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看看人家的毕业设计!北欧最大的设计周来源于此,这是今年亮点

好奇心日报

关注

2017 年,正值荷兰人庆祝荷兰风格派诞生 100 周年,第 16 届荷兰设计周于 10 月 21 日至 29 日间如期在埃因霍温举行。

荷兰设计周其实不小,它是每年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设计活动。根据官方发布的资料,今年共有 2600 名设计师参展,430 个展览在 100 个城市内的不同地点举办。参观总人数超过 33 万人。

尽管其中的几个展览会以更大的规模率先登陆米兰设计周,但这场埃因霍温的盛事仍然弥漫着与米兰截然不同的氛围。二者的不同之处可能来源于米兰设计周由一个家具贸易展发展而来,而催生荷兰设计周的,是埃因霍恩设计学院每年会在城中举办的毕业设计展。

也因此,荷兰设计周在创立的初衷上是为设计师服务的,它被创立的初衷是联系起设计师与商业机构,帮助设计师找到更多项目和工作机会。

今年设计周的主题被定为 Stretch,意味伸展想象力的界限。

“荷兰设计周关注设计的未来。”设计周的主办方,荷兰设计基金会的总监 Martijn Paulen 在一段介绍荷兰设计周的视频中说:“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三件事情:那些 2-3 年后才会发布设计产品或概念,为创客们(maker)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及跨界合作(crossover)。”

在这里,你很少会看见有设计师或品牌在兜售一件件成熟的商品。业已成名的、或更多年轻设计师——他们刚刚毕业或还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展示的是他们正在进行的一个实验性的社会项目、一项技术、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一个新的提问。

荷兰著名的建筑设计工作室 MVRDV 在市中心建造了一座彩色的“未来旅馆”,重新探讨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关系;Dezeen 的主编 Marcus Fairs 作为今年设计周三位宣传大使之一在一座名为 People’s Pavilion 的临时建筑内举办了一系列 Good Design for a Bad World 的讨论会;或在飞利浦工厂改建成的 Klokgebouw 内看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学生设计的最新防洪系统,欧洲纸包装生产商 Smurfit Kappa 与年轻设计师合作研发的纸质家居、舞台服装等。

MVRDV 设计的未来旅馆。图片摄影© Ossip van Duivenbode,来自:Dutch Design Week

People‘s Pavilion 的外墙由彩色回收塑料制成的墙砖铺成。人们正聚集在广场上交谈。图片摄影© Cleo Goossens,来自:Dutch Design Week

除了这些,以总监 Martijn Paulen 和设计周的国际项目经理 Ingrid Van Der Wacht 带领的 World Design Event 策展团队为设计周加入了 8 个主题展,它们分别代表了眼下设计师最关注的几个社会议题:食品(The Embassy for Food),健康(The Embassy for Healrh),城市交通(The Embassy for Urban Transformation),大数据(The Embassy for Big Data),气候变化(The Embassy for Climate Action),人与人间的亲密感(The Embassy for Intimacy),机器人(The Embassy for Robots/and Humans),能源与迁徙(The Embassy for Mobility and Energy)。

The Embassy for Climate Action 展览现场,位于 Strijp-S 区 的 Klokgebouw 。

这 8 个主题分别由不同的策展人策展,并与相关领域里的设计师、艺术家合作。比如《好奇心日报》报道过的 The Embassy of Food 就集合了几位食物设计师的作品。而 The Embassy of Climate Change 则是一个名为 What Design Can Do 的设计平台策划,展示了许多设计师为应对环境变化所做的创新项目。

这系列“使馆项目”会每四年在设计周上举办一次。Ingird 在专访中告诉《好奇心日报》。World Design Event (以下简称WDE)是由荷兰设计基金会衍生出来的另一个设计策展团队,主要任务是促进荷兰设计师与全球设计以及其它行业的交流。今年,WDE 正式并入了荷兰设计周,包括 Ingrid 在内的两个项目经理以及一个 15 人的全职工作团队负责参与策划和安排展览和项目。 

