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视神经——烽火FAST动光缆再获殊荣
飞象报
近日,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专业奖
CIIF大奖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简称CIIF大奖)是目前中国唯一一项经国务院批准的工业展览会奖项。CIIF大奖仅设十项,涉及全球材料、装备、能源、医疗、航空航天、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尖端技术,是全球制造技术创新的风向标。
近日,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烽火通信联合攻关研发的“FAST用大芯数、超稳定、弯曲可动光缆”荣获新材料专业奖。这是继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之后,该项目获得的又一重要荣誉。
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项目,被誉为“中国天眼”。
截至2019年8月28日,“天眼”已发现132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并确认其中93颗为新发现脉冲星。
“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馈源舱是整个“天眼”系统的“眼球”,是馈源支撑系统中最为精密的核心探测构件。
FAST动光缆作为连接馈源舱与控制系统的重要传输组件,承担海量天文探测数据的传输工作,是“天眼”系统的“视神经”。
在索网结构的馈源支撑系统中,悬吊于高空工作的三十吨重馈源舱需要在500米口径范围内实现毫米级精度的移动。
这一世界级的技术突破使得“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远超其他同类设施,可能观测到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
FAST动光缆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需要随着馈源舱高空位置的不断调整而处于连续性往复收放运动过程中。
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FAST动光缆的反复弯曲、卷绕和扭转等机械运动须达到6.6万次以上,并经受风吹雨淋、紫外线辐照等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强耐候性考验。
因此,承担高空馈源舱与地面控制室之间海量数据传输的弯曲可动光缆研制在馈源支撑馈线入舱方案中技术难度最高,但必须自主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
烽火历时四年研制的动光缆顺利完成了长达10万次的弯曲疲劳寿命试验,其耐弯曲性能达到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一百倍,超高抗疲劳寿命可实现大跨度运动状态下柔性支撑的模拟信号与数据传输,并有效保证运动状态下海量数据传输的超稳定性,成功通过了《FAST光缆工况模拟实验》验收。
烽火FAST动光缆的应用有效解决了FAST射电望远镜的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中国天眼”海量天文观测数据传输的工程需求。
这一技术成果将光缆的静态使用推向动态应用的全新领域,得到了FAST项目总工程师暨首席科学家南仁东教授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