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彗星来的那一夜》吗?导演聊了聊这部很“穷”的片子从何而来
“彗星划过天空的时候,不同的时空发生了交叉,一切秩序都被打破了。”
《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是一部关于平行时空的科幻电影。情节设定在八个朋友的聚餐中,电影开始时,一颗彗星划过天空,正在给男友 Kevin 打电话的女主角 Emily 的手机屏幕突然震碎,接着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Emily 在饭桌上听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对话、房子突然停电、一片漆黑中突然有人粗暴地敲打房门,屋子门口出现了不知姓名的纸条、抬头一看,发现了对面正有个一摸一样的房子,里面的自己,正在做着和现在自己同样的事情…….
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慌神了,他们用掷骰子、拿着做了标记的荧光棒等各种方式来标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隐瞒彼此的秘密,让有些人愧疚,让有些人懊恼,甚至还有人想着去其他房子里干掉那个自己......
结尾时 Emily 走出房门,在漆黑的夜里,她发现了无数个一摸一样的房子,和一摸一样的自己…….
《彗星来的那一夜》的英文名叫 Coherence,直译就是相干性,指的是物理学中波与波之间相互干涉的现象。这里涉及一个常听到的理论——薛定谔的猫:关在盒子里的猫有两种状态:生和死。在盒子被打开的一瞬间这只猫的状态,又衍生出两种理论,一种说这只猫只会有一种状态,要么活着,要么死了。另一种理论说这只猫并没有选择 “生” 或者 “死” 的任意一种,而是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于宇宙中:一个时空里的猫是死了的,另一个宇宙里的猫是活着的,只不过这两个时空在很短的时间里 “退相干” (decoherence)了,因此他们不会交叉而是共同发展,也就出现了 《那些年》里所唱到的 “平行时空”。
这部电影中,因为彗星的到来,平行时空发生了交叉。
导演詹姆斯·布兰特(James Byrkit)说这部电影 “花了一年多构思剧情,用了五天拍摄,再几个月的时间剪辑”,因为没钱,电影的拍摄场地就是导演自己的家,整个电影用了两部摄像机,八个演员,和四个工作人员。
“没钱迫使你去创造新的拍摄方法。” 布兰特这样告诉我们,他也是第 84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兰戈》(Rango)的编剧。
实际上,《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布兰特写了一份 12 页的大纲,然后把演员的身份、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一些基本设定告诉演员,之后剧情怎么发展,完全看电影自己的发挥。
“我们开始都很懵,真的会被突如其来的停电和敲门声吓到,不过到了后来我们都熟悉了彼此和剧情后,就好多了。” 饰演hugh 的演员雨果·阿姆斯特朗(Hugo Armstrong)说道。
影片从头到尾一共出现了 450 处矛盾和十几次的时空交叉,“烧脑” 是观众对这部小众的硬核科幻片最常见的评价。
见到布兰特的时候他已经被影迷们问了两个小时的问题,”我以为只有四五个人会来看电影,没想座无虚席。“ 他显然没有意识到中国影迷会如此热情。布兰特表示,《彗星来的那一夜》可能会出中国版,导演、演员都来自中国。
我们和布朗特、阿姆斯特朗聊了聊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想表达的想法以及电影里没有挑明的疑惑。以下部分问题来自观众的提问,回答稍作整理,和原话略有出入。
整部电影都在这个房间里进行,这里也是导演自己的家。
好奇心日报:之前你被问到为什么想要拍摄《彗星来的那一夜》这样一部电影,你说是因为 “没钱“,这是一部分原因。那促使你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大动因是什么?
詹姆斯·布兰特:我是真的真的真的非常想要拍摄一部电影,我就,只是非常喜欢喜欢拍电影。而且当时我也非常需要去拍摄一部电影,需要去讲述一个故事,而《彗星》是说有我想讲述的故事里成本最低的。
小时候,喜欢编关于自己的故事,好几个不同版本的自己的故事。我还会花上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去创造一些代表着不同意义的字母、在地图上画根本不存在的地方。但是我小时候没想到过自己以后可以拍电影,不过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以前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帮我一步步靠近拍电影的目标,比如我会画画,把自己想法一张张画下来,最后发现,嗯,也许可以把这些画都拍成电影?(笑)
好奇心日报:那 “没钱” 这件事,对电影创作来说有什么好处?
