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约会软件与亲密关系的未来

新浪综合

关注

    越界之想

    ●麦嘈

    假如说,近10多年来的网络互联互通,重新定义了人际关系,那么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约会软件的出现,则使得私人之间建立关系,都变得容易,甚至过于简单。眼下要定义一个地方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一是看淘宝买东西快递能否直达,二是看手机上的交友软件,离你最近的人是以米还是以公里来计算,假如你发现软件上离你最近的人在100公里以上,恭喜你,到了原始森林里还能连上网,你的手机运营商实在太强大了。

    回想网络兴起早期,聊天室、BBS、QQ群流行,陌生人之间从网上聊天发展到网下约会不在少数,但此类网站类似公共空间,两人发展非传统的情爱关系,往往需要掩人耳目,否则很难逃过其他版友的法眼,被人察觉被人起哄。接着是交友类网站出现,有的以兴趣爱好为框架组织交友(比如豆瓣),有些则是把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搬到网上(如人人、开心网)。大体而言,这类网站与使用者的真实信息,使用久了,圈子里会形成类似“熟人社会”的效果,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小团体或熟人间对个体使用者的监视。

    在你认识我、我认识你的情况下,要约是有顾虑的。在传统社会中,性的后果很严重,它跟婚姻和家庭捆绑在一起。非传统的情爱关系,则要求摆脱各种生育和家庭的后果,享受快乐本身。那么多人反感丁璇说“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一方面是贞操论对女不对男,搞双重标准,另一方面,对于现代人而言,成年男女交往,恋爱是一种方式,性也是一种方式,至于是否结婚生子,可以容后再议。

    而约会软件之所以大行其道,就在于它首先是一种精神解禁。尽管年轻男女,少有人公开宣称自己用软件“钓人”,背地里却用得挺欢。其次,许多手机A PP设计上,既照顾到约会者个人隐私,又因应了其人格和性心理。你可以用它来约会,也可以用它来约别的。我有个朋友说她上班第一天,就封锁了陌陌上办公室方圆一公里之内的所有用户,除了避免同事尴尬,也是想避免把私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总体而言,约会软件定位相对模糊,让使用者有更多回旋或下台阶的余地。

    近年来社交软件开发出现了市场进一步细分的迹象,除了异性恋男女的软件,同性恋群体中社交软件的使用也相当普遍。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同性恋者已习惯在交友软件上“出柜”,按照英国学者Sharif Mow labocus的说法,“在英国,青少年男同志会先使用Grindr(一种同志交友软件),然后才会上同性恋酒吧”。因此,与十年二十年前,同性恋者感到孤绝,找不到同类的情况有所不同,手机交友软件成为同性恋者自我认同、交友和寻找社群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同志交友软件的普及增加了传播特定疾病的风险,去年香港关怀艾滋协会曾投书媒体,指责交友软件G rindr导致香港男同H IV感染率上升。

    有趣的是,曾有研究显示:相对于Grindr、Jack’d等同性恋交友软件,陌陌这类异性恋为主的手机应用,用户普遍反映约会成功率不高。因此,男女之间、同性恋异性恋之间对待约会软件存在差异。举个例子。Grindr是最早最成功的同志交友软件;Blendr则面向异性恋男女,它们的设计师都是Joel Sim khai。Grindr在2012年6月全球用户已经达到了400万,遍及192个国家;而它的姐妹软件Blendr无论是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都远不及G rindr,这其中女性的性活跃度低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Grindr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艳遇;在创造B lendr时,Sim khai根据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差异,进行了重新设计,弱化了Blendr的猎艳功能,强调它是一个让人交友、分享爱好的平台,严禁裸露图片、性活动的图片以及性挑逗语言,所以Blendr更像是没有取得成功的脸谱。

    这有可能说明,传统性别角色对男女两性的规训,决定了无论同性恋或是异性恋,男性的性活跃程度都高于女性。约炮软件只是让性的邂逅变得快捷、易得,假如性的科技和性的实践都变得超前,而性/性别观念跟不上,就会造成一些问题,歧视或限制女性权利。比如,有些交友软件注册时都会要求填写使用者类别,比如年龄、外貌、身材,这些分类会迎合某种歧视性观念,比如假如你身材肥胖,当看到打钩里只有苗条、高挑等选项,难免灰心丧气或自厌。

    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约会软件给传统的亲密关系带来挑战,这是不争事实。对于已婚者,一对一的承诺本就涵盖于婚姻契约中。千百年来对于性诱惑难以抗拒的人性短板,最新科技下交友约会神器越来越先进,都让一对一的伴侣模式备受挑战。现实中许多情侣忧心的是,约会软件此刻也许正暗藏于另一半的手机桌面最后一页,就算你掌握对方的开机密码,也阻止不了无法克制的猜忌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亲密关系的人,需要认清约会交友软件的实质:它就是个“人肉市场”,永远奉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铁律。如果你是一个不断寻找新鲜感的人,就算不上网不用手机,陌生人的一个眼神也会令你擦枪走火。如何自处,关键还是你如何看待“约”与生活的关系———它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让你的生活和自我感觉更糟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