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鹏保宝为什么不做中国版的Snapchat?

赛迪网
最近在网络社交领域,可谓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追随Snapchat在国外的风靡脚步,意在做中国版的Snapchat,咔嚓、来往、微米、某某等这些以阅后即焚主打的社交软件,各自抢占着中国年轻人的应用市场。鹏保宝这款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服务的应用,可以说是严肃版的阅后即焚,却不做中国版的Snapchat,意欲何为?不扎堆儿,那该怎样做得有声有色?
Snapchat是什么?
说实话,小编一开始也不知道Snapchat是什么,后来看了一些媒体的报道之后,才知道它是一个风靡于西方国家的图片分享应用,带有阅后即焚的功能亮点,目前已成功逆袭facebook,成为年轻男女最大的照片分享平台。Snapchat曾先后拒绝facebook 30亿美元、谷歌40亿美元的收购,又在近期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Snapchat在美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中国大陆也掀起了一股阅后即焚的风潮。然而简单的复制、模仿并不能效仿同样的成功,因为中外用户的构成和用户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必然导致中国版的Snapchat一定要带有中国特色,才能适应它的本土化过程。
阅后即焚在中国为什么不温不火?
阅后即焚,从字眼上就让人们眼前一亮。人们已经进入了“过度分享”的阶段,很多瞬间既想同好友分享,又怕永久地留在互联网上,那么这种限时阅读的模式就消除了信息阅后留痕的可能性,深受用户的追捧。然而,这种新颖的分享方式在国内却是不温不火,与中国网民的思维习惯、文化环境不无关系。在36氪报道的一篇文章中,比较深入地分析了Snapchat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引用文章中的话就是:
“美国人开放、热情、富有开创精神,他们总是倾向于在朋友前表现出不一样的一面,总是想着法儿不顾形象去 surprise 小伙伴们。他们认为一成不变是特别不 cool 的呆傻行为。这种普遍的想法,加上因和阅后即焚的气质相符的推波助澜,使得 Snapchat 活跃度极高,每天有 4 亿张相片被分享。
反观我们,和老美正相反,我们总是在熟人面前尽力保持固有的印象,生怕出现了一丝差池而形象尽毁,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为循规蹈矩、审慎中庸不要极端。对于变化,我们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因为变化让我们觉得不安全。在这种国民性格下,我们能发的图片,绝不能出格。即使有了阅后即焚,我们想发的也绝不超出微博、朋友圈能发的范畴。”
鹏保宝为什么不做中国版的Snapchat?
分析了以上原因,如果继续做中国的Snapchat,必然会死路一条,所以鹏保宝当然不做Snapchat,更是因为它的定位,其实在一开始就类似但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阅后即焚,后来Snapchat及国内的类似应用不断升温,于是也算是沾了一点阅后即焚的光。但我想说的是,鹏保宝走的,是一条特立独行的路。
(1)鹏保宝的用户群体不仅限于年轻人
Snapchat的用户群体多为年轻人,在照片中分享不一样的自己。而鹏保宝的用户可以是你、我、他,即关注个人信息安全的每个人,没有年龄的限制,也没有用户层级的划分,因为移动互联网覆盖之广超乎你的想象。对了,还没有介绍鹏保宝是个什么应用,其实很简单,就是可以给我们手机里的文件加密,也可以随时延长、缩短已发信息的阅读次数和时间,甚至终止对方阅读。从它的功能层面来看,适用的人群更为广泛。
(2)鹏保宝更强调已发信息的可控性
Snapchat包括国内的咔嚓等都是图片分享应用,给图片设定10秒以内的生命周期,阅后就消失了,它们强调的都是信息的即时性、一次性,而鹏保宝更强调已发信息的可控性,以及特有的“焚后重生”,体现在:
1)分享给好友的信息带有时间和次数限制,超过条件就不能再查看了,类似阅后即焚;
2)信息发送出去后,限制条件可以由发送方随时更改,如延长或缩短时间,强调可控;
3)接收方阅读信息如超过限制条件后就不能再打开了,可申请再读一次,发送者更改条件后,过期的信息便重生了;
4)如后悔轻率就发出去了信息,可立即终止对方阅读。
5)可随时查看对方的阅读状态,如已经阅读过几次,还有多少剩余时间等,方便及时掌握信息动向。
以上这些内容就表明,鹏保宝是带有严肃范儿的阅后即焚,少了嘻哈、少了有趣,但却解决的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销售人员把合同发给意向客户时,可以利用鹏保宝进行特殊处理再发送,既防止了企业机密被扩散,也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到对方的回复;把证件照片发给帮忙代办业务的好友后不用担心留存在对方手机中的照片被别人盗取等等。当然,你的装傻卖萌、恶搞有趣的照片也可以利用鹏保宝发给闺蜜好友,可以想让对方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具体怎么去应用,都应用在哪些地方,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想迫不及待地尝试了吧。
鹏保宝不做中国版的Snapchat,走自己的路,让阅后即焚的应用去说吧。因为定位不同、用户不同,其出路必然不同!分享按钮
作者: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