詹姆斯·布兰特:它会迫使你去创造性地思考。它会迫使你去想出新方式来拍摄电影。很多大制作的电影,它们看起来都很相似,原因是他们很多都来自同一个电影公司,用了同样的技术,同样的拍摄技法......这就会导致拍出来的东西很无聊。
雨果·阿姆斯特朗:你有很多预算了,就代表你先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这很可能就让你变得很懒,不想花费精力去创造新的东西展现到观众面前。但这些新的东西正是一部电影最有意思的部分。
好奇心日报:詹姆斯,你之前也做过一些高成本的大制作的电影,像《兰戈》,后来又拍了《彗星来的那一夜》这样一部低成本小制作电影,在这两种操作模式间你是怎么去转换的?
詹姆斯·布兰特:我会首先回忆我的人生,看我是不是有和这个角色类似的经历,如果有,我就把自己的感受加入到剧本创作中,就像是在重写自己的人生。还有就是让这个角色来控制现在自己的人生。比如我现在要去买杯咖啡,我就会想象如果是那个角色来买,会买什么咖啡,会怎么看待买咖啡时发生的事情。我也会听听音乐,跟动物玩玩,这些都挺有用的。
那些大制作电影,虽然也很有意思但不是即兴的创作,拍摄起来没这么随性。整个拍摄因为很复杂,所以中间就会有等待、无事可做的时段。小成本电影的话,首先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整个拍摄过程非常流畅,中间没有等候、闲下来的时间,这样的制作流程更符合我的习惯,也带给我更大的满足感。
好奇心日报:如何把碎片化的灵感变成完整故事中的一部分,你的创作习惯是怎么样的?
詹姆斯·布兰特:我在创作《彗星》时,首先会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思考这个大纲该怎么写,也会去跟别人交流,比如我会和埃里克斯(Alex Manugian)(剧中饰演阿米尔(Amir) 那个演员)一起商量着来,他也算是这个电影的另一位编剧吧。最后我会再独立地思考一下。这样的过程差不多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写出来的不是一个剧本,而是一个 12 页的大纲,里面有一些关于每个人物的细节,我会把它打印出来发给演员,这样在拍着的第一天晚上给他们自己的身份和跟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好奇心日报:听说你是在家里拍摄的这部电影,只花了五天的时间,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怎么解决的?
詹姆斯·布兰特:其实有一个晚上我们是在外面拍摄的,当时的要求整个环境全黑,没有任何灯光,也没有任何人。不过那晚正好有另外一个剧组也在我家门口拍摄,他们是给一个糖果品牌拍摄万圣节的广告,排场很大,有巨型的摄影机和灯,各种道具,几百个工作人员,还有几百个穿着万圣节衣服的小孩。当时广告导演还过来让我们几个进屋去,别站在外面挡着他们拍电影了。我当时就说:”我们也是拍摄电影的,你们才挡着我们了呢!”
虽然拍摄只花了 5 天,但是后期剪辑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开始的时候是我自己在剪,后来觉得着太复杂了,一个人搞不定,就找了专业的剪辑师来帮忙一起完成最后的剪辑。
好奇心日报:影片中有很多闲聊,是彩排过的?还是真的临场发挥的?
詹姆斯·布兰特:对话场景基本都是没有剧本的。大部分都是演员根据情景即兴进行的对话。当然剧组会给演员们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比如这个对话场景必须说出来的一些点、谁是你的妻子、谁要进厨房了,你待会要跟着她一起去之类的,但具体说什么他们是即兴的。到了后面卡片的内容会越来越复杂,涉及一些情感上的东西,比如冲出门去了,你要想办法把他找回来这样的内容。
此外的对话都是演员们即兴去演的。整体来说是没有剧本的束缚,也是因为如此,大家才能演出比较高质量的对话场景。
好奇心日报:在这部电影之前,你们演员之间互相认识吗?
雨果·阿姆斯特朗:我只认识Alex 和 James,我和其他人,包括我在剧中的 “女友” 贝斯(Beth),都是在拍摄前才互相认识的。
好奇心日报:这听起来不像是拍电影,更像是个冒险游戏。
詹姆斯·布兰特: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时我们是按照事情真实发生的进展来拍摄的,和一些会把电影片段剪碎,比如先拍结尾,再拍开头,再拍中间这样来拍摄手法不同。詹姆斯给我们设定了一些情景,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情景中去,不过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做的这个决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脸茫然,自己也搞不清楚状况,我就会找 Alex 帮忙,因为 Alex 参与了编剧,我就会悄悄地问他:“我现在该干嘛了?我现在应该跟他一起冲出门去吗?” Alex 就会悄悄地回答我:“不不,你就留在屋里,不要跟出去。” 不过到了后面,大家熟悉了情节脉络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
好奇心日报:剧中迈克说了一句,“那要是现在的我们就是自己黑暗的那一面呢?” 你自己有黑暗面吗?
