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千禧一代

南方都市报

是自恋者爱自拍还是当代科技文化导致自恋?
千禧一代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即2000年)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也就是1980后出生的人。有研究指出,随着社交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年轻人尤其是千禧一代,展示自我的机会越来越多。再加上他们更重视自尊,所以他们往往比上一代人更加自恋和自私呢。但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而越来越多、令人鼓舞的证据显示,人们的个性随着时间推移正在发生变化,这与智力在过去几代人的增长方式相似。
某天早上,在我工作的咖啡馆,一张桌子旁,有位年轻的女士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和她的老朋友兴奋地谈论着她自己,谈她的希望和对工作的渴望,她的罗曼史,她的家。这给我一个难以避免的印象,那就是:她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她的梦想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
上述一幕,仅限于年轻人,或仅限于“千禧一代”吗?由于社交媒体的日新月异,人们自我宣传、自我反思的机会越来越多,再加上当代文化越来越强调自尊的重要性,而不是学习的重要性,年轻人是否会比上一代变得更加自恋和自私呢?
自恋源于价值观的改变?
心理学家们各有说法。有人说,年轻人成为“我一代”的证据是压倒性的。而另一些人则强烈反驳说,这根本不是事实。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令人鼓舞的证据显示,人类的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正在发生变化,这与智力在过去几代人的增长方式相似。
一些研究者支持“我一代”的理论。最直言不讳的是心理学家Jean Twenge,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从事心理学专业研究超过15年。他认为,相比于以前的几代人,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自恋,更以自我为中心。
Twenge确信,自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变迁,尤其在于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关注。近几十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比如说,在当今世界,不仅仅是父母,整个社会都有这么一个认知趋势:年轻人的个人成就,比他们的公民责任更具价值。
自恋源于对自尊心的误解?
人们往往对年青一代抱怨多多。你有多自恋?人们对千禧一代的误解有多深?关于自恋产生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恋源于人们对自尊的误解。人们常常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吸毒、暴力等等,都归结到自尊心不强的人身上。遗憾的是,无数的研究表明,这根本不是事实。相反,在《大众心理学50大谎言》一书中,作者列举的第33个谎言,就是“自尊心不强,是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由于人们往往将自尊心不强当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所以他们特别注重保护自尊心。但这种做法在保护年轻人自尊心的同时,也培养了年轻人自爱、自以为与人不同的情感。
自信自尊会产生自恋吗?
研究者Jesse Singal最近在《纽约》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美国学校的“自尊运动”。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人们通过练习K oosh球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Koosh球是一种玩具球,通常是由围绕中心的很多橡胶细丝制成的。这种球是斯科特1986年为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制作的,它被握着或抛出玩,以它的落地时发出的声音而命名。斯科特与他的兄弟马克巴顿于1987年开始在OddzOn产品公司销售Koosh球,1988年这种球成为相当热门的圣诞玩具,吸引了广泛的人群。该公司后来扩大生产,产出了包括50种与Koosh相关的产品,包括钥匙扣,棒球套,溜溜球等。
美国一些学校是这样用Koosh球来训练孩子的:“一个男孩把球给另一个孩子,并且夸奖他,称自己喜欢他的衬衫。然后接到球的孩子把球扔给别人,再夸奖他———你足球踢得很棒。而这些好心情,就随着球穿越各个房间,来来回回。”
鉴于上述文化潮流,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已经慢慢地把自己看成是天才,他们渴望别人仰慕自己。
新一代比以往同龄人更自恋?
Twenge的上述研究结论,依据来自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名为“自恋人格问答”,它要求人们对40项自我描述选项进行选择,其中有一选项是自恋(“我会成功”),也有其它选项,如“我不太关注成功”等等。Twenge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恋倾向逐年提升。例如,她和她的同事发现,2009年的大学生,比1982年的大学生更自恋,平均比率接近三比二。在2013年的一篇评论文章里,Twenge总结说:“显而易见,有充分证据支持如下观点:现在的年轻一代(出生于1980后的)是———至少比上一代更自我。也就是说,‘我一代’人数多于‘我们一代’。”
自恋有日趋下降趋势?