“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周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Ingrid 说,,这已经是她参加的第 15 届荷兰设计周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些努力是为了提升设计周的质量。”

为了让设计周能够更多低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自 2012 年开始,每届设计周开始有了一个主题,以及相关一系列视觉海报、宣传册、地图的衍生品遍布埃因霍温的大街小巷。今年的主题是:Stretch。

几百场大小展览分散在城中的各个区域,往往在一个地点内会挤上好几个不同主题的展览。我们选出了几个内容最为丰富的地点,一窥这一周里几个精彩角落。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尽管在设计周期间,埃因霍温的每个场馆度人头济济。但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位于市区中心教学楼的三层教室改为的展厅内,人多得至少把室内气温升高了三度不止。

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毕业展现场。图片摄影©Max Kneefel,来自:Dutch Design Week

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的毕业展览由本科学生作品和研究生学生作品组成。本科学生的作品占了两层半,研究生的作品则占有半层楼。一间会议室里还每天会举行不同主题的讲座,参与方基本是学生以及设计师。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展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场地。那些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作品展示区,它的创作者必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品原理、意图以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并分发印有自己联系方式和网站地址的小卡片。而一些展示区前则冷冷清清,一边站着的学生只得左顾右盼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材料创新和社会创新是这里学生最喜欢关注的两大设计方向,Bille van Katwijk 用牛胃作为原材料,经过浸泡晒干染色等工艺,制作成纹理奇特的新型皮质材料,可以制作成服装或手提包。

Kristaps Polïtis 的站台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他制作了一套可拆解的几何形乐器零件,并将它们的 3D 模型和使用教程上传到网站上,任何有 3D 打印机的家庭都可以打印出来,让孩子们拼搭出独一无二的发声乐器。

Spunky Webs 为未来的男士们设计了一系列轻盈而时髦的网状布料;Lisanne Koning 的作品则抓人眼球又一目了然,她将分发给难民的救灾物资箱内部设计满了图案,当救灾物资被取出,箱子变得无用时,孩子们只要把它反过来照着设计师画的图案剪剪拼拼,就能立刻获得一套简单的桌面游戏。

Sectie C 创新社区

Sectie C 位于埃因霍温市的东面的一片厂区内。自 2009 年开始,这里从驻扎着 8 位成员到如今形成约有 200 名年轻的设计师、艺术家、音乐人、画家等人群的松散创意社区。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们能用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在这里租到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有时候,他们需要和其他人共享一间厂房,一起使用其中的设备,但这不妨也是促进交流的一种方式。

图片摄影© Max Kneefel,来自:Dutch Design Week

图片摄影© Max Kneefel,来自:Dutch Design Week

设计周期间,Sectie C 在入口处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欢迎着到访来客。The Entrance 装置,是一间诺大的厂房被布置成的漆黑暗房。空间中唯一被点亮的是几座岛屿——岛上分别安置着不同的雕塑、生活物件、形状奇怪的模型、家具等。只要在入口处的一个闪着红色数字的机器内投入一枚硬币(不同面值大小会产生不同时长的音乐),钱币就能触发埋在各个“岛屿”下的电路,整个空间内会接连响起一串有节奏的声响——设计师在每个岛屿的某个物件上都设置了一个发声机关,只要电路被触发,发声机关就会以外人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来敲击物件,最后形成音乐。

“因为我们在这里既各司其职,又同时生活在一起。这个岛屿其实是想要描绘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状态。” 设计师Jelle Mastenbroek 说。他是这组装置的声音设计师之一,参与这个展览设计的还有 Sander Wassink、Michela Castagnaro,以及 OWOW 工作室。

在荷兰设计周期间,Sectie C 里的几乎每一间工作室都对外开放参观,人们可以直接进入设计师们的工作坊浏览他们的作品和工作状态,一些工作室还专门为访客举办了午餐或晚宴,好让对自己作品或概念感兴趣的人们能够坐下来面对面交谈。