詹姆斯·布兰特: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其实就是自身恐惧的根源,如果生活中有任何让你觉得不适应的事情,那很可能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你自己。我不觉得自己有暗黑的一面,但是生活中的确有些问题是需要通过自我反省来解决的。
电影中所有人的的性格在每一个空间里都是没变的,唯一不同的是在每个空间里停电的时间和他们做出的决定,这些不同的决定导致了很多不同的后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做的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决定,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生,或者说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好奇心日报:你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是哪一部?
詹姆斯·布兰特:《2001漫游太空》。
大家用掷骰子的方法区分不同的自己。
以下问答涉及剧透好奇心日报:结局处艾米莉发现了很多个家,她选择了其中一个,并且杀死那个家里的自己。她选择进入那个家的原因是什么?
詹姆斯·布兰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那个房子里的电一直没停,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个事情,一切都很太平。第二个原因是在那个房子里她答应了Kevin跟他去越南的请求。
好奇心日报:那最后被击晕在浴缸里的em去了哪里?如果说彗星划过之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那第二天早上 Kevin 接到的电话又是谁打给他的?
詹姆斯·布兰特:其实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吧,有一种可能性是浴缸里的em爬出来了,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给 Kevin 打了电话。
好奇心日报:结局处的艾米莉,她后来发生了什么?
詹姆斯·布兰特:关于艾米莉的结局,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电影里是一个比较消极的结尾,因为艾米丽展现了她的人性里比较邪恶的一面。但我自己觉得这个结局是比较积极的,因为这样一来她就完全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了,她可以在这个新家里开始新生活。在她的过去中,已经有别的版本的艾米莉了。她之前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想要杀死这个新家里的自己,但是那个自己最后又活下来了,也存在在别的世界里。她会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开始新生活,从过去汲取教训。
好奇心日报:你们当时有没有设想其他的结局?
詹姆斯·布兰特:我们设想过第二个结局:艾米莉和凯文一起跑进了黑夜中,然后艾米莉看见了另外一个自己跑在自己前面,她尽力去追前面的那个自己,正当她抓到前面那个自己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后面有一只手抓到了他的肩膀,然后她转过头去看,就看到了成千上万个自己。
我们当时还拍了一个挺搞笑的情节,后来剪掉了:大家在房间里都非常紧张地等待em回来时,门铃突然响了,大家非常紧张地打开门,结果一看是送披萨的小哥。
好奇心日报:电影里有个情节是艾米莉说和朋友之间的对话自己好像在哪儿听过,以及 劳里(Laurie)说不认识迈克(Mike)在他演的电影里的样子,这是想表达什么?
詹姆斯·布兰特:艾米莉觉得对话似曾相识,主要是给她自己,也是给观众一个线索:现在正在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其实她再次听到这个对话的原因是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房子。
劳里不认识迈克这一点,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劳里在跟麦克开玩笑,想说自己对麦克演的的形象没什么感觉,荧幕中的他和现实生活中的他根本不是一个人。其实麦克对劳里的评价也反映了电影的主题:现在的你可能不是真实的你,你可能有几个版本的自己。
另外一个是想让观众产生好奇心: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是不是走错电影院了?因为mike是美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演员,大家是从一部叫《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的电影中认识演麦克的这个演员尼古拉斯·布兰顿(Nicholas Brendon)的。但是迈克在 《彗星来的哪一夜》中说自己演过的电影名字叫《罗斯维尔》(Roswell),这时候美国观众就会觉得,“诶,是不是我产生幻觉了?”
好奇心日报:电影中除了蓝色和红色的荧光棒,后来又突然出现了绿色的,这代表了什么?
绿色荧光棒没有具体的含义,它只是为了表示这个情况很复杂。因为最开始他们只是发现了蓝色和红色的荧光棒,没想到后来还发现了绿色的,就表明情况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题图/彗星来的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