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Booking.com首席执行官:在中国我们需要更加本土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7月17日,滴滴出行(滴滴)宣布与Booking.com母公司,全球领先的在线旅游服务商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未来Booking Holdings旗下的app将为用户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而滴滴乘客也将可以直接通过app在Booking Holdings旗下在线住宿预定平台Booking.com或Agoda预订酒店住宿。本报记者 徐维维 阿姆斯特丹、上海报道

滴滴从“出行”跨界到“酒店”预订,或对包括携程、美团旅行、飞猪、途牛、同程艺龙等在内的国内几大OTA的业务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Booking Holdings也由此获得在中国市场的新的流量入口,以应对来自本土OTA的竞争。

Booking.com首席执行官Gillian Tans日前在其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全球总部办公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本土的行业竞争。不过另一方面,例如携程也是Booking.com在中国的合作伙伴,Booking Holdings集团则是携程的第三大股东。Tans表示,通过和携程的合作和住宿资源共享,Booking.com将逐步扩大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Booking.com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荷兰住宿预订网站Bookings B.V,最早立足于欧洲市场发展,2005年被Booking Holdings(当时名叫Priceline集团)以1.33亿美元收购。

纵观过去几年Booking.com的中国市场策略,一直实行“OTA+”来促进本土化,选择的本土合作伙伴包括航空、银行、电信运营商、硬件科技厂商等等,此番借助母公司与滴滴的合作,无疑又有了一个出行领域的本土化嫁接。“在全球化的发展下实现市场的本土化发展,保持这两方面的平衡是很重要的。”Tans表示,Booking.com有适合中国市场的推广技术,在上海的客服中心也在不断扩充员工,而中国更是除总部阿姆斯特丹以外唯一拥有本地化产品研发和营销团队的国家。

持续本土化

《21世纪》:Booking.com从2010年进入中国到现在9年时间,你们的中国战略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调整?

Gillian Tans:先来说说没有变化的地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中国旅游,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重不断增长,中国市场在Booking.com全球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

而有变化的方面是,现在中国有很多旅游行业的大公司,所以相对而言Booking.com在中国市场的比重还比较小,因此这些年我们在中国投入了很多,和很多品牌建立了联系,比如华为、携程、春秋航空。此外,我们在客服上的投入也更多了,不仅扩充了上海客服中心的人员,也依据中国用户的需求开发了相应的客服产品。

《21世纪》:很多国际旅游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采用与中国大型企业互相持股、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加深当地市场。Booking.com是否考虑与中国企业以某种方式合作?对于中国企业对欧洲旅游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热潮您怎么看?

Gillian Tans:一直以来,兼并收购都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常态,这种方式事实上也有利于进一步整合、重组和优化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基于此,深耕于旅游行业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与日俱增的成长,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Booking.com一直致力于以消费者为中心,也正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我们选择与中国的龙头企业通过合作来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和携程合作共享国内外的住宿资源和库存,和华为合作在华为手机中完成预装,与春秋航空合作发布了第一架全喷绘客机Booking.com号,同时达成全平台的战略合作等等。

《21世纪》:Booking.com中国区总裁马佳不久前刚刚履新,她之前有互联网背景,在微软、阿里巴巴、腾讯都有任职。你们对于中国区高管的任职标准是什么?

Gillian Tans:Booking.com一直都很注重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实现市场的本土化发展,所以我们不仅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形成了公司内的多元文化,以拓宽和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有非常了解本土市场的本土团队来更好地根据本土消费者的需求,调整我们的本土化战略。

我们中国区的总裁马佳,她对于中国市场的熟悉,加之她专业的工作背景,一定会对Booking.com在中国的战略制定和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趋势

《21世纪》:最近一年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各家OTA开始致力于整合目的地碎片化产品,比如租车、签证、当地玩乐、景区门票等等。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Gillian Tans:这种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实现多样化和创新性,往往可以带给中国消费者更多更好的服务,也因此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而我们Booking.com在理解这种趋势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产品开发,以及和其他同行企业的合作来为用户提供便捷、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与服务。我们希望能够在全球建立一个以体验为导向的旅游市场环境,而目前我们已经在机票、地面交通、景点和住宿方面进行了测试,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即时预订的服务和产品体验。

《21世纪》:包括你们在内,大型OTA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不过现在酒店管理集团等资源端也会加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您本人之前是酒店公司出身,对旅游的资源端、渠道端都在加码技术怎么看?

Gillian Tans:科技正在改变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不断对人们的出行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而Booking.com作为一个科技公司,也正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来跟随这个发展趋势。

为此,我们十分热衷于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上进行测试,以提升我们网站和app的用户体验。

《21世纪》:你曾说过,尽管Booking.com拥有17000多名员工,但仍然希望表现得像一家创业公司。这句话怎么去理解?

Gillian Tans:Booking.com在公司内部一直倡导的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为此,公司一直保持着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正因为我们坚信创新的想法会从公司任何部门的任何人之中产生。因此,我们也鼓励员工不断去创新和尝试,同时也不要畏惧失败。针对此,我们在企业内部更是成立了一个Idea Lab(创意实验室),供大家分享关于优化产品的新想法,还在平台上进行了数百次的A/B测试,不间断地提升我们产品和服务,从而契合消费者的需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