《好奇心日报》曾报道毕业于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的设计师 Dave Hakkens 在 Sectie C 一座空厂房里展示的 Presious Plastic 展览。

擅长制作有趣的音乐盒装置的 Jelle Mastenbroek 也展出了自己一系列的声音装置,它们小到是一只挂在墙壁上的碗柜,大到是一间房间,里面每件家具都会发出声音。

Klokgebouw

Klokgebouw 位于埃因霍温的 Strijp-S 区,这里曾经也是飞利浦的工厂之一。现在,Klokgebouw 是荷兰设计周的主场馆之一,展览一直从室内蔓延到室外的空地上。

今年,Klokgebouw 的底楼被分为 4 个展区,密度极高,共有约 65 场主题各异的展览和展示。

图片摄影© Cleo Goossens,来自:Dutch Design Week

占据场馆中心是一个名为 Mind The Step 的展览,由来自荷兰三大理工大学联盟 3TU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特温特大学学生所呈现的展览。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学生或学生团队做的各种研究项目:包括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学生自己研发的 Hyperloop 高速列车的模型、特温特大学学生设计的可以抚平情绪的枕头机器人、以及世界上第一款针对解决家庭杂务的无人机......所有的作品被大体分成了 8 个类别:城市、为灾难设计、设计工具、材料、移动、智能交互、健康工具、VR/AR以及可穿戴。

此外,《好奇心日报》曾报道过的荷兰水务局与设计工作室 Studio Nienke Hoogvliet 合作的可降解塑料的展示也在 Klokgebouw 展出。

Klokgebouw 内的展览大小不一,既有来自某一个机构或品牌的群展,也有单个设计师带来的单独展示。要不是场地还没有大到让人轻易迷路,有时候会看着看着就不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这种情况下偶尔也会收获一些惊喜。Made to Mende 是工业设计师 Heleen Klopper 开设的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她只做一件事情——修补羊毛衣料上的破洞。Klopper 由自己曾祖母的编织笔记和传统的织布方法中获取灵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织布方法,能够修补由于割、勾、或长期磨损而被视作无用的羊毛面料。

以上图片来自@madetomend

VDMA

由一间大型车库改造成艺术、创意空间的 VDMA 本身也拥有一段转型的故事。而今年它的亮点却无疑是荷兰设计研究工作室 Envisions 和西班牙木材商 Finsa 的合作展览。

Envisions 由两个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的毕业生 Iwan Pol 和 Simone Post 联合一群荷兰设计师创立于 2015 年末。他们专注于通过设计研究方法来解析一种材料。并用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展示这种材料的特性,并尝试为材料寻找新的运用方法。

这些定义都是十分宽泛。事实上,在Envisions 的设计师们调查一样材料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此次设计周上呈现的 Wood In Progress 小型展览就是 Enviosions 的设计师根据研究木头加工工艺的过程为切入点来研究木材料。

他们所作出的展示,则完全不局限于加工好的木材本身,而有可能是运用某种木材加工方法加工出新的材料,或是回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材以重新利用等。

尽管过程听上去十分理性,但最后 Envisions 所呈现出来的研究结果却是五彩缤纷——这是这个展览最迷人的部分。你可能看到不同性质的木材由不同手段加工出形态各异的材料,它们各自有着特殊的纹理、质感和色彩,即像玩具、又如雕塑、艺术品般抽象。设计师们还将这些木材制品拍摄下来,制作成了海报。它们被悬挂在展览的入口,让观者在看到 Envisions 的作品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色彩的世界。

