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猫”和“蓝黑白金” 视觉欺骗趣事

中关村在线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并非如此,就那最近网上吵得最凶的两个案例来说,很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啊哈,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视觉欺骗的事儿。

颜色是怎样看见的
先来说说前段时间吵得最凶的“白金蓝黑条纹连衣裙”,下面这图想必大家都见过了,要继续争论的请在评论区帮忙多水点经验。而最后的答案也早已经公布是蓝黑,但是这样的视觉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呢?真的是一部分人是“色盲”吗?
其实关于颜色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因为我们看到的颜色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颜色。这个要怎么解释呢?我们干脆引用专家的话还说明好了。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张忠红副主任医师表示:“我们的眼睛感知光和颜色,主要是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起作用。在两种细胞接受到光线和颜色的信息后,视色素会进行不同的组合,呈现不同的颜色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些化学反应会最终形成电位的变化,这种电活动由神经系统传递到脑部,然后由大脑来形成心理颜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颜色。”
这也就引出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一派解释,那就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比例不一样、功能有高低,我们最初看到的颜色就会有差异,之后大脑读取的过程也会产生差异。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人群看到的色彩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差别不大,而当色彩并不那么饱和处在临界点上时,读取颜色出现完全不同的两派也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这是由于人眼的个体差异造成的。不过另外一派却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对光的感知上。
简单来说就是,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光下产生出这样的照片使人们产生了分歧。“白金党”认为这件衣服原本就是白金色,但由于偏暗蓝的环境光导致衣服色出现了偏差;而“蓝黑党”则认为衣服原本是蓝黑色,但是由于曝光过度而呈现出发白的迹象。
甚至有人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说法,结果发现不管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的确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光下得到相同的照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尽管真实的答案已经公布,但是显然这场争论并不会因此而结束,反而我们看到的是现在网友更加理性地追求解释的心态非常好,这或许也是一种乐子吧。
其实类似的色彩视觉欺骗还有不少,下面这些你也可以拿去“调戏”你的朋友们:


空间视觉欺骗
在“白金蓝黑条纹连衣裙”之争过后不久,网友们又因为一张图片吵翻了天,那就是下面这张猫咪上/下楼图。你能说说这只猫到底是在上楼还是下楼呢?

显然这又是一张存在视觉欺骗的图,双方的支持者至今仍争论不下。一方认为这只猫是在上楼,理由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因为猫咪的前腿有明显的高幅度抬起动作,并且把脚掌搭在了台阶上;又比如从梯台阶的边缘和猫身后的光亮判断它是上楼;也有人从台阶与墙的交界处来判断是在上楼。
另一方则认为这只猫绝对是在下楼,理由自然也是千奇百怪:首先就是大量的养猫者表示猫只有在下楼的时候才会翘起尾巴,有人甚至把全小区大院的猫做了实验;还有人从建筑设计角度认为是下楼,因为如果是上楼,这样的台阶凸起是会出人命的。
不过看了这么多理由,我们发现这些理由都是通过周边的细节来进行判断的,却很少有人通过最直观的空间透视来判断,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张照片恰恰在空间坐标上有意或无意地涂抹掉了太多的信息,这也才造成了人们的争论。通过观察透视角度,我们几乎无法做出准确地判断。
所以如果拍摄者不给出确切的答案,这场争论几乎会没个头,因为通过周遭的事物来进行判断本身就存在偶然性,任何可能性都是会出现的,只有透过空间信息才能得出定论。然而这张照片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其实这就是空间错觉了。
空间错觉是在错觉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也有很多这类的艺术作品问世。关于空间错觉产生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光学等诸多学科,因此我们目前只能去利用这类错觉,而不能阻止这类错觉的产生。
视觉欺骗的影响
尽管“白金蓝黑条纹之争”和“上下楼猫”只不过是网友们实在闲到无聊的一种宣泄,但是视觉欺骗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设计中起到很多影响。
其实想到这个问题我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纪念碑谷》这款游戏,如果对手机游戏感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款由中国人开发的精品神作。抛开它唯美的画风和音乐,这款游戏本身就是利用视觉欺骗来作为核心玩法的。玩家需要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和看到的假象,利用空间思维去找到通关的方法。

这样的游戏设计思路还是很有市场的,玩家们喜欢得到这样的惊喜,这种能够让人恍然大悟或是眼前一亮的东西,就像看到了魔术的答案一样。
事实上魔术本身也是视觉欺骗的一种重要应用,很多魔术都是通过利用场景布置视觉陷阱来让观众的感官产生偏差。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镜子道具,镜子在魔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因为它复制场景空间的能力,通过角度的调整制造视觉欺骗等等。
在现代的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利用视觉欺骗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这说明人们对这种效应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它甚至利用在了我们的家庭装修中,利用视觉欺骗来让本来很小的空间显得宽敞。

不过视觉欺骗也不完全都是好的,在某些时候也会晾成大祸。比如没过的一条高速公路就因为视觉欺骗造成了多起恶性交通事故,当然最初的设计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显然视觉欺骗在这里成为了灾难。
关于视觉欺骗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只是通过最近互联网上的两个热门事件来让大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而不仅仅陷于在网上跟“白金党”或“上楼派”争个面红耳赤。对视觉欺骗感兴趣的朋友或许可以更系统的去了解一下这个领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