗斯边境约35公里,距离别尔哥罗德64公里处飞行。
报道指出,在此之前,这架“全球鹰”无人机从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美国空军基地起飞,飞赴俄罗斯周边地区执行侦察任务。巡航期间,无人机在距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沃罗涅日和罗斯托夫地区37至53公里的俄边境地区进行了多次飞行。
报道介绍称,“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军用于对大陆腹地进行长时间战略性空中侦察的重要装备。
美国空军RQ-4B“全球鹰”战略无人机(美国空军网站)
(2019-12-06 08:23:49)
【延伸阅读】死神展翅!美MQ-9无人机灭塔利班工厂
近日,美空军公开了MQ-9“死神”攻击型无人机携带GBU-38新型卫星制导炸弹出动的视频。自2007年5月投入服役以来,“死神”无人机已在包括阿富汗、伊拉克、也门等全球各大热点地区执行过数千次“定点清除”行动,本文就此解读。图为美军近日于阿富汗坎大哈机场拍摄的,挂载有4枚GBU-38卫星制导炸弹的MQ-9攻击型无人机。
看过电影《鹰眼》的军迷们,肯定对片中开场“定点清除”行动中出现的“死神”无人战机印象深刻,图为片中MQ-9登场动态图。
现实中的MQ-9攻击型无人机由美国通用原子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发,2001年2月首飞,2007年5月正式投入服役。该型机全长11米,翼展20米,机高3.81米,最大起飞重量4.76吨。图为MQ-9三视图。
MQ-9“死神”实际可以看作美军于2001年首次投入实战的MQ-1“捕食者”攻击型无人机的放大版本,但MQ-9的整体作战性能较“前辈”而言已有成倍的提升。图为MQ-1(近处)与MQ-9(远处)合影。
本图直观展示了MQ-1“捕食者”与MQ-9“死神”的性能差距。MQ-9共有7个挂架,机身中心线挂架很少使用,翼下6个挂架通常挂载4枚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和2枚GBU-12“铺路II”激光制导炸弹,而MQ-1只能挂载2枚“地狱火”导弹。此外MQ-9的最大航程可达1852千米,MQ-1仅为1100千米。
与MQ-1相同,MQ-9地面控制站也采用标准的两人编组,由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传感器操作员组成,一次标准作战任务的时间为14个小时,人员会采用轮换值班的方式执行任务。控制站可以通过全球保密卫星数据链,从美国本土直接遥控位于世界各个热点地区的无人机。图为MQ-9无人机操作台,机组通常由一名飞行员和传感器操作员组成。
MQ-9地面控制站,飞行员操纵台特写。
图为MQ-1和MQ-9无人机所配套的移动式卫星通信车。
视频中出现的“硫磺石”空地导弹实际是“地狱火”导弹的深度改进型,射程增至12千米(“地狱火”射程8千米),并换装了“毫米波雷达+惯性制导”双模式导引头,不仅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可以攻击高速移动中的地面目标。
图为MQ-9连续发射导弹动态图。
图为“硫磺石”导弹准确命中以每小时72千米行驶的移动靶车连续镜头特写。
自2007年5月投入服役以来,“死神”无人机已在包括阿富汗、伊拉克、也门等全球各大热点地区执行过数千次“定点清除”行动。图为西方媒体绘制的MQ-9无人机在非洲作战范围示意图,最右边的大圈是部署在东非国家吉布提的沙贝莱基地的美军MQ-9可覆盖的作战范围,包括了”非洲之角“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红海的大部分区域,最远甚至可抵达波斯湾沿岸地区。
MQ-9启动发动机,地勤人员在一旁检查,可见该机的尺寸。
据美空军司令部透露,2018年2月22日,一架“死神”攻击型无人机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一次作战行动中,投放了4枚GBU-38卫星制导炸弹,成功摧毁了塔利班位于当地的一个制毒工场。图为挂载有4枚GBU-38炸弹的MQ-9从停机坪滑出,背景可见其他MQ-9无人机,该机隶属于美空军第62远征侦察中队。
图为美军地勤人员对MQ-9进行维护作业,从机身上的标记可以看出该机已执行过至少26次作战任务。
MQ-9挂弹升空瞬间。
在MQ-1“捕食者”于2018年3月正式退役后,MQ-9成为了目前美空军执行全球侦察监视以及“定点清除”行动的“顶梁柱”机型。按美空军计划,“死神”机队将一直服役至2030年之后。
图为“硫磺石”导弹命中移动靶车连续镜头。
图为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上空拍摄的MQ-9飞行资料图。
(2018-03-12 08:45:00)