Temporary Art Center

这家艺术中心里也挤着从创客空间到鹿特丹威廉德库宁设计学校学生作品的各种大小展览。展品的质量有些高低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 Makervercity 创客中心在这里开设了一个小型展览 Conscious Creativity,展出了驻扎在阿姆斯特丹 Makerversity 四名创客的作品。包括 Polimeer 工作室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彩砖;s.e.T. (Atmospheric wood) 利用一种新的、实验性染色方法处理木材表面;让其形成一种点状纹理以及星空般的深蓝色;设计师 Duncan Gidney 制作的数据乐器——当它被放置在马路边时,最根据路过的自行车的频率采产生声音,换句话说,这是一台只有城市里的自行车才能“弹奏”的乐器;Noktuku 工作室带来了一组钟面是由青苔制成的挂钟。

Former V&D Warehouse

这里包括了两个由 World Design Event 带来的“使馆项目”:机器人使馆(The Embassy for Robots/and Humans) 和 大数据使馆(The Embassy for Big Data)。该展览是由荷兰策展人Ine Gevers 策展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中的第四项。在荷兰设计周上呈现的 Robot Love 展览所提出的问题是:人类能够从与机器人的交流中获得爱吗?

尽管这个议题很大,但设计周上的 Robot Love 展览仅展出了几个会动的机器人,其中包括由软银开发的 Pepper。Gevers 在现场告诉观众,整个 Robot Love 展览将会在 2018 年有个更大、更完整的版本在埃因霍温展出。

机器人 Pepper。图片来自 @robotlove.nl

另一个 The Embassy of Data 展则稍微有趣一些。它的主体内容是埃因霍温市与 Het Nieuwe 研究所合作的三年项目,名为 DATAstudio。自 2015 年开始就参与了荷兰设计周。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的话,这个面积不大的展览实则展出了目前主要被用作监控人类活动的一系列主要数据收集设备。包括了从交通摄像头、GPS、空气检测设备、热能感应器再到在垃圾桶里测量垃圾堆积速度的感应器等,展览所提出的问题是:究竟谁能拥有这些数据?谁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被置入垃圾箱,用于检测垃圾堆积速度的感应装置。

“我们认为,关注‘隐私’本身也是一个问题,数据应该被用于民主化的研究,而不是被大型科技公司拥有。如何保护数据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值得被广泛关注的议题。”该项目的参与者,来自蒂尔堡大学的助理教授 Linnet Taylor 在现场向观众解释道。

Kazerne

Kazerne 是荷兰语里“营房”的意思。这家集艺术空间、画廊、酒吧、餐厅为一体的综合体原本由一座兵营改造,创始人是两名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毕业的设计师 Annemoon Geurts 和 Koen Rijnbeek。

Kazerne 开设于 2014 年,现在拥有一个超过 740 平方米的大厅,其中容纳了一部分的展示空间,开放式厨房、吧台以及餐厅座位。这让这间地方成为了埃因霍温设计师们热爱的聚集地。

图片由 Kazerne 提供。

除大厅外,Kazerne 还有其他两个小型的展示厅以及一个宽敞的后院。Geurts 表示,到了 2018 年,这座历史建筑全部可以翻修完成,届时她们还将在这里开设一间小型酒店。

设计周期间,Kazerne 也作为其中的一座展示空间,挤下了 11 个大小不一的展览。其中由 Annemoon Geurts 作为艺术总监策划的 New Icons 展览想要探讨在荷兰风格派 100 周年纪念时,荷兰出现了那些设计、艺术新秀?谁能够继承、甚至超过 100 年前代表荷兰重要艺术、设计成就的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和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oas Rietveld)?

以上图片:NEW ICONS 展览,图片由 Kazerne 提供。

展览展出了几位荷兰设计届重要人物的作品,包括眼下当红的设计师 Marcel Wanders 为意大利家具商 Moooi 设计的家具,获得今年米兰设计奖最佳概念奖的 Marrteen Bass 的装置作品,以及 Dave Hakkens、Chris Kabel 、Atelier NL 等的设计师。

Marrteen Bass 的装置作品。

题图及未标注出处的图片来自现场拍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