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对适宜玩家按年龄分级

人民邮电报
原标题:《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对适宜玩家按年龄分级
近日,在2019游戏企业责任论坛上,人民网公布了《游戏适龄提示草案》,旨在辅助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排查违规游戏内容。
“游戏适龄提示”即建议游戏公司根据游戏产品的内容、类型、系统情况等,对游戏所适宜的玩家年龄进行提醒,使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能较为清楚地了解该款游戏产品是否适合使用,助力指导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正确选择适合的游戏产品,提高其网络休闲娱乐的合理性和健康性。在合法出版物的基础上,《游戏适龄提示草案》根据游戏用户的“生理特征”“认知能力”“道德水平”“法律依据”将游戏适龄范围划分为“18岁以上(18+)”“16岁以上(16+)”“12岁以上(12+)”“6岁以上(6+)”四级。因6岁以下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等的关键时期,不建议他们独自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游戏。
《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在每个年龄段均列出了“不应出现的内容”,包括法律及道德、暴力、性暗示、血腥、恐怖、管制物品、不良语句以及历史文化等参考类别,每个类别中根据年龄列举具体情形进行轻重程度的限定。因此,综合年龄、不应出现的情形内容,《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对游戏系统设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比如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要求进行游戏时间提醒,设置实名认证系统和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玩家实行游戏时间管制;付费系统要求进行付费提醒,设置实名认证系统;社交系统要求设置屏蔽词库并实时更新;PK系统要求具有惩罚恶意PK机制的PK系统,对于“12+”年龄范围要求游戏中有PK系统,但不允许恶意PK;游戏内置广告要求广告内容与“18+”游戏不应存在的内容一致,广告内容与对应级别游戏内容中不应包含的内容一致。
我国《游戏适龄提示草案》采取的是“负面清单”模式进行规范,以排除负面内容的方式对网络游戏进行适龄等级划分。虽然草案也是根据年龄标准划分,但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游戏分级制度,与当前美国、日本等游戏市场由行业协会主导的游戏分级制度存在较大不同,美国、日本等游戏分级制度根据用户的年龄段确立具体的等级,相应等级允许出现一定程度的限制内容。与美国、日本以行业协会主导游戏分级不同,韩国通过出台法律来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建立严格的游戏评级制度。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是持续性热点话题,我国《游戏适龄提示草案》的出台,将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提供更为细化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减少未成年人接触暴力、色情内容。但是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