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别发微信语音行吗,咱们好好打字

36氪

关注

编者按:本文转自少数派(ID:sspaime),作者:aiokr,36氪经授权转载。

说到在微信等通讯工具上,最令人深恶痛绝的交流方式是什么,我想绝非通过冗长的语音消息交流工作莫属。

试想一下,当你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坐车途径漫长而又拥堵的街道,终于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之后,本想洗漱之后好好地睡一觉,结果一点亮手机,收到了来自领导们数条漫长的语音。换做我,再一条条地听完语音的内容之前,一定会很想砸掉手机。

换个情境,假若你的同事或者领导或者客户,向你发了一条超长的语音,并且在语音中废话连篇,不重复听几次绝不会理解语音的内容,就在这时,有人给你打来了电话,当你接完电话之后,发现语音要从头开始听。

再者,在嘈杂的超市,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在人头攒动的街道旁,你收到了语音却如何都听不清,而此时从背包或是口袋中拿出耳机更是一个艰难的操作。

倘若你有一个普通话比较标准的领导、同事、客户,那还好,你至少可以通过语音转文本来知晓语音的内容,可如果对方的「普通发并噗标笋」,转文本的结果只能是一团乱码。

所以,在谈正事的时候,咱们好好打字,别发语音行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想通过语音来交流工作。

语音,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

语音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用人话来说,就是理解语音消息比理解文字消息更慢,更不便捷。

在日常的相互调侃和打趣中,发语音所带来的这一点「延迟」可能算不了什么,并且语音消息可以承载更多的诸如「语气」一类的属性,使得聊天更为有趣。但在在大数据量的沟通时,语音消息所带来的这些不便将会被成倍地放大。

相比起文字消息,语音消息不可搜索,并不直观,对付日常的交流尚且能够应付。但在工作的交流中,需要准确而又快捷地传递信息的时候,处理语音消息简直比解缠绕的耳机线还要繁琐。

处理语音,打断工作思路的一剂毒药

处理语音消息带来的最大不便,就在于整理信息。

对于文字消息,当我们在制定 To-do 列表或工作计划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找出想要的内容,也可以瞟一眼就能知晓消息的内容,但对于语音消息,「搜索」和「瞟一眼」都是不存在的。

在工作中一定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手头尚且有一大堆的工作正在等待处理,而此时老板在微信群中通过语音消息发布了一连串的任务,你想将其记下以便稍后再处理这些任务,但你此时必须打断手中的工作,一条一条地把语音听完,并且另外在一个地方记下。而如果此时老板发的是文字消息,那么只需简单地一截屏,就可以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而无需打断手中正在进行着的工作。

语音消息中,更好的解决方案

语音消息尽管有很大的弊端,但也不是没有优点。倘若在外出行,或是通勤途中,不便于打字的时候,发语音消息便成了最方便的选择。

那么如果既要考虑发消息方便,又要考虑收消息方便,该如何选择发消息的方式呢?

语音输入

作为语音消息的替代,微信自带的语音输入一定是便捷的方式。目前,微信自带的语音输入功能目前支持普通话、粤语、英语的语音输入,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使用。

除了微信自带的语音输入,各大输入法和手机厂商也提供了语音转文本的功能,例如搜狗输入法,只需长按虚拟键盘的空格键就可以调用语音转文本的功能。

语音识别

语音输入是在发送消息的一方进行语音转文本,而语音识别则是在接收消息的一方进行。

在微信和 TIM 中,长按语音消息的气泡就可以进行语音识别,但与语音输入不同的是,微信中的语音识别暂时只支持对普通话进行识别,而不能对粤语以及英文进行识别。

语音转文字

并且,倘若语音输入中有吐字不清,还可以对输入的结果进行修正。但语音识别则只能识别出一堆乱七八糟的「噪音」。

那么,只能祈祷自己的老板、同事、客户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

沟通是交流而不是命令

使用微信等通讯工具的目的在于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则在于清晰地传达信息。倘若操着一口浓重且让同事听不懂的方言,还固执地发送语音消息,让对方「猜测」你想表达的内容,那就失去了沟通原有的价值。

特别是在工作中,准确的传达信息是组织运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倘若所有的成员们都使用语音消息来传达信息,那么保不齐在每一级的传达中,消息的意义都会发生变动,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沟通是交流而不是命令,良好的沟通首先需要稳妥的信息传递环境。而使用语音传递信息,无疑是人为地给信息添加了难以消除的噪音,沟通效率的底下也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谈正事的时候,咱们好好打字,别发语音行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