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所用技术存在脱靶风险

中国经营报

关注

作者 阎俏如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伦理性上正引发全世界的讨论,然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风险在学界早有定论。

公开资料显示,贺建奎的团队采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深圳源兴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向军博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CRISPR/Cas9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这一技术的问题是脱靶效应严重,但效率很高,技术更简单,傻瓜式应用,甚至高中生就可以做。因此他认为,这一研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临床前研究不充分、不完整,脱靶效应的风险评估不全面。

记者查阅到国际上多篇医学文献证实了上述专家的观点。如今年7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CRISPR/Cas9技术可能存在增加脱靶突变并导致癌症风险。

贺建奎研究室官方网站相关资料显示,其中两份为本次基因编辑项目的知情同意书,载明该技术主要风险是在除预期靶标之外的位点产生额外DNA突变的脱靶效应。项目团队不承担脱靶的风险,这超出了现有医学科学技术的风险后果。

据了解,在艾滋病的感染过程中,HIV病毒通过感染CD4阳性T细胞摧毁人的免疫系统,这一过程需要细胞表面有CCR5或CXCR4蛋白质的辅助受体。因此,若人体内没有合成CCR5和CXCR4蛋白质的基因,HIV病毒则无法感染人体。

贺建奎团队通过编辑CCR5基因上的碱基,使其蛋白质无法正常表达于细胞膜上,HIV病毒便难以找到CCR5辅助受体来入侵CD4阳性T细胞。

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认为HIV病毒仍可以通过CXCR4受体细胞侵入T细胞,从而使人感染艾滋病,贺建奎的实验即使成功也无法使婴儿完全避免感染艾滋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组长李太生教授2014年在《AIDS》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中,病毒亚型多为CRF01_AE,该亚型病毒选择CXCR4辅助受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亚型。也就是说,即使新生婴儿不具有CCR5基因,仍有可能通过CXCR4辅助受体感染艾滋病。

据周向军介绍,CRISPR/Cas9技术由美国首创,通过DNA剪切、拼接技术能够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说,这一技术的诞生为医药和农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巨变。

针对CCR5受体的基因编辑产品在美国已开展II期临床,但仅限于成年人,其使用的技术是第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即锌指蛋白技术。记者查询美国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网站了解到,其针对T细胞和干细胞分别开展了抵抗HIV病毒的基因编辑试验,目前均处于临床II期以前的阶段。

2003年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印发《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提出用于研究遗传修饰的囊胚体外培养不能超过14天,也不能植入人体生殖系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