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Twenge的观点。Jeffrey Arnett在美国伍斯特市的克拉克大学执教。Arnett认为,上述参与调查问卷的美国大学生,很难代表整体年轻人,他也怀疑自恋型人格调查表是否真的能测量自恋。例如,清单上的所谓自恋选项,有时可以是一种良性或与人无害的信心问题,Arnett指出,例如选项“我很自信”,跟“我希望我更自信”是不同的。
Arnett看好千禧一代。他说:“千禧一代是极其慷慨的一代人,他们有着伟大的承诺,希望改善这个世界。”
Arnett引用事实,称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当志愿者,更加多样化,更加宽容。Arnett说,他的观点与Twenge的相反:当今的新一代人不仅不自恋,而且还心胸宽广,有改善世界的承诺。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况可能就是Arnett所说的那样。《心理科学》杂志即将刊登人格专家Brent Roberts和同事的一篇研究论文。该文章源于Roberts和同事所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将美国三所大学、超过50000名学生纳入研究范畴,记录了参加者在三个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这三个时期分别是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初。与其他研究者不同,也与自己早期的研究不同,Roberts的团队不只是调查自恋,也调查其他的问题,如虚荣、权利和领导力等等。
他们统计了不同时代学生解释测试选项的不同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了同样的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恋在年轻人中呈下降趋势。在一份新闻稿中,Roberts还补充说,老一辈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自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恋才慢慢消失。“我们有错误的记忆,”他说,“所以我们不记得我们在那个年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了。”
自恋与社交媒体发达有关?
但是,Twenge和她的同事还是认为,自恋人数是日渐上升的。此外,他们发现,比起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当代的流行歌曲包含了更多关注自我的词汇。而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个人主义词汇和短语出现在书籍中,如“我很特别”等等。他们甚至猜测,这种个人主义文化,可能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虽然学者们意见不一,但在他们激烈争议的背后,是社交媒体的日新月异,自拍、刷脸、不断更新网络动态,让其他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想什么、感受到什么———所以人们很难抗拒这样的结论:现代科技和文化的改变,可能导致虚荣和自恋的抬头。
Twenge无疑找到了当代社交媒体与虚荣自恋之间的联系。2013年,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她称社交媒体是“自恋的推动者”,但承认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社交媒体实际上会导致自恋。
是的,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自恋者更容易玩自拍,但自拍并不意味着让你到处张贴变成自恋狂。事实上,有证据表明,你越是“随和”———信任、热情和友好———你就越可能活跃在社交媒体上。
关于自恋的好消息
既然有如此多的争论集中在自恋上,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以积极的方式改变自恋呢?事实上,有一些好消息。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知道人类越来越聪明,每隔10年,人类的智商大约提高3%.这被新西兰心理学家James Flynn称为“弗林效应”———因为就是他最早提出了这个说法。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随着传染病的下降,学校教育的日益改善,人们的智力测验分数也大幅度增加。但现在,科学家想知道,时代的进步是否也塑造了新的人格特征。
芬兰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时代的进步的确在改变着我们的人格特征。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者Markus Jokela,对近50万名士兵进行研究。这些士兵多出生于1962年至1976年之间,Markus Jokela专门收集了他们18岁或者19岁时的资料。
Jokela和他的同事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向型的研究对象,他们的人格特征更加明显,他们喜欢社交,精力更加充沛。与此相关,他们有更多的责任心,比如更加明白自己的义务、追求成就等等。他们还发现了证据,证明人们的自信心日益增强。然而,究竟是健康的自信还是不健康的自恋,芬兰学者的研究数据还不能说明。无论如何,今天的年轻人的确比前几代更自信。无论你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自信还是令人担忧的自恋信号。
原载:http://www.bbc.com/future
原作:Christian Jarrett 编译:滢
图片来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