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礼仪指导:以史为鉴通古今,化礼成意达天下

澎湃新闻
原标题:剧组礼仪指导:以史为鉴通古今,化礼成意达天下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意为人们在仪容、仪表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服章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礼仪之邦,华夏民族几千年的血液也在这细枝末节的规范中流淌。
作为新兴职业,礼仪指导需要还原一部剧所处的历史背景,而这需要礼仪指导老师们熟悉中国古代礼仪和历史知识并具备不遗巨细的钻研精神。
礼仪指导,不仅是对剧组演员进行规范,对礼仪指导老师本身也有极为苛刻的要求,除了知识的沉淀,还有那份由工作外化到日常生活中的敬意。通过中国影视作品,让中国传统礼仪进入大众视野,对于礼仪老师而言,依然任重而道远。
记者|徐佳音 张荣 王一诺 王妍;文编|李诺米 叶紫瑜;事实核查|王埜驰
礼仪意为人们在仪容、仪表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服章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礼仪之邦,华夏民族几千年的血液也在这细枝末节的规范中流淌。
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选妃的一处细节就体现了严谨的中华礼仪:秀女们分为满军旗、汉军旗站成两列,沈眉庄因着父亲官位较高而居于最前一排。与身边捏着红帕子的秀女不同,她手中并无清宫剧中常会出现的帕子。
《甄嬛传》中皇帝选妃时秀女们分站两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向端庄得体的沈眉庄怎么会忽略这一配饰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在清朝时期,唯有满族女子才习惯于手着帕子,而沈眉庄作为汉人之女自然无需严格遵循。
虽然现代社会似乎不再接纳这套已然过时的规范,但通过礼仪指导的精巧匠心,这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准则,都得以在古装剧里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
新兴职业:对历史规范事无巨细的还原
今年暑假,《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等多部古装题材的影视剧在豆瓣上斩获高分,与此前不同的是,网友们将更多赞赏声留给了“服化道”(指服装设计,化妆,道具与布景)和拜礼等在内的礼仪细节。
诸如此类的行为规范其实都归属于一个专业领域——礼仪指导。
负责为《陈情令》剧组做礼仪指导的陈静介绍,礼仪指导不仅是对剧中人物的穿搭进行调整,还负责对礼节、礼容、仪式、仪态多方面进行严格规范。
比如剧中,女侠客温情行的是肃拜礼——站姿拱手行揖礼,而江厌离则采用古代汉族女子常用的万福礼:将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置于腹部正中央。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而起。
陈静解释:倘若江厌离也行肃拜礼,未免有些不符合她“大家闺秀”的身份。
礼容和仪态是剧中最精细的部分,也极为容易出现纰漏。
比如之前大火的宫斗剧《美人心计》,就存在演员服饰右衽与左衽搭配混乱的问题。《论语正义》中曾记载:“中夏礼服皆右衽。”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而在小戏骨版《红楼梦》中,负责礼仪指导的陈聪就引以为鉴特意规避进行规避,小演员们的衣服穿成了左衽或是没有束好发,陈聪都会将这些小细节指正过来。
陈聪在指导饰演王熙凤的小演员郭飞歌仪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饰演林黛玉的小演员周漾玥刚开始试戏时,为了演出林黛玉那种慢悠悠的劲儿,总是不自觉地向伸脖子。陈聪指导时经常把手放到她头上,引导她去找到头往上顶的感觉,“黛玉这个劲儿不是伸脖子伸出来的,放松以后自然挺直,感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作为新兴职业,礼仪指导需要还原一部剧所处的历史背景,而这需要礼仪指导老师们熟悉中国古代礼仪和历史知识并具备不遗巨细的钻研精神。
比如《小戏骨红楼梦》剧中元妃省亲的场景,陈聪参考了大量古籍文献中关于清代礼仪的记载,以还原清朝婚丧的盛大场景。
在这出戏中,陈聪除了提前查清清代的仪仗规范,弄懂仪式中器物、仪仗的摆放位置,还要依次指导百十来个小孩子的动作手势,以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礼仪设计:为每一部作品量体裁衣
去年,《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同期上映,这两部讲述同一时期故事的影视剧收获了不同凡响,许多观众认为后者的道具布局和服装设计远超前者,但实际上,这两部剧的礼仪指导为同一人——曾在《甄嬛传》中扮演温太医的张晓龙。
既是同一人担任礼仪指导,而影视剧的历史设定也为同一时期,为何会在礼仪规范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陈聪介绍,礼仪指导并不是将固定的中国古代礼仪范式一成不变地套在所有古装影视剧上,而是量体裁衣,结合影视剧的特点,将古代礼仪作为更好地还原历史背景、侧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媒介。
在《小戏骨红楼梦》刚开拍时,陈聪发现小演员们都是用包住食指的方法来拿帕子的。当时她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让他们思考这样拿帕子的理由。
礼仪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包住帕子,说明她的帕子是要随时拿来擦东西的。陈聪解释道:“你作为主子,是没必要拿着帕子保持随时要擦东西的状态的。很自然地,轻轻的捏在手里,翘一点儿兰花指就好。”不同的角色有着相应的不同的礼仪,不同的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指导老师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根据人物特点来适当调整,可发挥性极大,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常见的架空历史的古装剧而言。
相较于历史剧或者纪录片,架空题材的古装影视剧更多的是需要礼仪指导老师根据已有的礼仪规范,结合一部架空剧的题材背景去设计整部剧的礼仪。
