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图看懂微软/苹果/谷歌核心产品结构

中关村在线
作者:马荣
持续三年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北京时间9月3日,微软宣布斥资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其专利组合。全部交易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作为当前“三巨头”中唯一一个没有自己手机硬件生产线的公司,收购诺基亚无疑终于让微软“圆满”了。自此我们也会发现,处于互联网科技最顶端的三家公司在产品结构上竟然惊人的相似,硬件+软件+服务的结构已然形成。
不过仔细看看,我们又会发现其实这三家在产品布局和侧重点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这其中又会有什么奥妙呢?
谁最专注硬件业务
微软收购诺基亚为的就是向成为一家硬件公司迈进,那么硬件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有多重要呢?在三大巨头中又有谁最在意硬件产品线呢?
以下这张图表是“三巨头”各自的硬件产品结构:
| 微软 | 谷歌 | 苹果 |
桌面领域 | Wintel体系,与硬件厂商合作,以绝对份额统治整个桌面领域,无自主独立品牌 | 与个别厂商合作推出Chromebook系列,无独立自主生厂线,属边缘化产品 | 自主Mac品牌系列,包括台式机与笔记本,市场份额不足10% |
平板电脑 | 与硬件厂商合作为主,同时推出自主品牌Surface RT和Surface Pro,市场份额不足2% | 为设备厂商提供操作系统,同时合作推出自主品牌设备Nexus 7和Nexus 10,无独立自主生产线 | iPad,苹果核心产品之一,全球销量最大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近40% |
智能手机 | 现已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同时兼顾与其他厂商合作,Windows Phone手机市场份额不足5% | 为设备厂商提供操作系统,同时合作推出自主品牌设备Nexus系列手机,无独立自主生产线。Android系统手机为当今第一大手机市场 | iPhone,苹果核心产品之一,最具影响力的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7% |
客厅娱乐 | Xbox | Google TV | Apple TV |
游戏设备 | Xbox,全球两大游戏主机之一,市场份额超50%,次世代主机Xbox One于11月发售 | 无 | 无 |
微软:从软件到“硬件+服务”
鲍尔默曾经说过,微软将从一个软件公司转型为一家硬件和服务公司。至少从硬件这一点上,微软已经有所动作。
在桌面方面仍然是与厂商合作的发展方式,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后,微软将在移动设备方面获得新的动力,包括Windows Phone手机和自主平板电脑方面。
最后在游戏主机方面,Xbox 360作为最大的游戏主机在游戏界的地位无法撼动,而Xbox One也将于11月上线,这方面另外两大巨头完全没有可比性。
谷歌:与硬件公司划清界限
尽管收购了摩托罗拉,但谷歌仍然没有要发展自身硬件生产线的计划,所有的自主品牌设备都是靠与硬件厂商合作完成。不管是笔记本、平板还是手机,谷歌几乎都只是提供系统和贴牌而已。
至于摩托罗拉,在专利被榨干后多个部分被分割出售,几乎被谷歌雪藏。不过最近MOTO X倒是终于出来了,但与现在的旗舰还是有些差距。
苹果:始终坚持硬件为核心
苹果一直坚持的路线就是“硬件+软件”的整合道路,封闭的环境使得消费者想要用苹果的软件就得买苹果的硬件,反之亦然。
硬件始终是苹果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桌面领域Mac尽管难以与PC抗衡,但Mac用户在近几年明显增加,且在部分行业更受青睐。
作为当今苹果最核心产品的iPhone和iPad直接将世界带入了移动智能时代,也是当今移动市场的标志性产品,这两款产品的影响力相比无需赘述。
谁来称霸软件市场?
时代已经从硬件导向性模式转向了软件导向型,甚至有人说“得软件者得天下”,的确在现时代,软件的驱动力已经胜过了硬件。在这种环境下,“三巨头”又是如何决策的呢?