【延伸阅读】军情锐评:美军欲用“廉价”无人机颠覆未来空战?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0月26日报道称,美空军官员在参加2019年《防务新闻》周刊大会期间表示,其正在投资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低成本、一次性的无人战机”。美军专家认为,无人战机可以成倍提高有人战机的战斗力,甚至将颠覆现有的大国空战模式。那么美空军的廉价无人战机项目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潜力又如何?本文就此为您简析。
F-35A单价够买30架“女武神”?廉价无人战机可降低作战成本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0月26日报道称,美空军目前拥有规模庞大的无人机群,主要承担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仅有少数例如MQ-1“捕食者”和MQ-9“死神”的攻击型无人机,具备有限的“察打一体”能力。但这些攻击型无人机却是美空军现役所有战机中任务执行力最强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分析师托德·哈里森介绍称,MQ-9及MQ-1的平均任务执行率接近90%,而F-22隐身战机自2005年服役以来,其平均任务执行率仅为50%。尽管出动率优于有人战机,但MQ-9的作战性能仍较为“初级”,与能够针对高技术敌人执行复杂作战任务(空战)的隐身无人战机相差甚远,而后者才是美空军未来急需的“理想机型”。
MQ-9“死神”攻击型无人机是美空军目前“任务完成率”最高的战机,但距离美军理想中的“无人战机”仍相差甚远。
近年来,美国防部已将战略重心转到“大国对抗”方面,但为此研发的战机都相当昂贵,例如一架F-35A隐身战机的单价为8950万美元,每小时飞行成本为4.4万美元(MQ-9无人机仅为649美元)。“廉价版”隐身无人战机或能成为解决战机使用成本日益上升问题的“良药”,例如美空军正在资助研发的XQ-58A“女武神”(下文简称“女武神”)隐身无人战机项目。“女武神”由美国克拉托斯公司研发,是美空军“忠诚僚机”项目(研发一种低成本无人战机,可当作F-22或F-35的“分身”辅助作战)的验证机之一,原型机于今年3月首飞成功,全长仅8.8米,翼展6.7米,尺寸仅相当于现役F-16战机的一半大,且具备雷达隐身能力。
“女武神”无人战机仅有F-16C全尺寸的一半大,上小图为两者尺寸对比示意图,下图为“女武神”无人机群投放制导炸弹设想图。
XQ-58A“女武神”无人战机采用“机背式进气+V形垂尾”雷达隐身外形设计,图为首架原型机试飞资料图。
“女武神”尺寸虽小,最大航程达3941公里,载弹量可达272千克,内置弹舱内既可挂多枚“小直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也可挂多枚空空导弹进行格斗空战。该无人机每架预估成本仅为300万美元(相当于2枚“战斧”巡航导弹的造价),对于美空军来说,购买一架F-35A的经费可购买30架“女武神”,后者可组成一个机群由F-35A或F-22从后方遥控,在高威胁战区执行不同作战任务,即使被击落也无需担心损失成本,而损失F-35A情况大为不同,效费比对照十分明显。截至今年10月10日,“女武神”已完成3次试飞,或将于2022或2023年完成全部试飞项目,并小批量列装部队。
“阿凡达”将有人战机改无人战机 F-35可遥控多架QF-16作战
除“女武神”外,美空军还有一个代号“阿凡达”(Avatar,意译为“化身”)的项目。与同名科幻电影展现的概念类似,其主要是将现役或退役的早期型F-16改装为无人战机,由F-22或F-35从后方遥控作战。该项目还要求这些无人战机具备足够的自主决策能力。波音公司于2010年利用无人靶机改装套件,成功将一架F-16改装为QF-16无人靶机,并于2012年5月实现首飞,2017年7月投入服役。试飞显示,QF-16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47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达1.2万米,可轻松完成包括7G空中急转弯,“破S机动”等大过载空中格斗机动。波音公司还表示,QF-16可搭载现役F-16的全套武器系统。
资料图片:美空军QF-16无人靶机试飞资料图,可见座舱内并没有飞行员。
资料图片:未来F-35A隐身战机遥控多架“女武神”无人战机协同作战(如图)或成为未来空战的新形式。
与现役载弹量最大(接近1.1吨)的MQ-9无人机相比,QF-16最大载弹量达8吨,是MQ-9的数倍以上,意味着QF-16一次出动可攻击更多目标。美军已计划将126架库存的F-16改装为QF-16靶机,并于2017年进行了首次QF-16自主攻击地面目标的试验,结果取得成功,并已将QF-16列入“忠诚僚机”项目的候选之一。
与“女武神”项目相比,QF-16项目进展较快,但其劣势是不具备隐身能力,且操作运行成本仍高于“女武神”。可预见的是,以“女武神”为代表的“廉价版”无人战机,将成倍提升现役有人战机的战斗力,未来这些伴随有人战机作战的无人战机可作为空战或对地打击的“马前卒”,甚至为有人战机充当“诱饵”牺牲自己,而无需考虑损失成本。(文/黄晋一)
(2019-11-04 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