《陈情令》就属于这样架空题材的影视剧。它没有一个大朝代作为背景,所有的礼仪都需要设计。而设计的标准不仅仅是要让这些礼仪有据可依,还要让这些礼仪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节气氛。
2018年6月,陈静带着她的礼仪指导团队来到了《陈情令》东阳横店剧组。开机前小一个月,作为礼仪指导老师,她和她的团队提前和导演组、制片方、编剧进行沟通交流。她们需要在开拍前将剧中涉及到的所有礼仪设计好,把所有动作的照片、视频以及流程全部拍摄并记录,为每个组别量身定做,基本每组都要有二三十种礼仪。
对于大型的仪式,礼仪老师需要费更多的心思。一场弑杀魏无羡的誓师大会,陈静不仅根据史书记载去设计大会物品的摆放位置,还结合誓师大会的性质去设计一些和气氛相称的礼仪动作。
毕竟,誓师大会不仅是为了鼓舞士气,同时也是一个告别仪式。往往一别,就是永别。
仙门百家的宗主接过酒杯,将烈酒洒至地面,随着“啪”的一声,将酒杯齐刷刷地摔下。这几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却蕴含着多层意思。倒下的酒既是为了祭奠魏无羡而死去的英灵,也是表明将士们誓死杀敌的决心。
在开拍前15天,陈静的礼仪指导团队给演员们进行了严苛的日常礼仪训练。为了能够更好地塑造衣袂飘飘,仙气十足的人物形象,演员们都被要求戴上矫正肩膀的器材。
除此之外,陈静还要求他们在脚踝处绑上两公斤负重的沙袋,以11点站姿的方法贴着墙面去练习“站如松”的身形体态。
陈静在给饰演温宁的于斌进行站姿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陈情令》是一部仙侠题材的影视剧,在设计礼仪时,陈静有意识地在修仙修道的场面中设计了一些具有极富仪式感的手势。例如,仙门百家在云深不知处进行求学前的拜礼上,所有求学人都需向长者行拜礼。陈静在拜礼大典的礼仪设计中采用了孔夫子常用的手位“叉手礼”。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教育界当中,那一定是先贤级别的人物。这个拜礼或者叫拜师礼,其实就是拜师学艺的意思。”
《陈情令》求学拜礼大典中的“叉手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饰演江澄的演员汪卓成正在行“叉手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手位,拜礼的姿势也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拜礼大典上各家子弟的三次行礼,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一次拜礼双手合于胸前,鞠躬并大声念到“尊师命”,此为先在心口上扪心自问;第二次双手高举过头顶,则是向上天求问自己是否有求学的资格;第三次双手合于胸前,鞠躬并行稽首礼,是为自己要常怀一颗感恩心,牢记使命。
荧幕上呈现的不到四十秒的拜礼大典,对于陈静来说每一个动作都是富含设计灵感,绝非轻率的选择。
指导原则:尊重历史基础上推陈出新
尽管礼仪指导具备一定的变通性,但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创新,一直都被视作礼仪指导的原则。
在设计好《陈情令》的通仪时,陈静遇到了新的难题:一部仙侠题材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美感与意境,但在贴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规范时,难免会发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状况。
例如,仙门弟子左手拿剑时行礼,若将右手搭在左手之上,动作才更为优雅。但这显然违背了礼仪经典著作《礼记》中对于拜礼的规范:吉拜,男尚左,女尚右。反之,则为凶拜,是为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
权衡过后,陈静要求演员拿剑行礼时将左手抵于右手上,即便看上去有失美观。
“礼仪一定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出的创造和创新。”陈静向演员解释这样做的重要性: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不能为单纯的美观而违背历史常识,从而影响整个影视作品的质量,这也势必影响到作品的后续推广。
而对于演员来说,有些即兴发挥的礼仪动作虽然是在设计之外,但假使贴合人物特点,也可以得到适当保留。
例如,在《陈情令》中为了展现魏无羡放荡不羁的性格,扮演者肖战即兴采用了抛花生的吃法。对于中国古代严谨的用餐礼仪而言,这一吃法不免有些不太符合礼节,但是陈静却认为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可能会有人认为“礼”一定是一板一眼,但在陈静看来,“礼仪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让对方觉得舒服”。只要心存敬意,哪一种表达方式都可以接纳。肖战的即兴发挥,恰好正是展现了剧中魏无羡不愿意被条条框框的规矩所约束的侠士精神。
2018年9月19日,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首个经学研究院,这对中国传统礼仪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陈情令》大火之后,陈静收到了许多学生毛遂自荐的邮件,大多怀着成为礼仪指导老师的梦想,希望能参与古装影视剧的制作,有机会接触各大明星。但当问及专业知识时,却鲜少有人能有说出点什么。
“梦想是什么?是停留在你脑子里的天马行空。但目标是什么?是你踏踏实实制定计划一步一步去完成的。”陈静反思:“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踏踏实实地把一个领域的知识研究明白透彻呢?我们的社会难道不缺乏专业型人才吗?只要学得透彻精深难道会没有市场吗?”
实际上,陈静最早从事的是现代礼仪指导。在现代礼仪教学时,陈静往往会和学员们介绍接人待客的一些礼仪要领,例如:男士同女士握手时,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久太紧;当陪同领导、客人乘车外出时,要主动打开车门,让领导客人先上车。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心中渐渐多了一些疑惑。中国人到底为什么要握手鞠躬?中国现代礼仪的根源究竟是在哪里?每次她和学员讲授握手的要领、鞠躬的要点时,那种对礼仪背后渊源的无知总会让她感到不踏实。于是,从2014年起,她开始大量阅读古代礼仪书籍,积累古代礼仪、历史知识,也渐渐领悟到原来中国的礼仪的渊源流长。
礼仪指导,不仅是对剧组演员进行规范,对礼仪指导老师本身也有极为苛刻的要求,除了知识的沉淀,还有那份由工作外化到日常生活中的敬意。通过中国影视作品,让中国传统礼仪进入大众视野,对于礼仪老师而言,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