以下是微软、谷歌和苹果在软件方面的现状:
| 微软 | 谷歌 | 苹果 |
桌面系统 | Windows,桌面平台的统治系统,市场份额超过90% | Chrome OS,基于云端的桌面操作系统,属于边缘化产品 | Mac OS,第二大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在7%左右 |
移动系统 | Windows RT/Windows Phone,前者为平板系统,市场份额不及1%;后者为手机系统,市场份额3%,欧洲市场超过8% | Android,当前最大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接近80% | iOS,当今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13% |
应用市场 | Windows Store/Windows Phone Store,分别面向平板与手机。前者应用数量超10万款;后者超16万款,下载量破20亿次 | Google Play,Android官方应用商店,应用数量超100万款,下载量超500亿次 | App Store,iOS唯一应用商店,应用数量超90万款,下载量超500亿次 |
浏览器 | IE浏览器,市场份额情况:桌面市场25.6%(StatCounter数据)/56.7%(Net Applications数据),移动市场2% | Chrome,市场份额情况:桌面市场42.8%(StatCounter数据)/16%(Net Applications数据),移动市场超3%。Android浏览器,市场份额22.2% | Safari,桌面市场10%左右,移动市场份额58.8% |
办公软件 | Microsoft Office,最大桌面办公软件,移动版现已推出WP、Android和iOS版 | Google Docs,基于云端的办公系统,处于推广期 | iWork,基于自家Mac和iOS平台的办公软件 |
安全防护 | MSE/Windows Denfender | 无 | 无 |
微软:桌面王者面临挑战
在桌面系统方面,微软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基于Windows平台的各类软件程序和游戏有仍然是当前软件市场的主流之一。不过从整个操作系统产业来看,在iOS和Android等移动系统的冲击下,Windows的份额已经从4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
移动系统方面,微软属于后来者,较慢的反应和出手动作使得微软没有搭上移动市场的顺风车。作为一个后来者,Windows RT的情况不如人 意,Windows Phone已有所起色,市场份额增幅加大,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已接近10%。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将Windows RT与WP进行整合。
自家软件方面,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微软自然拥有最强的实力,IE浏览器和Office办公软件依旧在市场拥有绝对的影响力。
谷歌:称霸移动领域
在桌面系统方面,Chrome OS仍属于实验性的产品,真正投入大规模使用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这是一家靠提供互联网服务而崛起的公司,软件从来就不是强项,直到出现了Android。这个称霸全球的移动操作系统瞬间让谷歌跻身为软件巨头,在这个平台上,养活了数以千百万计的开发者和公司,完全就是移动版的Windows的局面。
我们说过谷歌在软件方面从来就不是强项,大部分软件实际上都是其网络服务的客户端,但好在谷歌还有Chrome。
苹果:最平衡的先驱者
其实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就会发现,苹果在软件方面是发展得最平衡的一家公司。在桌面市场,苹果有自己独到的定位和用户群,尽管无法与Windows对抗,但数字也不会过于难看,且近些年普及率明显提高。
iOS,这是将世界带入移动时代的首位功臣,再次不得不再次佩服乔布斯的眼界与胆识。尽管现在在份额上不如平民化的Android,但这无疑还是最赚钱,也是最安全的平台,也是很多开发者最重视的平台。
至于软件方面,由于苹果的软件几乎都是致力于自家的Mac平台,因此在用户基数上存在天生的劣势,而原本面向Windows的Safari都已经停止更新了。这是苹果自己选择的道路,现在它正在努力将Mac与iOS打通,借助iOS的优势推动Mac的发展。
服务:谁都想分一杯羹
互联网服务可以说是软件的升华,人们现在使用软件更多地是想要获取相应的服务,不管是搜索、地图还是获取娱乐消遣。对此谷歌一直很有话说,那么微软和苹果在这方面又有何突破呢?
