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通古斯大爆炸,三种解释

环球时报

关注

通古斯大爆炸,三种解释

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


《透视俄罗斯》记者 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

    陨石、彗星、能量弹……1908年西伯利亚石泉通古斯卡河上空巨大爆炸的元凶到底是谁?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

    即使按照中西伯利亚的标准,石泉通古斯卡河附近区域荒无人烟,距离其最近的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距离莫斯科3352公里)位于其南部640公里处。1908年6月30日,一个火球状天体降落此处并发生巨大爆炸之时,中心区域并没有人。

资料图

    据科学家估计,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000万-4000万吨TNT当量,即一颗中型氢弹的威力。爆炸冲击波使方圆40公里内的树木全部被摧毁,800公里以外的村庄都可以听到爆炸声,整个西伯利亚大地都在战栗。爆炸第二天,整个北半球磁暴肆虐,在天空中可以看到奇怪的闪光、夜光云和极光。

不留痕迹的爆炸

    直至1927年,科学家才对通古斯爆炸地区进行首次严肃的科学考察,而此时已是苏维埃政权时期。

    有关“通古斯陨石”(暂定名称,因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爆炸的天体为陨石)性质的争论持续至今。首先,在对爆炸地区进行研究之后,没有一支科考队能够在坠落地点发现陨石坑(应该非常巨大),或者陨石爆炸后留下的碎片。事实上,这个巨大的天体在爆炸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陨石抑或是彗星?

    关于爆炸物体到底是什么,主要存在两种说法——“陨石说”和
“彗星说”。物理学家根纳季·拜宾(Gennady Bybin)研究通古斯大爆炸已超过30年,他和一些学者是“彗星说”的支持者。拜宾认为,爆炸没有留下碎片或造成陨石坑,是因为彗星内部由冰构成,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便开始气化,因此在爆炸后没有留下碎片。

资料图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物理学家伊万·穆尔基诺夫(Ivan Murzinov)是“陨石说”的支持者。他提出,陨石坠落时并非直接撞击地面,而是与地面“擦身而过”。他认为,爆炸之后的碎片可能已经飞散至距离震中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落入大西洋,甚至再次进入太空”。

    还有一些“陨石说”的支持者表示,爆炸造成了陨石坑。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提出假设,认为距离爆炸中心不远的切科湖就是陨石坠落造成的弧坑。然而,2016年初,俄罗斯科学家已
确定,这处湖泊早在爆炸之前就已存在。

科学家的“能量弹”?

    在大多数科学家为“是陨石还是彗星”的问题争论不休时,一些其他说法也开始出现。少数研究者认为,“通古斯陨石”其实是一些反物质,即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鉴于人们对反物质仍知之甚少,因此无法证实或推翻这一说法。

    也有人认为,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此次爆炸事件的
“肇事者”。他从自己位于美国的实验室向阿拉斯加地区发射了强大的“能量弹”,以测试自己的新发明,但“打偏了”。根据这一说法,实验失败的特斯拉被灾难性的后果吓坏了,因此选择了沉默,以隐瞒自己与通古斯爆炸之间的关系。

    “大约30%的研究者认为,这是陨石。还有同样数量的人认为这是彗星撞击地球。另外40%的人则提出多种假说,其中不乏奇思异想,”伊万·穆尔基诺夫在总结科学家关于通古斯爆炸的各种假说时说道。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