下面是“三巨头”主流互联网服务产品及现状:
| 微软 | 谷歌 | 苹果 |
搜索 | 必应搜索,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市场份额17%,由于雅虎采用必应搜索引擎,算上这部分必应应有28%份额 | 谷歌搜索,谷歌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67% | 无 |
邮件 | Hotmail和Outlook邮件服务,账户数量约为4亿 | Gmail邮箱服务,用户数量突破4.25亿 | iCloud邮箱,主要是用于注册苹果账号,使用邮箱服务的用户极少 |
地图 | 必应地图及将来与诺基亚Here地图的合作,诺基亚地图是当今面列前茅的地图服务商 | 谷歌地图,提供街景、全景、3D视图等多种服务,当前名列前茅的地图服务 | 苹果地图,由于品质问题遭到苹果用户抵制,目前已推出改进版本 |
通讯 | Skype,用户数量最多的网络语音通讯工具,集成于多个微软服务中 | Gtalk、Hangouts环聊,前者为移动网络语音通讯,后者为Google+视频群聊 | Facetime,伴随iOS设备兴起的网络聊天工具 |
媒体 | Xbox Music、Xbox Movie等,从Xbox平台向PC平台拓展(Win8) | Google Play音乐、影视、图书,YouTube | iTunes商店及其功能,在音乐界影响力巨大 |
云服务 | 基于微软账号的云服务,包括SkyDrive、Office 365、OneNote、SharePoint等大部分微软服务 | 基于谷歌账号的云服务,包括Google Drive、谷歌便签、谷歌日历等大部分谷歌服务 | iCloud,主要面向苹果用户的云服务,关联邮箱、办公、消费等服务 |
微软:傍上招牌软件“大腿”
我们又要再次提起微软的“硬件+服务”战略了,几乎在所有主流的互联网服务中微软都有涉猎,部分服务在业界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凭借着作为一家软件公司的雄厚背景和实力,微软正在将各种新老服务整合进自家的软件产品系列中,通过Office、Windows等这些产品推广自身的服务。
云同样也是微软新战略中的核心部分,微软的目的是通过云服务将桌面、平板和手机三端彻底打通,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生态产品链。实际的例子就是,我们能在Windows、WP和云端都使用到SkyDrive、Office和Outlook等服务。
谷歌:从未动摇的当家产品
对于谷歌来说,网络服务永远是最核心的业务和收入来源,其每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搜索引擎业务的广告费。
谷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可以说是最齐全也是在业界很有影响力的,从搜索到邮件到地图,此外还有视频(YouTube)、社交(Google+)、翻译、新闻、通讯等等领域。
谷歌的策略是通过自家的系统(现在主要是Android)来推广自家的各类服务,谷歌的硬件和软件实际上都是为了服务业务而服务的。
苹果:直面软肋求发展
苹果可以说是“三巨头”中服务环节最薄弱的一家公司,这是一家“硬件+软件”的公司,这样的基因到现在仍没有变化的迹象。
首先在最主流的搜索和邮箱服务上,苹果是缺失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突显出更重要意义的LBS服务中,苹果地图的失败也让我们发现了苹果的薄弱之处。但在iTunes上的成功也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苹果显然已经意识到了拥有自己的服务在当前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用自己的地图挤走原有的谷歌地图了。iCloud的推出已经显示出了苹果下一步的方向。
第4页:殊途同归的产业结构
殊途同归的产业结构
通过前面的图表,我们应该已经可以大致了解微软、谷歌和苹果这三大巨头在各自的产品路线中遵循何种策略了。
微软方面:
微软在去年发布Surface算是一个小的信号,而这次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则是正式向世人宣布,微软将把“硬件+服务”的新战略坚持到底。
同时通过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产品将多端产品打通,从桌面的电脑,到移动的平板和手机,再到家庭娱乐的Xbox,统一的体验、统一的服务。这就是硬件与服务的完美结合。
小结:偏重硬件和服务。微软目前想做的就是从“舒适区”中跳出来,依托成熟的软件业务推动硬件和服务的发展,并最终将其打造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谷歌方面:
谷歌在坚持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偏离过,不管是收购摩托罗拉,还是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这些都没有动摇过谷歌的道路。
尽管Android统治了80%的智能手机市场,但谷歌从中获取的收入却非常有限,因为系统时免费提供给手机厂商的。那么谷歌图的是什么呢?自然是系统中包含的各项谷歌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推送给海量的用户。
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和平板也是为了这些,谷歌的“亲儿子”系列采用的是原生的Android系统,其中的谷歌服务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小结:偏重服务和软件。不管谷歌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卖硬件、发系统还是除软件,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推广自家的各种互联网服务,并继续从中获得利润。
苹果方面:
苹果是在硬件和软件两条腿上都保持了高协调性的典范,通过封闭的环境将软件和硬件整合到了一起。这条路线从苹果诞生就一直在坚持。
在桌面时代,这样的路线失败了,但在移动时代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iPhone和iPad在每年的销量都数以千万计,在App Store中的应用下载也带来了巨额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苹果的网络服务普遍不如另两家的情况下,iTunes商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和数字消费模式。
小结:偏重硬件和软件。苹果的“硬件+软件”路线坚持到今天终于迎来成功,这两方面将是苹果继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自家的互联网服务业务。
最后,不管各家如何选择产品结构中的侧重点,硬件、软件和服务这三块已经成为每家公司最基本的构成,缺一不可。现在的侧重只是在现有能力的前提下做出的最符合公司现状的选择,而最终的成熟的科技公司,将会把这三块都发展到极致。